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大師收入高度依賴360 再次挺進港股IPO成敗難料
雖然電子設備銷售成績喜人,但魯大師當下的主營業務收入還需要360集團和嵩恆網絡“導流”的高度協同,如果沒有了這兩大股東的撐腰,魯大師的盈利水平恐怕難以持續。繼去年9月赴港IPO失敗後,今年3月,360魯大師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魯大師”)再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但如其幾易其名的經歷一樣,魯大師能否登陸港交所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2007年的成都奇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奇魯科技”),憑藉一款名為“Z武器”的系統應用,上線一年多時間就獲得了千萬級用戶。但受“軟件名稱中不能帶武器字樣”的政策影響,Z武器隨後更名為魯大師。
不過,更名後的魯大師雖然坐擁千萬用戶,卻一直難以找到流量變現的辦法。直到投奔360集團,改名360魯大師後,借助360集團的導流,魯大師才得以持續發展。
招股書顯示,併入360集團後,魯大師的經營範圍也發生了改變,從單一的軟件檢測擴展到廣告、遊戲等多領域發展,並打算將主營業務從軟件服務向電子設備銷售轉變。而靠PC端起家的魯大師能否在電子設備銷售市場闖出一片天地?最近幾年一直依賴360集團扶持的魯大師又能否走出一條獨立發展之路?對於上述問題,《投資者網》致函魯大師,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复。
投奔360集團創始人離場
所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還叫Z武器的時候,魯大師就憑靠免費策略獲得了千萬級用戶,但比魯大師步子更快的是360集團,同樣是免費,360集團直接完成了市場教育,讓全國網民都知道了安裝殺毒軟件不需要花錢。
但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大多數人不會同時安裝兩個或更多免費殺毒軟件。所以在360集團佔據更大市場份額之後,殺毒軟件行業的併購整合不可避免。
2010年1月,360集團推出“免費軟件起飛計劃”。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宣稱將投入10億人民幣,通過孵化、合作、收購等方式,幫助行業中的中小公司或個人作者實現事業起飛。
2010年9月,魯大師加入“免費軟件起飛計劃”,創始人魯錦套現離場,周鴻禕的得力助手田野接管魯大師,魯大師的名稱被冠以360字樣。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魯大師的股權結構如下:奇虎科技持股比例41.67%,為控股股東;田野持股比例29.52%,為第二大股東;嵩恆網絡持股23.81%,為第三大股東;奇魯昊宸持股比例5%。嵩恆網絡和奇魯昊宸都是在360集團控股之後,以投資人身份進入魯大師。
可以看到,魯大師和其創始人魯錦已經完全沒了關係。在田野的帶領下,魯大師也將其業務範圍從單一的軟件檢測擴張至軟件硬件、遊戲業務、金融娛樂等多領域發展。
轉型能否成功有待觀察
經過近20年的發展,“通過流量變現”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無論魯大師還是360集團,都深諳這種基於互聯網模式的賺錢門道。
魯大師在招股書中就表示,往期良好的業績來自於其特定的商業模式,即先通過免費軟件聚集用戶,再基於用戶流量開展廣告、遊戲運營等業務,最終實現流量變現。這是魯大師最成熟、增長最穩定的業務。
招股書顯示,魯大師2017年的廣告和遊戲收入合計1.2億元,在當年營業總收入中的佔比為98.1%。到了2018年,廣告和遊戲收入合計2.17億元,在營業總收入中的佔比為67.9%。雖然佔比下滑,但廣告和遊戲收入仍是魯大師的業務重心。
不過,魯大師的廣告和遊戲收入,離不開360集團的支持。
招股書顯示,魯大師最大的線上廣告客戶是360集團。用戶只要安裝魯大師,都會被捆綁安裝360瀏覽器,如果有用戶點擊360瀏覽器廣告,魯大師也會獲得相關廣告的收入分成。
財務數據方面,魯大師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從360集團獲得的廣告收益分別為4690萬元、5060萬元和7180萬元,在同期營業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為67.2%、41.5 %和22.4%。
對於從360集團獲得的廣告收益佔比逐漸降低的原因,魯大師表示,公司計劃將經營重心轉移至電商業務,電子設備銷售將成為未來公司的主要收入之一。
招股書顯示,魯大師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電子設備銷售收入分別為40.8萬元、231.7萬元和1.02億元,僅二手手機銷售這一項,2018年的銷售收入就已超過8000萬元,同比增長約60倍。
但電子設備銷售收入的急速增長並不能保證魯大師未來收入的穩定性。業內人士表示,一方面,電子設備銷售是一個紅海市場,技術門檻低、成本高、利潤低,另一方面,魯大師在電子設備銷售市場所佔的份額還很小,未來能否形成一條龍服務,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還有待觀察。
雖然近年來依靠360而來的收入佔比有所降低,但就目前來說,魯大師暫時還是難以擺脫對360集團的依賴。目前360集團自身也面臨著向移動端轉型的挑戰,一旦360集團的業務模式發生變動,也將給魯大師的經營帶來影響。而這也是魯大師能否贏得港股投資者信任的關鍵點之一。
按照此前的說法,魯大師將於4月11日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5月份正式掛牌交易。《投資者網》發現,截至4月17日,關於聆訊情況,暫時沒有進一步動向。對此,《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