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愛相殺蘋果、三星誰也離不開誰
蘋果和三星經常被描述為激烈競爭的對手,但同樣不是什麼秘密的是,它們的成功依賴於對方的成功。如果這種情況發生改變,只剩下一個巨無霸手機廠商,世界會因此而變得更美好嗎?蘋果和三星之間既合作又競爭的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本文將介紹它們之間的合作、衝突,以及這種相愛相殺的關係對它們的未來和客戶的影響。
蘋果iPhone X採用三星OLED顯示屏蘋果與三星成了朋友
數十年來,三星一直是蘋果零部件供應商之一,最初主要為Mac計算機供應硬盤和內存芯片。但當蘋果不再僅僅是一家高端PC廠商後,兩家公司的合作關係變得更加密切了。
這要從蘋果2001年推出的iPod音樂播放器說起,這款設備的核心是一塊超薄1.8英寸東芝硬盤(之前缺乏顯而易見的用途),以及PortalPlayer的ARM芯片套件。
第一代iPod音樂播放
蘋果能夠從多家廠商那裡採購先進零部件,然後高價銷售iPod的能力,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些零部件的設計和生產規模。以前,決定零部件需求趨勢的主要是PC產業,蘋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
隨著iPod大獲成功,銷量達到千萬量級,它引起了三星的注意。2006年,三星開始向蘋果供應ARM芯片,取代了第一代iPod nano中的PortalPlayer芯片。從那時起,三星開始為新款iPod供應全部ARM“片上系統”。它還開始向蘋果供應存儲容量為2G的iPod nano和shuffle用閃存芯片,以及用於存儲空間為6G的iPod Classic的1.8英寸硬盤。
蘋果借雞生蛋
蘋果在新款iPod中採用閃存芯片作為存儲介質至關重要,因為它還在開發另外一款設備:iPhone——無法使用硬盤作為存儲介質。通過在iPod nano中引入大容量閃存存儲介質,蘋果不僅進入了以閃存芯片為存儲介質的MP3市場,而且還在iPhone有需要之前投資建設高密度存儲芯片生產線。建造和運營芯片工廠不僅成本昂貴,還需要專門的技能和知識。蘋果不能只建造自己的芯片工廠來為自己生產足夠多的零部件,它需要一家成熟的供應商。
如果沒有客戶,三星等芯片廠商投入巨額資金、批量生產更高容量的芯片將純屬投機和冒險。開工率不足的芯片工廠,基本上就等同於在燒錢。但是,由於蘋果提出願意採購未來生產的芯片,三星和其他芯片廠商可以放心地淘汰它們目前銷售的產品,以開發更快、更先進的芯片,批量銷售這類芯片的利潤更高。
雖然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向渴望科技產品的用戶營銷iPod方面是專家,但蒂姆•庫克(Tim Cook)是他的運營專家,為蘋果貢獻了以精準的價格控制來大量生產這些產品的實際能力。微軟、索尼、松下和三星之所以不能挑戰蘋果的iPod,部分原因在於它們既沒有喬布斯,也沒有庫克。
三星發現它需要蘋果
1.8英寸硬盤在iPod問世之前10年就存在了,但在蘋果開始採購之際,東芝使這種硬盤質量上了一個新台階,這使得它們適用於iPod這類高端便攜式設備。東芝對1.8英寸硬盤的改進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蘋果採購發生在1.8英寸硬盤問世十年後,之前它們的銷售一直不佳,對於筆記本而言它們的容量太小,對於當時的小型設備而來,它們價格過高。
1.8英寸iPod硬盤
在iPod成為暢銷產品之後,三星開始與東芝競爭蘋果1.8英寸硬盤訂單。然後,它在2000年代末開發出了容量更大的硬盤。到2007年,蘋果把iPod classic存儲容量提升到了180GB,當時用戶的興趣轉向採用閃存芯片作為存儲介質的iPod nano、iPod touch和iPhone。三星還開發了容量更大的250GB型號1.8英寸硬盤,但蘋果從未採購過這款硬盤。
蘋果將iPod產品簡化為一款存儲容量為120GB的型號。隨著MP3播放器市場降溫,搭載1.8英寸硬盤的入門級上網本的需求未能達到預期,三星發現,其最先進的1.8英寸硬盤沒有找到大客戶。在蘋果2014年淘汰iPod classic後,採用1.8英寸硬盤的產品迅速消失了。
三星通過製造零部件獲利的能力,不僅僅與開發先進技術和產能有關,它還需要一個買家,大量採購高端零部件的買家最理想。在採購高端零部件方面,沒有一家公司能與蘋果媲美,因為沒有一家公司高端產品的銷量可以與iPod匹敵。對於其他廠商來說,高端產品是一個小眾市場,要使價格可以為市場接受,主流產品需要妥協。
這一點在PortalPlayer的沉浮中表現相當明顯。最初,PortalPlayer大部分利潤都來自蘋果業務。在失去蘋果業務之後,PortalPlayer賣身給英偉達,後者開始銷售自己面向的MP3播放器和其他移動設備平台的芯片。儘管開發出具有卓越性能的Tegra芯片平台,但英偉達無法為其芯片找到像蘋果這樣的大客戶。它嘗試向微軟、摩托羅拉、谷歌、LG、索尼、宏碁、華碩、聯想出售其芯片——甚至嘗試向三星出售芯片,並把Tegra芯片用於自家Shield硬件中。然而,所有這些產品銷量都不大,不足以使Tegra芯片業務盈利,並得到持續的開發。
如果沒有蘋果,三星很有可能會成為另一個英偉達Tegra。
蘋果需要三星
如果沒有持續、可靠和大批量的最先進零部件供應,蘋果就無法大規模生產和銷售高端產品。多年來無法從IBM採購足夠的PowerPC芯片,使蘋果對這一點有了深刻理解,它在2006年換用英特爾處理器。但當蘋果就為其尚未公佈的新手機項目生產芯片與英特爾接洽時,遭到了英特爾的拒絕。
時任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後來公開披露,他不相信英特爾為蘋果iPhone製造移動芯片賺的錢足夠補償開發成本,主要原因是他無法想像蘋果iPhone銷量能有這麼大。
蘋果也失去了對PortalPlayer的信心,因此轉向三星為新款iPod採購ARM片上系統。這使三星為生產的數以百萬計ARM芯片找到了一家可靠客戶,使它有信心投資開發性能更高的芯片。這也確保蘋果可以從三星採購先進的ARM片上系統,用於計劃在2007年推出的iPhone。
與此同時,蘋果新款iPod開始借助高檔、高密度閃存芯片提供更大存儲空間。三星與海力士、東芝和美光合作生產了足夠多的閃存芯片,使蘋果可以為8GB版iPhone採購足夠數量的各種零部件。蘋果的採購量也讓它在價格談判中有更多籌碼,進一步提高了其產品的吸引力。
第一代iPhone推出兩年後,蘋果採購了三星生產的全部閃存芯片,使得其他手機廠商無法為它們的手機,或配置大量存儲空間的其他產品採購到足夠閃存。
i Phone VS低價手機
獲得充足的零部件供應至關重要,因為當iPhone問世時,市場上沒有搭載有大量機身內存或足夠多運行內存的智能手機。手機廠商聽取客戶的要求——主要是移動運營商,它們對手機的要求是“對運營商友好,足夠好”,手機廠商主要生產價格盡可能低的手機。這樣的手機只需要最低要求的存儲空間和運行內存,以及只是“足夠好”的片上系統。
最近,反蘋果的博主提出的一個觀點是,過去兩年,蘋果把高端智能手機價格“哄抬”到750美元至999美元的高價。這一說法特別令人費解,因為在iPhone剛推出時,索尼愛立信P990和HTC TyTN等手機價格就這麼高了。但是,它們只提供64MB的運行內存,而且大多數都依賴廉價但速度很慢的SD卡存儲數據。蘋果第一代iPhone搭載有兩倍的運行內存,以及以GB計的存儲空間,而且價格要低得多,因為蘋果iPhone銷量相當大。
當時許多科技記者和最終用戶都在呼籲手機搭載少量存儲空間而採用可更換的SD卡——未來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升級。然而,可更換的存儲介質,使手機的物理和邏輯設計變得複雜,限制了應用的大小,提高了管理應用和照片庫等大型文檔的難度,也使得保護移動設備及其存儲的數據的安全成為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蘋果批量採購大容量存儲芯片,不能擴展存儲空間或移除存儲介質的策略,促使買家升級到更高端型號,從而獲得更好的體驗。第一代4GB版iPhone幾乎立即停產,使蘋果能夠採購容量更大的芯片。這反過來推動了閃存芯片製造的進步,促使三星生產更先進、利潤率更高的零部件。
除蘋果外,其他手機廠商對大容量高檔閃存芯片沒有需求。手機廠商拼命想要把手機成本壓縮到不足150美元,移動運營商可以每兩年向用戶贈送一部手機,讓用戶長期使用其服務。這需要基於SD卡的存儲,這使得手機更像是簡單的任天堂遊戲機——只能運行基礎的小軟件,而非處理能力強大的通用計算機——搭載安全可靠的存儲系統和足夠的運行內存,可以支持“桌面級”軟件。
三星推競品挑戰蘋果
在看到iPod暢銷使蘋果賺得缽滿盆滿、iPhone使其Omnia系列Symbian和Windows Mobile智能手機看起來像出土文物一樣數年後,三星認為它需要製造更好的消費電子產品,而非只是簡單地將其最好的零部件出售給蘋果。為此,三星需要看起來更像iPhone的產品。
在向蘋果供應數年零部件後,三星認為它也能成為蘋果
2009年,蘋果推出iPhone 3GS後,三星推出了第一款Android手機,即Samsung Galaxy,又名i5700。但值得指出的是,雖然這兩款手機零部件都是由三星供應的,但它自己的旗艦機型手機選擇使用處理能力低得多的ARM芯片、搭載一半兒的運行內存、僅8GB的存儲空間,依靠不那麼可靠的SD卡擴展存儲空間。而此時蘋果已經在銷售存儲容量為32GB的iPhone機型。三星選擇的規格大大降低了Samsung Galaxy生產成本。
Galaxy搭載三星AMOLED顯示屏,它支持HSDPA“3.5G”移動服務,勝過iPhone 3GS;Galaxy採用帶有閃光燈、分辨率更高的相機和更大容量的電池。因此,雖然三星對Galaxy銷量可以匹敵iPhone心裡沒底,但它利用了其在手機生產方面的經驗,及其在零部件製造方面的優勢,使其高端智能手機在其他方面獲得了消費者“看得見、摸得著”的競爭優勢。
推出Galaxy手機並非三星首次與蘋果競爭。它已經在銷售MP3音樂播放器和PC,推出了運行微軟Windows的Q1EX-71G平板電腦,這是一款全新“超移動”設備,使便攜式設備的概念不僅僅局限於蘋果MacBook等傳統筆記本。
三星售價為1300美元的UMPC
三星產品給人的感覺都不夠盡善盡美,品質也不高,但它們的價格通常低於蘋果同類產品,吸引了對價格敏感、經常換用電子產品的用戶。三星沒有能蠶食大量iPhone用戶,它吸引了對價格更敏感的用戶,就像多年後中國市場上的小米和其他“快速廉價”品牌那樣。
蘋果加大對三星合作關係的投入
在這一過程中,蘋果從三星商品化零部件的大買家,轉型成為定制開發合作夥伴。到2008年,蘋果確定它需要更積極地控制其iPhone芯片的設計、生產和供應,部分原因是自己開發好於市場預期的處理器。它需要這些芯片不僅適用於目前的產品,還要適用於未來產品——其中包括2010年的iPad和基於iOS的Apple TV。
在使用三星定制芯片3年後,蘋果推出聯合品牌芯片
蘋果和三星合作開發了第四代iPhone片上系統,蘋果把這款芯片稱為A4。三星在自己的手機上使用了同一款芯片,但品牌名稱為Hummingbird、S5PC110,後來把這款芯片“追封”為Exynos 3。
2010年,蘋果將A4用於新款iPad,並用於當年晚些時候推出的全新iPhone 4。三星則把這款芯片用於第二款重要的旗艦Android機型Galaxy S中——這款手機也以穀歌Nexus S品牌進行銷售。當年晚些時候,三星把這款芯片用於Galaxy Tab平板電腦。
這些舉動引起了蘋果的關注,因為它在投資一家與自家產品競爭的零部件供應商。更重要的是,三星還在盡可能地抄襲iPhone和iPad的設計、營銷、軟件外觀和運行。
蘋果和三星亦敵亦友
蘋果陷入困境中,因為沒有其他零部件廠商能為它生產A4芯片,儘管2011年有關蘋果在考慮與英特爾或台積電合作的消息在滿天飛。蘋果唯一的辦法就是起訴三星侵犯其專利權,此舉會分散蘋果的精力,甚至可能會中斷其片上系統、內存、閃存、顯示屏和蘋果向三星採購的其他零部件的供應。
雖然第一代Galaxy出貨量似乎不大,但Galaxy S獲得了一些重要成功。三星宣布2010年Galaxy S渠道出貨量達到1000萬部。iPhone 3GS出貨量約2000萬部,但三星手機的銷量和市場份額在不斷增長。Galaxy S遭到大量吐槽的部分原因,在於它是與穀歌聯合推廣的,但另外一個原因是,它與蘋果iPhone過於相似。
在Galaxy S之前,大多數Android手機廠商都致力於開發自己的設計,以避免遭到蘋果起訴。
三星開始抄襲蘋果設計
對於蘋果而言,專利遭到密切合作夥伴侵犯並不陌生。在早些時候,蘋果親眼看著一家存在密切合作關係的合作夥伴成為自己的直接競爭對手,競爭對手還獲得抄襲其所有技術並利用它們與自己競爭的合法權利。微軟侵占Mac,然後在1988年至1994年之間贏得蘋果“外觀和感覺”訴訟的往事還歷歷在目。業界大腕預計,iOS將遭遇相同的命運。
這一次,蘋果顯得更加“咄咄逼人”,因為它要對付的是兩個密切的iPhone合作夥伴:三星和谷歌。由於谷歌放棄了其侵權行為,蘋果只能起訴三星,要求賠償因被侵權蒙受的經濟損失。即使能在法庭上勝訴,蘋果也可能不得不起訴所有其他Android許可客戶,以阻止它們的侵權行為。在2010年,仍有許多Android手機廠商被認為是蘋果競爭對手。
2010年年底,蘋果遭到摩托羅拉移動起訴。它很快提起反訴,並在2011年年初起訴了三星。數個月內,幾乎每家手機廠商都陷入訴訟大戰。
蘋果和三星對簿公堂
由於雙方在全球各地的法庭上演了曠日持久的法律大戰,蘋果和三星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蘋果最終獲得的勝利果實遠遠少於其預期,即使這些勝利也被削減到聊勝於無的水平。但兩家公司的訴訟,也確實暴露了這樣一個事實:三星內部有預謀地抄襲蘋果產品,使得兩家公司同時在開發類似設計的說法徹底破產了。消費者註意到了這一點。
在審理過程中,被曝光的三星“高度機密”文件還顯示,三星感到被蘋果遠遠超過了,並在2011年表示,“深入了解iPhone 4S會發現,很明顯蘋果並不擔心我們成為它們在硬件方面的競爭對手”。
三星希望它可以利用自己的零部件製造優勢,以高價銷售高端產品,這使得它不僅抄襲iPhone和iPad,還通過抄襲iPod touch開發出了Galaxy Player。它還推出了自主開發的Galaxy Note平板手機。後來,三星還搶在蘋果之前推出新產品,包括Gear系列智能手錶和Gear VR虛擬現實頭顯。三星還在PC領域與微軟合作,在ChromeOS上網本領域與穀歌合作。然而,除手機外,三星推出的這些產品要么銷量不大,要么沒有能實現盈利。
相比之下,雖然被業界專家各種噴,蘋果iPhone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仍然領跑,銷售大量iPad,並相繼成功推出Apple Watch智能手錶和AirPods無線耳機,突顯了兩家公司在持續設計、生產爆款產品、並通過銷售產品盈利之間的巨大差距。三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蘋果則具備了這樣的能力。
一旦三星停止“盲目”抄襲iPhone,其高端Galaxy S系列手機銷量就開始逐漸減少。2013年初,三星宣稱3代Galaxy S出貨量達到1億部,相比之下,當時蘋果已銷售了約3.19億部iPhone,每款新Galaxy型號都在前一個型號基礎上有相當大進步。但在Galaxy S III達到高點後,三星的高端手機銷量增長開始趨於穩定,然後收縮。
部分原因是,因為三星沒有公然抄襲蘋果或有效借用其聲譽。但也有部分原因是蘋果公司“抄襲”了三星多年來推廣的手機設計理念:大屏手機。2014年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推出,對三星尺寸較大的平板手機的銷售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些平板手機推動了三星手機部門利潤的增長。
三星多年來無節制地抄襲蘋果產品,實際上相當於給予蘋果免費許可,可以採用三星多年來一直在開發的技術。
減少對三星採購蘋果依舊很滋潤
2014年推出的iPhone 6,對三星來說尤其具有破壞性,因為這款iPhone的芯片A8並非由三星代工製造,而是由台積電獨家生產的。此外,蘋果大力宣傳其新的視網膜顯示屏——它也不是由三星製造的,而且沒有使用其OLED技術,視網膜顯示屏使手機具有明顯更好的色彩準確度和更寬的視角。蘋果也開始向其他廠商採購更多內存和閃存芯片。
蘋果的這一組合拳不僅大幅減少了三星從蘋果獲得的零部件收入,同時也大幅減少了三星整個移動部門從銷售大屏手機中獲得的利潤,鑑於盈利能力下降,這也使得三星越來越難以投資為自家手機開發先進技術。
此外,2013年蘋果推出了一項全新技術——並非來自三星:Touch ID指紋傳感器。蘋果沒有與三星合作,而是獨家收購了唯一的先進指紋傳感器供應商。
在推出Touch ID指紋傳感器時蘋果沒有與三星合作
集成有Touch ID的iPhone 5s銷量很大,立即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iPhone擁有更好、更輕鬆的安全技術,可以保護用戶數據不會被隨意窺探。它甚至對智能手機頻繁失竊的趨勢產生了打壓作用。
三星不得不匆忙尋求其他指紋識別技術,並在蘋果開始銷售尺寸更大的iPhone 6前獲得了明顯不夠成熟的指紋識別技術。目前蘋果iPhone銷量仍然相當大,但其中集成的三星零部件卻少得多了,而三星高端手機銷量增長卻不盡如人意。
雖然三星也推出了一些有吸引力的獨門功能——其中包括防水和無線充電,但次年推出的Galaxy S7仍然只銷售了約5500萬部——與Galaxy S III大致相當,而iPhone每年銷量則高達約2億部。
三星高端手機銷量則出現停滯,甚至滑坡。兩年後推出的Galaxy S9出貨量僅為約3000萬部。
三星終於開始向蘋果供應OLED顯示屏
三星贏得了部分蘋果A9芯片的代工生產訂單,但A10及之後的蘋果芯片訂單爭奪中敗給台積電。三星要繼續獲得蘋果A系列芯片訂單的可能性並不高。然而,在為iPhone X供應OLED顯示屏方面,三星沒有遇到競爭對手。
三星OLED技術的發展,為了解它作為零部件供應商與作為蘋果競爭對手的表現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視角。十年前三星開始銷售其首款搭載OLED顯示屏的Android手機,但這些早期的OLED顯示屏在色彩準確度和視角方面都存在嚴重問題。它們看起來不夠好,但代表著新技術,並對一些技術愛好者頗有吸引力。
三星投入十年時間來改進其OLED顯示屏,只通過自家利潤率並非高得離譜的手機,以及出售給其他低價Android手機廠商來獲得很少的回報。與東芝的迷你硬盤類似,三星OLED顯示屏的重大突破來自與蘋果的合作。
2017年,三星自家高端手機已經採用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OLED顯示屏,但這並未能推動手機銷售的增長。過去數年,三星甚至將其柔性OLED顯示屏作為“Edge”系列(帶有側邊顯示屏)Galaxy手機的主要賣點。雖然看起來時尚、拉風,但這個功能並不實用,因為手機側邊顯示屏上的虛擬按鈕非常容易被意外點擊。值得指出的是,三星已不再推出帶有Edge顯示功能的手機。它只是一種噱頭,商業吸引力有限,與被拋棄的虹膜掃描儀相似。
然而,蘋果採用了三星柔性顯示屏,為iPhone X打造了一種全新的外觀:獨特的圓角設計和窄邊框,拉動了這款高價手機的銷售。
三星向蘋果供應iPhone X使用的高端柔性OLED顯示屏
三星推出同一價位的Galaxy型號手機,但銷量極其有限。蘋果能以999美元的價格向主流用戶銷售iPhone X,對兩家公司來說是雙贏。但是,當今最好的OLED技術長達十年的發展和廣泛採用需要兩家公司共同努力,每家公司發揮各自的作用。
如果沒有三星在十年中孜孜不倦地改進顯示效果,蘋果將無法以合理的成本採購先進的柔性OLED顯示屏,並把它用在現代iPhone上。
很少有人注意到蘋果和三星的共生關係
三星技術先進的零部件,以及蘋果在設計和銷售消費產品優勢之間完美的共生關係,往往很少受到關注。在某種程度上,這是因為喜歡譁眾取寵的博主們喜歡否認事實,而是把三星描繪為與蘋果同樣出色的“產品設計師”,認為蘋果只是擅長營銷,誘騙公眾高價購買平庸產品而已。
隨著iPhone X獲得成功,彭博社開始渲染這款手機注定會失敗,因為三星顯示屏部門報告面臨競爭壓力——這只能意味著蘋果的新手機會遭遇失敗。
然而,很清楚的事實是,三星高端手機的銷售仍然存在問題,向蘋果供應高端柔性OLED顯示屏,抵消了Galaxy系列手機銷售疲軟對三星造成的影響,使三星業績不至於太難看。三星財報明確提到了這一點,“高端市場對柔性顯示面板的需求依然強勁”,同時還表示“由於旗艦機型銷售停滯不前,以及為解決當前問題增加了營銷支出,手機部門利潤預期將會環比下滑。”
很顯然,在向用戶銷售高品質的高端產品方面,三星與蘋果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否則,它在過去十年中應當一直都會大獲成功,而不會遭遇Galaxy Note 7因起火而被全部召回的尷尬了。如果三星不是離不開蘋果,它很久以前就會放棄與蘋果的合作,通過銷售消費電子產品而非零部件賺錢了。它曾進行過這樣的嘗試,但沒有成功。
另一方面,在全球範圍內投入數百億美元營銷資金的並非是蘋果。與同行相比,蘋果的營銷支出相對較低,與三星相比更是不值一提。
永遠的友敵?
三星面臨的一個風險是,還有許多其他零部件供應商也對蘋果訂單虎視眈眈。就像三星將蘋果芯片代工業務“拱手送給”台積電一樣,在產能和技術上日趨逼近三星的其他OLED顯示屏廠商,同樣可能取代三星。這種競爭威脅應該能讓三星清醒地意識到,雖然中國市場蘊藏著諸多潛在機遇,但沒有任何其他廠商有意願、有能力採購數以百萬計的最高端的零部件。
三星在消費類電子產品領域的競爭,也對蘋果產生了促進作用。如果不是三星率先推出平板手機並受到部分用戶青睞,蘋果可能沒有那麼快地開發大屏iPhone;如果不是三星匆忙把Gear系列智能手錶推向市場,Apple Watch團隊可能不會精雕細琢,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產品。
三星一直在平板電腦領域摸索,推出了各種各樣的創意,看什麼樣的設計在市場上有生命力——其中包括手寫筆和各種尺寸。但這種競爭壓力也迫使蘋果繼續強化其產品,保持領先地位,似乎促使蘋果探索推出iPad mini、尺寸更大的iPad Pro型號的潛力,推出在精度等方面媲美甚至超過三星同類產品的Apple Pencil。
沒有了三星,蘋果可能會自滿自大,缺乏上進心。在1980年代後期,蘋果產品明顯領先於其他PC廠商,而且幾乎沒有面臨真正的競爭,但事實證明這對蘋果及其客戶來說都不是件好事。
目前,蘋果再次在個人計算領域面臨“孤獨求敗”的局面,沒有真正的競爭威脅。但它沒有放鬆自己,而是涉足可穿戴、醫療保健、智能家居、音頻,車載系統等存在競爭對手的新市場。
三星移動部門——與蘋果最為相似,但相似度仍然不夠高。雖然沒有了三星,只剩下蘋果,消費電子產品的價格會高到令人恐懼;但如果沒有了蘋果而只剩下三星,消費電子產品的價格同樣會高得離譜,而且還會粗製濫造。
三星應該認識到,它不應當嘗試擺脫蘋果,更大的威脅不是其關係最密切的合作夥伴。相反,三星最大的威脅是中國同行,它們試圖在市場上推低價產品,降低買家的期望,通過銷量佔領市場。
華為對蘋果構成威脅,但三星可能被華為乾掉
蘋果在幫助三星繼續發展,因為它的消費電子產品和零部件業務都遭到了中國同行的蠶食。因此,三星不應該一門心思考慮與蘋果競爭,而應該與華為實現差異化競爭。華為與三星的差距,要小於三星與蘋果的差距。華為給三星造成的損失,遠遠超過三星給蘋果造成的損失。
雖然出現過不愉快,過去20年與蘋果的合作,幫助三星成長並蓬勃發展。相比之下,過去五年與正在崛起的中國品牌的競爭使Galaxy品牌很受傷。
也許三星應該與友敵建立更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