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S望遠鏡發現首顆地球大小系外行星或有大氣層
去年美國宇航局發射了一台新的空間望遠鏡,用於接替退役的“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繼續承擔起搜尋太陽系外行星的重任。它的目標是想找到和地球差不多大小的系外岩石星球。
此次發現的這顆系外行星編號HD 21749b,被歸入所謂“亞海王星”類系外行星,意思是其質量相比天王星或海王星要更小一些。它圍繞恆星公轉的周期大約是36天,使其成為TESS迄今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公轉週期最長的一顆,而其質量則大約是地球的23倍。
這就是美國宇航局研製的“凌星系外行星巡視衛星”(TESS),中文音譯叫做“苔絲”。近日,“苔絲”望遠鏡宣布找到了第一顆與地球大小相對接近的系外行星,其距離太陽系大約53光年。根據科學家們的估測結果,這顆系外行星直徑大約是地球的2.7倍,並且很可能擁有相對濃密的大氣層。
在TESS探測器的數據提示一顆質量大約為太陽80%的恆星周圍可能存在一顆行星之後,研究人員利用位於南半球智利境內的麥哲倫II上安裝的“行星搜尋光譜儀”(PFS)確認了這項發現。該天文台和觀測設施隸屬於美國卡內基科學研究所。
此次發現的這顆系外行星編號HD 21749b,被歸入所謂“亞海王星”類系外行星,意思是其質量相比天王星或海王星要更小一些,但比地球還是要大上好多。它圍繞恆星公轉的周期大約是36天,使其成為TESS迄今發現的所有系外行星中公轉週期最長的一顆,而其質量則大約是地球的23倍。
科學家們原先的預期是他們將發現的目標公轉週期應該都會在10天以下,於是這顆行星的發現便顯得有些不同尋常。卡內基科學研究所的喬納森·塔斯克(Johanna Teske)說:“PFS是南半球唯一能夠開展此類觀測的科學設備。因此,在對TESS望遠鏡發現的目標進行進一步的後續觀測方面,PFS會顯得非常重要。”
現在,研究人員希望這些測量數據將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這顆行星的大氣狀況。
和地球不同,這顆新發現的行星可能並非岩石質地,其大氣層的溫度可能也更低。根據研究組給出的說法,這顆行星可能還並非孤獨,另有一顆行星存在,其運行週期大約是8天。研究組坦誠,要想測定這樣一顆小型系外行星的精確質量和組成將極具挑戰性。
目前,卡內基研究所的團隊仍在努力採集這顆天體的更多數據,希望對它有更多了解。科學家們表示,這還只是開始,TESS未來將發現越來越多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目標。
TESS採用的技術十分先進,其可以測定小型系外行星的相關性質,而在此之前這是不可想像的。這項研究相關論文的第一作者,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卡維里天體物理與空間研究所的戴安娜·特拉戈梅爾(Diana Dragomir)表示:“對於那些距離地球很近,也相當明亮的恆星,我們預計將可以在它們周圍找到數十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現在,我們開始了!這是我們的第一顆,也是TESS項目的一個里程碑。它為未來在更小質量恆星周圍搜尋更小的系外行星目標鋪平了道路,而那些行星中,或許會有宜居的星球。”(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