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細菌研究為使用益生菌進行抑鬱症治療鋪平了道路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多年來,科學家們加強了腸道細菌與心理健康之間的聯繫,以及整體健康狀況的其他方面,表明我們獨特的腸道細菌特徵可能對精神疾病如抑鬱症產生深遠影響。來自費城兒童醫院的一項新研究增加了這一證據,詳細說明了實驗室大鼠腸道細菌移植的結果。
在這項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詳述了將受到社會壓力源的動物的腸道細菌移植到未受壓力的動物身上的結果。研究小組發現,將受到社會壓力源的大鼠的腸道細菌移植到未受壓力源的大鼠身上後導致後一組的負面行為改變,強調了腸道微生物組與心理健康之間的聯繫。
此外,發現移植的腸道細菌在已經從受壓大鼠接受細菌移植的無應激大鼠的大腦中誘導炎症。第一組的炎症是壓力的結果。
過去的研究強調了與健康個體相比,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腸道細菌的差異。與這些數據的相似之處在於涉及精神問題的動物模型。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更容易受到壓力的老鼠的選擇細菌(包括梭菌屬)的百分比高於對壓力有抵抗力的大鼠。
腸道細菌的變化是通過糞菌移植進入“天真大鼠”,這是從未受過任何壓力的大鼠。接受易感大鼠移植的“天真大鼠”表現出與抑鬱相關的行為改變。有趣的是,研究小組解釋說,焦慮主要受壓力引發的神經活動變化的影響,而抑鬱行為則與腸道細菌緊密相關。
該研究為潛在的新抑鬱症治療鋪平了道路,可能涉及使用含有特定有益菌株的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