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上市:“互聯網醫美第一股”的增長難題
提交招股書不到一個月,頭頂“互聯網醫美獨角獸”光環的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新氧)登陸納斯達克,交易代碼為SY,以每股13.8美元發行1300萬股美國存託股票(ADS),每13股ADS相當於10股A類普通股。在承銷商不行使超額配售權的情況下,本次募資總額約為1.8億美元。掛牌上市後,新氧正式成為互聯網醫美平台第一股。
新氧開盤報16.5美元,較發行價上漲20%,隨後漲幅不斷擴大,盤中漲幅一度超44%,上市首日報收於18.2美元,漲幅逾31%,以收盤價計算,新氧市值約18.2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2016年以來,新氧營收增長迅速,由2016年的0.49億元升至2017年的2.59億元,增速達428%;2018年營收增長至6.17億元,增速達138%。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新氧營收保持增長,增速卻在放緩。此外,伴隨著渠道流量獲取與在電視劇、綜藝中的廣告投放,其銷售和營銷費用逐年攀升,近三年分別為0.62億元、1.27億元、3.06億元,其中2018年銷售和營銷費用已佔近營收的50%,2019年第一季度銷售和營銷費用達0.76億元,同比增長69%。
上市後的新氧,要面對的不僅是鮮花著錦,更有增速考驗與流量難題。
高增長背後的瓶頸
公開資料顯示,新氧成立於2013年,起初僅為社區運營,2014年上線電商業務,進而發展為“社區+電商+點評”的整體商業架構。
這可以理解為,新氧在社交平台對原創信息及用戶分享進行分發,以社區營銷的方式導入電商交易鏈,吸引用戶通過新氧發現並預訂醫美服務,再依靠用戶的反饋建立評價體系,形成閉環。
該模式取得了不錯成效。反映到財務數據上,新氧營收一路走高,並在2017年扭虧為盈,2018年淨利潤達0.55億元,同比增長220%。持續增加還有新氧的用戶數量,2016-2018年的月活躍用戶數分別為290萬、480萬和1030萬。
參與度方面,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調研,2018年新氧App佔線上醫美服務App用戶日使用時長的84%,通過新氧平台促成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佔當年線上預約醫美服務交易總額的33%。目前,新氧業務已覆蓋中國超300個城市,認證醫美服務提供機構近4000家。
但靚麗業績的背後也存在隱憂,新氧各項業務數據表面仍在大幅增長,增速卻持續下降。2017年營收同比增速達428%,2018年下滑至138%,2019年一季度營收增速為81%,去年同期則是313%。當然,這仍然處於高速增長區間,但淨利潤增速同樣不容樂觀。而與之對應的是規模巨大的中國醫美服務市場——德勤諮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分析》預測,未來五年,中國醫美市場會迎來高速發展期,2018-2022年將以20.1%的年復合增長率增長,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810億元。
一位醫美行業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新氧這類醫美平台在整個醫美市場內算是一個必要的分支,從發展速度來看前景不錯,但暫時尚未成為主流。尤其是在中國醫美市場的巨大空間下,新氧的佔比並不高,如果無法走出增長困境,未來堪憂。
成也廣告愁也廣告
新氧的營收來源主要分為信息服務收入和預訂服務收入兩部分,前者即醫美機構廣告,後者為平台交易佣金。招股書披露,新氧近年來的營收結構正從預訂服務收入為主轉為信息服務收入為主,2018年信息服務收入為4.15億元,佔比62.3%,預訂服務收入為2.02億元,佔比32.7%
上述醫美行業人士介紹,新氧相當於醫美行業的大眾點評,對具有醫美服務意向的用戶而言,可以直接對比。但平台上的部分內容含有廣告成分,也存在一定營銷推廣嫌疑,需要理性甄別。
幾年前做過雙眼皮手術的黃女士告訴新浪科技,醫美不只分靠譜與不靠譜,也看手藝好與不好,因此自己更傾向於選擇朋友推薦的機構,再在新氧等平台上篩選合適的醫生。“好評不完全可信,但差評是能作為參考的。”黃女士說。
這其實暗含用戶流失的風險,雖然醫美機構廣告佔據了新氧營收的半壁江山,平台交易佣金比例卻在下降。更重要的是,醫美本就不屬於必需性醫療,用戶黏性不足。一些醫美機構借助平台上的特價項目招徠用戶,但也只能拿下這一筆生意,用戶趨向於更低的價位,毫無忠誠度可言。這不僅影響到平台的交易情況,也將使醫美機構對平台的引流能力打上一個問號。
為獲取更多流量,新氧進行了更多探索。除推出醫美日記功能為用戶提供參考外,還嘗試嵌入直播、引入行業KOL、主打網紅經濟,拓展多元化的商業模式。
這些投入也在招股書中得到了體現,近三年來,新氧銷售和營銷費用分別為0.62億元、1.27億元、3.06億元,其中2018年銷售和營銷費用已佔近營收的50% 。新氧曾憑藉微信公眾號及廣告植入彰顯存在感,現在,其新媒體矩陣已覆蓋多個微信號和短視頻賬號。2018年第四季度,新氧在第三方平台上傳播的社交媒體內容,月均觀看量超2.4億。
競爭對手與負面危機
中國醫美市場的玩家不少,新氧不僅要和更美、悅美、美唄這樣的垂直對手競爭,也要面對阿里健康、美團點評等巨頭的進攻。
事實上,在商業模式無太大差異的情況下,新氧面對垂直對手的優勢並不突出,何況後者也已進行多輪融資,準備為接下來的佈局發力。與此同時,阿里健康與多家國際品牌建立合作,2018年天貓雙11狂歡節預售首日,阿里健康醫美銷量同比增長533%,美團點評美業業務的場景與資源均在新氧之上,新氧想穩住當前的市場份額並不簡單。
強敵環伺,但最大的對手是自己,新氧前行的道路上,負面新聞時有發生。此前,新氧多次被曝出向合作醫院要求刷單與平台機構、醫生資質造假等問題。
對此,新氧表示會加以嚴厲打擊,且承諾平台有明確的准入審核標準,但行業亂像依然難以杜絕。據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統計,目前我國醫美行業從業者超過15萬人,僅有1.7萬人是合規執業者,也就是說,近九成醫美從業人員未取得相關資質。帶來的後果是,全國每年因整形美容致毀容的投訴達2萬起以上。
但變美之心是始終存在的,不少醫美營銷文案裡有這樣一句話——“有錢了去整容,你可以風花雪月,沒錢了靠顏值,你可以東山再起,做整形最忌諱的就是等,早做一天,早美一天。”一年多前在熟人介紹下做過超皮秒祛斑的孫女士稱,效果超過預期,但她也表示,還是要看口碑和療效,自己的臉必須慎重。
此前新氧創始人兼CEO金星曾公開表示,新氧財務狀況良好,不急於上市,但這一天遠比想像中來得快。有推斷稱,投資方急於收割退出以解套現之渴,新氧也能獲得資金以推進增量業務。但在增速瓶頸、流量難題與負面纏身之下,新氧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更大的努力、更多的誠意應對美股市場長期的考量,在這裡,股價的“美”比醫美的“美”更難。或許正如金星在上市儀式致辭中所說:“隨著這一旅程的展開,我們將面臨新的挑戰,也將獲得新的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