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前所未有的危機:地球正處在第六次大滅絕危機中
據國外媒體報導,大自然正在遭遇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麻煩,有超過100萬種動植物正面臨滅絕的威脅,當今物種的滅絕速度已高達過去的數十、乃至數百倍。
該報告長達39頁的總結語中著重強調了五種人類導致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原因,包括棲息地喪失、過度捕魚、燃燒化石燃料導致的全球變暖、空氣和水污染、以及物種入侵。
這是聯合國第一份生物多樣性綜合報告發出的警告,報告稱,在我們造成的最惡劣影響中,有許多都可以通過改變種植農作物、製造能量、應對氣候變化和處理廢棄物的方式得到避免,而這需要政府、企業和民眾齊心協力、採取行動。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在不破壞大自然的情況下養活數十億人,人們只要簡單地改變一下自己的飲食習慣和能源使用方式,通過杜絕食物浪費、提高利用效率來實現,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要你成為一名素食主義者,只需要平衡肉類、蔬菜和水果的攝入,並且多采取步行或騎車等交通方式就行。
人類正在“扼死”地球,也許還在“扼死”自己的未來
陸地上超過50萬種物種都缺少長期生存所需的棲息地,正面臨滅絕的風險,有些再過幾十年就會從地球上消失,而海洋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些問題始於人類之手,但目前著手解決還不算為時過晚。
來自全球各地的保護學家們齊聚巴黎,共同完成這份超過1000頁的報告。此次“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PBES)項目有超過450名研究人員參與,共採用了1.5萬份科學和政府報告。此次報告必須獲得109個國家代表的批准。
“人類正在不知不覺地扼死生機盎然的地球和人類自己的未來。”“生物多樣性之父”托馬斯•洛夫喬伊教授(Professor Thomas Lovejoy)指出。“地球的生物多樣性受到了嚴重破壞。眼下已是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最後機會。”
有些國家、如一些小型島國,受生物多樣性損失的影響更大,他們在報告中的訴求也更多,而美國等其它國家在用語上則更加字斟句酌,但所有國家都同意“我們有麻煩了”。
“這是我們見過的、為扭轉大自然損失趨勢發出的最強的呼聲。”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首席科學家瑞貝卡•肖博士指出。
此次報告結論不僅與拯救動植物有關,還關乎如何保護好一個對人類而言、生存變得愈發艱難的世界,欠發達國家的窮人們承受了最沉重的負擔。
抗擊氣候變化和拯救物種同等重要
超過40%的兩棲動物、超過三分之一的海洋動物、以及近三分之一的鯊魚和魚類都面臨滅絕的威脅。與該報告同時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在所有動物中,兩棲動物滅絕的風險最高,遠超出此前預期。
報告指出,抗擊氣候變化和拯救物種同等重要,解決這兩大環境問題的舉措應齊頭並進因為這兩大問題都會導致彼此進一步惡化,氣候變暖會導致物種多樣性降低,而物種多樣性降低就意味著能夠從大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的樹木和植物有所減少。
珊瑚礁就是一個體現氣候變化與物種損失之間關係的絕佳範例。若全球變暖超過0.5攝氏度,珊瑚礁便會減少70%至90%,而若升溫超過1攝氏度,99%的珊瑚礁都將岌岌可危。
自1600年來,已經有至少680種脊椎動物相繼滅絕,報告指出,559種作為食物的家養哺乳動物已經消失,此外,超過40%的兩棲動物、超過三分之一的海洋動物、以及近三分之一的鯊魚和魚類都面臨滅絕的威脅。
此次報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IUCN)所做的研究。該聯合會的科學家們一直在維護受威脅物種的名單。據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統計,就在今年三月,在生物學家深入研究的近10萬種物種中,有27159種野生物種處於受威脅、瀕危或滅絕狀態。其中包括1223種哺乳動物、1492種鳥類和2341種魚類。近半數受威脅物種都是植物。
而地球上物種總數估計多達800萬種,科學家們研究的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超過40%的兩棲動物、超過三分之一的海洋動物、以及近三分之一的鯊魚和魚類都面臨滅絕的威脅。與該報告同時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在所有動物中,兩棲動物滅絕的風險最高,遠超出此前預期。
此次報告提出有100萬種物種受到威脅的結論,正是利用了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研究中25%的比例,不過對於全世界的550萬種昆蟲,報告則採用了低一些的估算比例。
對於物種流失的時間,該報告說得較為籠統:“數十年之內”。因為這依賴於多種變量,包括人類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若得到人類重視,這些問題的預計嚴重度就會有所減輕。
人類正處在第六次大滅絕危機之中
超過40%的兩棲動物、超過三分之一的海洋動物、以及近三分之一的鯊魚和魚類都面臨滅絕的威脅。與該報告同時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在所有動物中,兩棲動物滅絕的風險最高,遠超出此前預期。
人類正處在第六次大滅絕危機之中,雖然這一過程是以“慢動作”發生的,此次報告的表述十分謹慎,沒有提及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因為目前的滅絕物種數量離前幾次大滅絕尚有一定距離,即滅絕率達到75%。
該報告關注的還不止生物物種,在18種大自然給予人類的“幫助”中,有14種都在不斷減少,但食物和能源生產量則是兩個明顯的例外。
自然界提供乾淨空氣、水源、優質土壤和其它必需物質的能力都呈現出下降趨勢,最大的威脅當屬棲息地流失,從現在到2050年間,將有2500萬公里的新修道路取代原本的天然地面,並且主要在發展中國家,這凸顯了人類在實現抑制生物多樣性流失2010年目標上的失敗,而在修訂後的2020年目標中,人類將依然要重蹈覆轍。
如今人類對全球自然界的影響不斷加速,我們承受不起第三次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