市值蒸發超九成巨虧的暴風將何去何從
“巨虧超10億元”,這是暴風集團給投資者交上的2018年成績單。根據暴風發布的最新年度報告,2018年其營利雙降,業績表現可謂是上市以來最差。具體而言,2018年暴風營收11.3億元,同比下降41%;同期虧損10.9億元,同比暴跌2077.65%。
截至5月8日收盤,暴風集團報7.95元/股,較123.85元/股的峰值縮水93.6%;其最新市值僅剩約26億元,與巔峰時期的400億元市值相比,蒸發超過九成。
互聯網分析師葛甲認為,“暴風2018年的財務虧損不單是馮鑫的戰略轉型失敗,更重要的原因在於52億元收購的MP&Silva(MPS)多數股權的暴雷。這筆虧損會帶給暴風集團極大的財務壓力。”
這不禁令人唏噓,面對重壓的暴風,未來將何去何從?
巨虧10.9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
暴風發布的財報顯示,2018年虧損10.9億元,同比由盈轉虧,比上年的5513.9萬元,暴跌2077.65%。
對於營收下降,暴風集團解釋稱:這主要原因為互聯網視頻行業競爭加劇,公司互聯網視頻業務營業收入有所下降;同時互聯網電視業務處於業務快速拓展期,營銷推廣力度加大,導致成本費用增加。另外,為公允反映公司財務狀況,計提了相應資產減值損失。
分季度來看,暴風在2018年的每個季度均處於虧損狀態,並且虧損額持續加大。2018從Q1至Q4,暴風集團淨虧損額分別為0.295億元、0.766億元、1.222億元、8.620億元。
不僅如此,2019年一季度,暴風集團也處於虧損當中。與年報同期發布的一季報數據顯示,當季營業收入為7120.51萬元,較上年同期減81.60%;淨虧損1749.5萬元。
對於此次財報,暴風集團財務審計機構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意見為保留,並給出“保留意見”兩大原因:一是暴風集團未對相關事項做出充分披露,二是無法對暴風集團商譽減值測試結論的適當性作出準確判斷。
暴風集團截至2018年12月31日合併財務報表的流動資產6.2億元,流動負債20.8億元。子公司深圳暴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暴風智能)2018年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虧損為11.9億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流動資產為4.1億元,流動負債16.6億元。
大華會計師事務所認為,存在以上情況,表明“存在可能導致對暴風集團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重大不確定性,暴風集團財務報表對這一事項並未做出充分披露”。而且“基於對持續經營能力產生重大疑慮的重大不確定性”,其“無法對母公司未來期間很可能取得的用來抵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應納稅所得額的適當性作出準確判斷。”
根據深交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財報連續兩年被出具否定意見或者無法表示意見,將被暫停上市。
不過,對於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基於以上兩個原因出具的“保留意見”,暴風集團僅表示“對公司的正常運營不會有影響”。
投資失利、轉型失敗,暴風處境很尷尬
在2018年度財報發布後的第一個交易日,暴風集團的股價出現暴跌,全天跌幅達9.94%接近跌停。截至5月6日收盤,暴風集團報7.85元/股,較123.85元/股的峰值,縮水93.6%;最新市值近26億元,與巔峰時期的400億元市值相比也蒸發超九成。
馮鑫在內部談話時曾表示,“暴風走到今天這個地步,99.999%還是要怪自己。”
今年2月,光大證券一則公告掀出暴風集團有史以來最失敗的一筆投資。光大證券稱,公司2018年計提了15.21億元資產減值損失,直接導致2018年淨利潤同比下滑96.57%,創下了自2006年以來的最低盈利記錄。不過,其將虧損矛頭直指暴風集團及CEO馮鑫。
據悉,2016年暴風、光大證券分別出資2億元、6000萬元成立浸鑫基金,並撬動其他出資方募資50億元,用於收購MPS的多數股權。這一年暴風體育完成了對MPS國際體育媒體服務公司65%股份的收購,當時,馮鑫把對MPS的收購稱之為入局體育產業的“最後一張入場券”。
可惜的是,一切伴隨著MPS的“暴雷”戛然而止。收購僅兩年半後,MPS就破產清算,暴風和光大證券都需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而虧損嚴重的暴風已經無力償還這筆債務。
葛甲表示,“暴風集團本身自我造血能力就不是很強,MPS52億元的暴雷,會給暴風集團帶來極大的財務壓力。”
除了投資失利之外,馮鑫推出的“All for VR”、“DT大娛樂”和“All For TV”轉型三部曲,也都高開低走,逐步消失在大眾視野。
2015年馮鑫曾提出All for VR戰略,並高調推出暴風魔鏡。但很快,隨著VR熱潮消退,各路資本也紛紛散去。公開資料顯示,暴風魔鏡至今尚無盈利,而馮鑫也因為該項目被中信資本申請凍結其尚未質押的327萬股股份。
2016年,暴風緊接著推出DT大娛樂戰略,並成立暴風體育業務板塊、完成對MPS的股份收購。馮鑫稱,暴風體育在暴風集團的DT大娛樂版圖中扮演重要角色;暴風專注於互聯網視頻業務,而視頻內容的核心就是影視加體育,占到百分之八九十的比重。
不過,儘管馮鑫一再強調視頻內容,暴風在版權費用上的投入卻一直不多。據悉,暴風購置2017年影視版權花費為8600萬,占應收成本的5.61%,2018年版權費花費為5100萬,占應收成本的3.88%,同比下降40.54%。
隨後,暴風於2018年提出All For TV戰略,並砍掉暴風影音跟VR兩個虧損業務。馮鑫當時公開直言,暴風TV將會在2019年進入盈利期,到2020年、2021年利潤可達十幾、二十億,而且還會保持高增長。
可惜天不遂人願,還沒等來全面盈利,暴風的TV業務就導致了公司現金流更緊張的結果,直至拖累集團業績。暴風集團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高達14億,主要來自暴風TV的欠款。2018年全年暴風營收下滑四成,主因之一也是TV業務受資金周轉影響,庫存備貨不足導致收入有所下降。
葛甲認為,“馮鑫選擇All For TV也是不得已的轉型,暴風剛上市的估值太高,並且主要的營業收入彈窗廣告有周期性,需要涉獵播放器之外的業務以撐起過高的估值。但是進軍互聯網電視還是失敗了,從目前來看,暴風TV的出貨量不高卻虧損嚴重,如果實現1000萬台的銷量暴風更難承受損失,而1000萬出貨量才可能實現廣告營收。”
此外,葛甲表示,“主營業務不突出,戰略轉型屢屢失敗,暴風現在的處境很尷尬,或許又該面臨新的轉型了”。(藍鯨TMT記者朱與君zhuyujun@lanjing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