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將正式上線網飛
據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 5月6日報導,網飛(Netflix)年初購買了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的海外網絡播放權,近日將正式上線。當今時代,電影模式變化日新月異,美國製片商急於將2億美元的影片打入利潤豐厚的中國市場,尋找中國的製片夥伴,他們在中國進行拍攝,添加中國場景。但與此同時,中國也在努力創作本土的電影大片。
就像美國大片試圖打入國外市場一樣,一些外國電影也來到了美國。中國科幻片《流浪地球》在美國有限影院播出數月後,4月底正式上線網飛(Netflix)。它展現了中國電影製作全新的一面——注重未來主義的壯觀場面,而不是傳統的宏大史詩。雖然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架構背景和播出語言都和中國本身關係密切,但科幻迷們仍會在屏幕上看到很多熟悉的情節。
這部電影由《三體》作者劉慈欣的短篇小說改編,講述了太陽急速衰老,整個太陽係都將被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救,人類提出一個名為“流浪地球”的大膽計劃,傾全球之力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奔往新的家園。中國航天員劉培強在兒子劉啟4歲那年前往領航員空間站,劉啟長大後帶著妹妹朵朵偷偷跑到地表,偷開外公韓子昂的運輸車,結果不僅遭到逮捕,還遭遇了全球發動機停擺的事件。為了修好發動機,阻止地球墜入木星,全球開始展開飽和式營救。
美國觀眾可能會對這個空間情節十分熟悉:即使地球上人類的生命受到威脅,宇航員也不得違背MOSS(片中的空間站核心智能主機)的指令。MOSS甚至和《2001:太空漫遊》中的哈爾9000有幾分相像,此外,劉培強的太空冒險也有類似於《地心引力》的鏡頭。
如果說俄羅斯電影《太空救援》展現了美俄電影的文化差異,那麼《流浪地球》也再現了中美價值觀的異同。影片充滿了美國觀眾熟悉的畫面,但它把重點放在了全球集體行動和國際合作上。
《流浪地球》重視感官刺激,易於被觀眾接受,個性特點鮮明,可以為未來更多具有影響力的電影指明方向,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進軍全球電影市場,為自己的民族文化爭取更多的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