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積薄髮捲土重來任天堂花了24年把VR做的更有趣
4月12日,任天堂的全新玩趣組件《Labo VR》全球發售,一上市就受到了玩家的歡迎。而作為任天堂的創新設備套裝組合,不由得讓玩家想起任天堂之前多次強調“不會開發VR遊戲”的說法,然而這次的擦邊球似乎顯示了任天堂對於VR理念的鬆動。
花24 年時間吸取經驗教訓,Labo VR 才有了任天堂想要的模樣。
2019 年,為什麼還有公司能把紙盒做的VR 賣到79.99 美金?
幾年前,當VR 遊戲最火熱的時候,深圳華強北一天就能生產製造成千上萬的紙盒VR,成本甚至低到幾元錢,但在如今這個VR 已經降溫,泡沫散去的時候,任天堂利用硬紙板配合Switch 遊戲機推出Labo VR 官方售價79.99 美元,這不禁讓人好奇,這樣做背後的底氣在哪裡?
和去年不同,今年Labo VR 包含的不是一個遊戲,而是6 個不同遊戲的合集(並且有了簡體中文)。官方很貼心的給出了不同部分的組裝時間,火箭筒需要2-3 小時,其它內容則在30-90 分鐘不等,這意味著去年我們用了三個小時拼出一個機器人,今年要花上至少2 倍時間來打造出全部的成品。
從一方面來說,這樣的套裝給人的感覺會更加物有所值,考慮到大多數人購買它都是為了享受手動拼裝的樂趣(就像組裝樂高),豐富的內容是延長快樂感的重要一環,當然另一方面也說明任天堂在Labo 上花費了更多心思。
VR 眼鏡只是整個Labo VR 的第一步,拼裝並遊玩剩下的不同遊戲才是本次的重點,極客之選認為照相機、火箭筒、風車以及大像這些體驗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其中有一些有趣的地方也許能勾起你的興趣。
對於Labo VR 來說,還有一點非常特別。利用其中的VR 眼鏡,你還可以遊玩任天堂的《超級馬力歐:奧德賽》以及《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在簡短體驗了一下《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之後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特點,一方面VR 模式下游戲遊玩沒有任何阻礙,在個別場景下甚至會更身臨其境(比如騎馬和飛行),但另一方面由於分辨率較低,時間一長就會覺得頭暈,這也是目前的一個問題。
Make(製作)、Play(遊戲)、Discover(發現)是Labo 上市之初就宣傳的三大賣點,也讓它的核心本質更接近玩具。自去年4 月推出到今天,任天堂在Labo 上共推出4 套不同內容的Labo 產品,更新速度並不慢,但到如今的Labo VR 套裝,任天堂時隔24 年再一次拿起VR 的創意,卻在讓人驚喜和感動之外,還有一絲敬佩。
說起VR,任天堂其實資歷頗深。如果你曾了解過《任天堂黑歷史》,大概聽說過這家公司曾經有過一款銷量慘淡的遊戲機Virtual Boy,這款早在1995 年就推出的VR 體驗設備,應該算是VR 行業的先行者之一,卻在推出不到一年時間就立即停產,銷量甚至不到百萬,對於任天堂來說更是一場商業失敗,留下了不小陰影。
Virtual Boy 的失敗在很多人看來是因為VR 技術在上世紀90 年代的不成熟導致,拋開這一點不談,其設計就有很多被詬病的地方:它首先需要固定在底座上無法四處移動,其次不支持動作感應,你只能坐在座位上把頭塞進去用手柄操控,這種體驗在當時看都很怪異。而最糟糕的是它的畫面採用紅色單色顯示,不但沉浸感全無,也引發了很多人視覺疲勞。
20 世紀90 年代的VR 技術和今天相比自然無法同日而語。但看著紙盒+VR 的體驗,我相信很多人第一印象並不會把Labo VR 看作是高科技產品,考慮到只有720P 分辨率的屏幕,遊戲愛好者可能也會預先放低期待。可一旦你動手嘗試,就會發現任天堂在這款產品上做出了很多精妙的組合,讓VR 有了難以想像的沉浸感,但過去似乎沒有廠商願意在VR 上這樣做,事實上,大多數開發者都沒有能運用好VR 這個工具,這一點任天堂卻做到了。
從Virtual Boy 到Labo VR
Labo VR 也從各種角度汲取了Virtual Boy 曾經的失敗。馬力歐之父宮本茂曾將Virtual Boy 的失敗歸結為產品的錯誤定位,因為人們錯把Virtual Boy 看作是任天堂遊戲機的新一代繼任者,造成產品期望太高,而在他看來Virtual Boy 算是一《有趣的玩具》並非新一代遊戲機。
Labo VR 是任天堂用24 年時間找到的最契合自身的VR 產品,從Virtual Boy 以來,經過技術推進終於看到了機會的任天堂,在這款產品上用最巧妙的手法挑戰了VR 行業面臨的困難,也用自己的腦洞去嘗試這一領域的潛在可能,這讓我們相信,基於VR 技術,任天堂還會繼續做出更多大膽有趣的嘗試,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