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自燃原因究竟是什麼?馬斯克應有明確回答
正所謂“再一再二不再三”,值此萬眾矚目之際,特斯拉能不能公佈目前全球50多起起火事件的調查結果,或者有沒有一個完整的案例能給公眾一個合理的解釋,以不至於讓消費者和媒體自行猜疑。即使沒有得到最終結論,那麼,特斯拉和馬斯克有沒有對起火事件進行歸納總結,包括靜態時為何會“易燃易爆炸”?
4月24日,特斯拉CEO馬斯克在Twitter上稱,特斯拉將在季度安全報告中公佈車輛起火統計數據。這被外界看成是對4月21日晚,一輛特斯拉Model S在上海某小區地下車庫自燃,並迅速起火、爆炸,且波及其他車輛的回應。
馬斯克回應
在此之前,特斯拉也曾對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作出回應。事故發生後,面對媒體提出的“車輛’自燃’是由何原因引起的?”特斯拉相關工作人員表示:“目前我們也在了解中,但是事故現場被封鎖,具體情況也不清楚。車輛有那麼多配件,也可能是別的東西引起的,現在我們確實沒有辦法做出判斷。”
事發後,特斯拉官方除了發布“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核實情況,目前無人員傷亡”、“與車主取得聯繫”,“尚未形成初步判定或結論,勿傳謠信謠”以外,並未公佈“自燃”事件可能引起的原因,以消除消費者的疑慮;也沒有發表聲明如何善後,令涉事車主處於“可能面臨千萬元高額賠償”的陰影之中。那麼,人們不禁要問:
特斯拉微博
事故頻發,特斯拉何時給出官方解釋?
由於此次上海特斯拉自燃事發突然,在短時間內強求特斯拉迅速給出相關結論或許有些苛刻,但在此前,國內特斯拉電動車在靜態下發生的自燃事件已經出現多起。據媒體報導:
今年3月26日凌晨,廣州某小區地下車庫,一輛特斯拉Model S發生自燃,當時該車沒有充電,也沒有發生碰撞;
2019年初,重慶某小區的地下車庫中,一輛特Model S 在未充電、未被碰撞的情況下發生自燃,所幸被物業及時撲滅。
2017年3月4日,上海金橋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的兩台Model S發生起火事故,其中一台受損較為嚴重,車門已被燒穿。從現場照片來看,起火點並不在充電接口,所以有猜測是電池引發的起火。
上海金橋特斯拉超級充電站的兩台Model S 發生起火事故
聚焦全球市場,公開數據顯示,特斯拉Model S/X系列的電動車已經發生超過50起因行駛、碰撞和充電導致的燃燒、自燃及爆炸事故。值得關注的是,特斯拉廠家對於起火事件給出的回應大多是:“事故還在調查過程中,目前尚不能判斷事故中的車輛是否存在設計缺陷或者安全隱患。”
正所謂“再一再二不再三”,值此萬眾矚目之際,特斯拉能不能公佈目前全球50多起起火事件的調查結果,或者有沒有一個完整的案例能給公眾一個合理的解釋,以不至於讓消費者和媒體自行猜疑。即使沒有得到最終結論,那麼,特斯拉和馬斯克有沒有對起火事件進行歸納總結,包括靜態時為何會“易燃易爆炸”?
人們還注意到,馬斯克在Twitter中表示,將在季度安全報告中公佈車輛起火的統計數據,但並未表明是否會公佈引起自燃的真正原因。此外,季度安全報告何時發布也是未知。
新能源車企電池“自燃”事出何因?
就在此次上海特斯拉Model S自燃的次日,一輛蔚來ES8也於西安蔚來某授權服務中心發生燃燒。此外,其他幾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產品也曾發生過類似的燃燒事件……對此,有相關專家將其歸因於行業過於追求電池的“高比能量密度”。
蔚來ES8燃燒
據了解,特斯拉每輛車採用7000節松下旗下的18650鋰電池,該電池屬於鋰離子電池的一種,其主要優點是能量密度大,自放電小,可快速充放電;缺點則是溫度影響電池容量,內部構造相對簡單且不穩定,容易造成電池發生爆炸,甚至引發火災。
眾所周知,新能源補貼退坡一直是懸在車企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部分車企和新能源補貼政策退坡賽跑,留下了很多安全隱患”,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曾公開指出,企業為了縮短開發週期,往往首先選擇物理的改進方法,比如把電池活性材料增厚、隔膜減薄,這樣電池“比能量”會上升,但是安全性能就會下降。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翟國春也指出:“安全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必須保持的底線”。那麼新能源車企頻頻發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燃燒事件,到底事出何因?有多少企業單純為追求提升續航里程而犧牲安全性?到底該如何保持續航里程和安全之間的平衡?
新能源車企是否應召回隱患車輛?
起火事件發生後,車主最關心的是如何善後,因為首當其衝的是其自身很可能因此背負莫大的賠償負擔,因而盡可能杜絕“由隱患變事故”。這樣,傳統汽車業的“召回”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有分析人士認為。
上海特斯拉Model S火災現場
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累計召回車輛達到1232.37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召回13.57萬輛,召回比例高達13.46%,原因則主要集中在車輛電池、制動助力真空泵以及專用變速器三個方面的故障問題。
除上述因素外,電動車車齡也成為媒體們爭相報導的對象。據了解,此次自燃事件的特斯拉Model S是車主2016年購入,車齡僅3年左右,目前總行駛里程為6萬多公里。
那麼,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等原因,是否可以認為3年以上的新能源車即存在一定(或相當)的“自燃”隱患,進而需要廠家召回?如果不進行召回處理,廠商又如何保障車輛的安全?另外,此前發生的事故如何處理,此後再次發生類似事故又該如何應對?
網友對新能源車的擔憂
新能源車企如何提振消費者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上海特斯拉自燃事件,極大程度地引發了人們對電動汽車的擔憂。有網友在論壇發帖表示,“燃油車還是要延後停產,現在電動車這樣誰敢買”?甚至有激進的網友認為,(新能源車)以後都要掛“爆炸品”標誌才能上路。
電動汽車禁止駛入的標誌
事實上,只要在微博搜索“特斯拉”,就能找到很多相關車型孤零零的“身影”。也有網友調侃道:“想換新車就停特斯拉旁邊”,甚至電動車整體都受到波及。目前,網上已經盛傳在部分地下停車場出現“電動汽車嚴禁駛入”的標誌,即便這是有網友的“惡搞”,也反映出人們對新能源車的擔憂與警惕。
在車市整體下滑,新能源依然實現翻番的當下,“自燃”事件將對其發展產生多大的影響尚不得而知,但如何提振消費者信心,讓他們放心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是企業亟需解決的燃眉之急。在此,還是期待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能源車企能夠早日給大家一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