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脫單?從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到約會都要講科學
你相信一見鍾情嗎?我們僅需一瞬間、就能對異性的吸引力做出判斷。當我們對對方產生良好、浪漫的第一印象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呢?第一印象真的準確嗎?我們會不會錯過或者認錯真正適合自己的良人?
所謂“第一印象”的形成機制還挺複雜,會受各種無法由我們控制的因素、我們不理解的神經過程和不准確的思維定勢影響,我們所處的環境、自己的性格、以及對方的情緒等等這些都會對“一見鍾情”造成影響,如果我們能更好地理解這一過程,也許就能增加找到真愛的機會。
第一印象
人眼只需不到10分之一秒,就能對他人的相貌做出評判。這些第一印象包含你對他人所有重要特徵的預測,不僅僅是對方的吸引力。例如,人們僅靠相貌對一名政客做出的判斷,就能預測其贏得選舉的可能性,儘管人們對其為人可能一無所知。
我們在瞬息之間形成的這些印象並不是隨隨便便生成的,大多數接受調查的人往往都會對特定人物產生類似的印象,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印象就是正確的。
第一印象可能會有誤導性。僅憑一面之緣就對他人妄加評判,這種做法非常滑稽可笑。我們只會對陌生人產生第一印象,所以這些印象自然浮於表面。
無論我們的預判準確與否,我們都會迅速做出這些評價,而且難以改變這種印象。就算我們花更長時間來判斷一張面孔的吸引力,也不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人們從別人的臉上可以推斷出三種普遍特徵:吸引度,可信度和主導度。從進化角度來說,這是很說得通的。吸引度可以促進交配,可信度能暗示此人是否具有有用的社會特徵,如能夠照顧子女等等,判斷支配度則有助於避免衝突。
談論自己的擇偶傾向很容易為你帶來第二次約會。
支配度等特質與男性氣概密切相關。在形成第一印象時,人們對男性和女性的評價並不平等。被認為具有男子氣概的女性往往會受到負面評價,男性則會得到正面評價。這點對男女都適用,所以男性和女性對具有男子氣概的女性均會給出負面評價。
對他人長相的第一印象非常膚淺、空泛、不准確。如果在社交軟件的情境中思考這個問題,還要考慮到拍照片的方式產生的影響。許多針對人臉的研究都會使用由計算機合成的“平均人臉圖”,這些照片由大量真實人臉部分組合而成,通常表現為類似護照照片的形式。而我們在瀏覽他人社交資料的時候很少會看到這樣的面孔。
真人的照片受構圖影響很大。例如,從低角度拍攝的照片很容易給人留下支配能力強的印象,這對男性來說是一種正面印象,對女性則不然。而從高角度拍攝的照片則剛好相反。
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選擇附在相親資料上的照片都是能體現出我們最佳一面的照片。不僅僅為體現吸引力,這些照片還要能反映我們的性格和社會特徵,如熱愛探險或慷慨大方等。比如說,很多人都喜歡用自己從事慈善工作時拍攝的照片。
然而,你在選擇照片上花費的工夫也許只是一番徒勞,網站上和你並列出現的人就可能使你功虧一簣。這叫做“順序效應”。在約會軟件上,人們往往是“二見鍾情”。
如果你看見的第一張臉很有吸引力,你就更可能認為隨後出現的第二張臉也很有吸引力,反過來也成立。因此,你可能僅僅因為出現在A之前的臉沒有吸引力,就給其實很有吸引力的A打了低分;或者反過來,給沒有吸引力的A打了高分。
第一印象形成得很快,但浮於表面,並且一旦你掌握了更多信息(比如約會對象和你說起話來),這種印象就很可能隨之改變,讓兩個人確定自己是否喜歡對方的唯一方法就是讓他們和對方說話。不說話,就很難判斷對方是否親和友善。
第一次談話
在一項針對人們與網絡上潛在的約會對像對話時所用語言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所有談話策略分成了幾類,並判斷哪些談話方式能夠促成第二次約會。從開場白到計劃第一次約會的時間,研究人員從談話中收集了各種信息,然後對受試者進行跟進,看他們是否成功進行了第二次約會。
研究發現開場白幾乎沒有任何區別,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嗨’這種無害的問候方式,但具體選擇並不會影響最終結果。
傳統的約會’劇本’是由男性先發起’攻勢’,而我們發現,網上約會同樣以男性主動居多,但最有意思的是,男性和女性使用的策略幾乎毫無區別。可以說男女之間的相似性遠大於差別性。少數幾種區別可以解釋為,人們習慣於遵從社會對自身性別的期望,而不是以策略的有效性優先。”
研究人員將約會策略共分為18類。一旦約會雙方邁過了開場白這一步,最容易產生第二次約會的聊天話題就是談論自己的擇偶傾向。坦誠地談論自己尋找的對象遠比談論財富、社會地位等話題有效得多。也許這能幫助雙方在真正見面前調整好自己對對方的期待。效果最差的策略則是大談特談自己與其他人的約會。
網上約會的獨特之處在於,你可以有更長的時間判斷對方是否滿足自己的期望,有時在網上約會時,你會把對方想得太理想,到頭來又十分失望,我們掌握的信息太少時,就容易把對方理想化。
第一次約會
我們已經評估了對方的吸引力,也聊了足夠長的時間、定下了第一次約會,那接下來呢?我們還需要對一些更複雜的特徵進行評估。
我們通過約會軟件能聯繫到的人的吸引力、以及我們對自我價值的判斷,都會影響我們向誰發出約會邀請。我們通常會邀請我們認為自我價值、外表吸引力和受歡迎度與自己相當的人。
這一策略男女皆通,認為自身價值較高的人也更可能選擇其他價值較高的人,他們認為這樣更容易“配對成功”。
在評估自己的約會意向時,人們對自己心儀對象的描述往往不夠準確。例如,男性會說自己喜歡聰明的女人,但在實際見面時,聰明的女人對他們的吸引力可能並不高,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智商有不安全感。
這一現象叫做“熱冷同理差距”,不僅僅在談論吸引力時才會出現。人們在頭腦冷靜時,往往認為自己能做出理性的決定。但一旦置身於特定情境之中,便很容易受情緒所左右。在現實中,你一旦與約會對象見面,即使對方不滿足你的標準,你也可能會受其吸引。
速配約會可以很好地幫助我們研究約會行為,因為它代表了一種我們與潛在配偶互動的現實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很多和潛在配偶產生一面之緣的機會,比如在酒吧里和開會時,遇見新人往往只是一瞬間。
在速配約會情境中,如果約會者在邂逅了某人後感覺很開心,就不太可能選擇下一名互動對象。這叫做“對比效應”,我們的反應和真實感受可能剛好相反。
男性更容易受這種效應影響。但這種現像不能用對前一名互動對象的喜愛來解釋。如果約會者打從一開始心情就很好,也會產生這種效應,所以,你拒絕後來者並不是因為你遇見了前一名約會對象,你的情緒狀態也有一定影響。
一般來說,人們的情緒越積極,心態就越開放,就越傾向於判斷其他人也和自己的情緒一致,而如果正受消極情緒影響,就會對對方更挑剔,所以你可能會認為,積極情緒會讓人遇見新約會對象時更開心,但事實上,我們觀察到,人們會將自己的情緒作為比較的參照點。
如果人們感覺很開心,對約會對象的評價就會更差。男性似乎更容易受消極情緒影響,這反映出了男性和女性在處理情緒時的區別。
男性習慣於將自己的消極情緒“外化”,女性則傾向於把消極情緒“內化”,如果男性感覺不開心,就會將其歸咎於自己的互動對象。
我們對特定性格特徵的重視程度也取決於具體文化,西方人更容易受有“自戀“傾向的人吸引,西方人崇尚外向和高度自信的性格,這類人也更擅長修飾自己,讓自己看上去更帥更美。
科學家還研究了亞裔美國人群體中的約會行為,發現這類人群對特定的價值觀格外看重。集體心理更強的文化通常不太看重個人利益,西方文化對個人目標的重視高於群體目標,而集體文化可能更重視別人的友善度,因為你可能更在意集體利益、而非個人利益。
善良等性格往往能提高速配約會的成功率。但無論對男性和女性而言,最重要的因素仍是外表吸引力。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如果能找到對自己很有吸引力、而自己對對方也有同樣吸引力的人,簡直堪稱奇蹟。你的潛在配偶遇見你之前的最後一場談話、對方的心情、文化背景、看你的角度、對自己價值的認知……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你是否能遇到命中的良人。
從科學的角度這麼一聊約會,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祝大家都約會順利,早日脫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