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C位”出道:為何頻頻成為輿論場的關注焦點
前段時間,B站一周之內五次登上微博熱搜,在一眾網站裡,除了視覺中國,無可匹敵。熱度起源,來自於一封關於明星蔡徐坤的律師告知函,而這讓人回想到近一年來,另外兩次娛樂圈粉絲與網絡社區之間的摩擦。4月12日下午,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官微發布律師告知函,而後蔡徐坤工作室官微轉發,函件指出,B站存在大量侵犯委託人權利的的內容,影響惡劣,要求B站做出處理。告知函還稱,將採取包括但不限於民事、刑事訴訟等一切方式,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自此之後,B站忽然成為輿論場的關注焦點。在微博上,這些話題接連登上熱搜:蔡徐坤給B站發律師函、B站回應蔡徐坤律師函、蔡徐坤粉絲團官微退出B站、B站被曝低俗內容氾濫、央視網力挺B站。
向B站發送律師函的蔡徐坤一方,大概沒能預料到輿論反饋的廣度和強度。而B站大概也沒想到,會在此時因為明星鬼畜視頻忽然收到警告。在一些熱衷鬼畜視頻的網友看來,鬼畜視頻可以為明星增加曝光,吸引流量,不過被鬼畜者及其粉絲,有時並不這麼看。
回顧起來,事件的核心在蔡徐坤和B站,而實際推動話題擴散的,可能是前者的粉絲和後者的忠實用戶。如果再向前回溯,可以發現,這與今年年初的流浪地球豆瓣評分事件,以及去年7月吳亦凡虎撲事件,都有相似之處。
能產生某種共鳴的用戶集結於某個社區,又因為某種刺激,將這一社區像明星般,送到輿論場的“C位”之中。
B站交鋒蔡徐坤
4月12日當晚,B站官微對蔡徐坤一方做出回复:律師函經熱心網友轉發後已收悉。這一微博至今轉發超2萬,評論超6萬,點贊超5萬,成為B站最受關注的博文之一。對比之前熱門微博,B站單條博文最多轉發不超四千。
雙方官微都收穫了“熱度”,而輿論開始發酵。在知乎、貼吧、豆瓣,相關話題全網擴散。追星的粉絲,B站的用戶、旁觀的路人、媒體、律師,各抒己見。在B站鬼畜視頻與流量明星各自的發展與成長過程中,“蔡徐坤律師函”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

(圖注:百度指數趨勢)
2018年,《偶像練習生》與《創造101》兩檔選秀節目橫空出世,收穫大量關注。在前一檔節目中,蔡徐坤最終C位出道,並成為至今最受關注的明星之一。即便完全不關注娛樂圈的網民,也可能見過到這個名字。在知乎,“蔡徐坤”這一話題也有將近4萬用戶關注,而在B站,“蔡徐坤”三個字有著可直接感知的龐大流量。
B站並不是主打傳統娛樂內容的網站。綜藝節目各有各的版權,B站上能見到的基本只是某種剪輯。影視作品上,相對“優愛騰”,B站也沒優勢。實際上,雖然網站呈現的主要內容為視頻,B站更強調社區屬性。而獨特的社區文化,也是成就了B站一些獨特內容,其中之一,就是源源不斷的鬼畜視頻。
鬼畜視頻是MAD(動畫音樂視頻)的一個分支,早期由NICONICO動畫傳入中國的知名音MAD《最終鬼畜妹フランドール・S》中的“鬼畜”略稱被廣泛使用。常見的鬼畜視頻往往帶有洗腦搞笑的效果。雖然有人厭惡鬼畜的惡搞,但並不妨礙這一視頻形式的流行。有用戶表示,登錄B站主要就看鬼畜視頻,因為可以減壓。B站設有專門的鬼畜分區,而在其全站排行榜中,鬼畜視頻往往佔據高位。

(圖注:B站全站榜月排行)
蔡徐坤的律師函指出,B站存在大量嚴重侵犯委託人權利的內容,且點擊量高、傳播範圍廣,影響十分惡劣,不僅存在故意誹謗,濫用肖像,還使用了諸多侮辱性詞彙,且對委託人的表演視頻素材進行了惡意剪輯。“這些內容的製作、上傳,散佈、轉載,傳播者已經侵害了委託人的名譽權、肖像權、表演者權等權利,其中部分個人及自媒體等已經涉嫌構成刑事犯罪,造成了極大的不良社會影響。”
對上述指控,B站沒有正面回應,而是表示“一直重視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名譽權,法律的問題交給專業人士處理,相信法律自有公斷。”同時B站附加了一篇人民網普法文章鏈接,其中提到,“公眾人物為了社會公眾的利益應該犧牲一定的個人隱私,忍受可能發生的輕微名譽損害。”
不過人民網文章針對的是輿論監督中“公眾人物”的名譽權問題,鬼畜視頻與此並不相符。
豆瓣、虎撲往事
時間線往回拉,豆瓣虎撲也因為與娛樂圈的摩擦受到大眾關注。今年二月,豆瓣三次登上微博熱搜,其中兩次的關鍵詞是:“豆瓣App 一星”,“豆瓣回應五星改一星”。
在今年春節檔電影中,科幻片《流浪地球》成為最大黑馬。原著作者劉慈欣評價稱,該電影是對其原作小說“一次全新的再創作”且“出乎意料的成功”。從票房上,2月4日(農曆大年三十)午夜場票房報收1280萬元,奪得當日票房冠軍,截至2月24日,其大陸票房超過43.57億元,目前累計票房則接近47億元。
從以上數據看,《流浪地球》取得了極佳成績,不過因為電影評分,卻鬧出一場波折。
2月6日早晚,知乎先後出現兩個問題——“怎樣看待豆瓣上大量《流浪地球》的一星差評?”“如何評價豆瓣電影流浪地球評分持續走低?” 並引起大量討論。網友指出電影可能存在的問題,認為哪怕不喜歡,二星三星也行,但不理解豆瓣上“一星是為什麼”。上映之初,《流浪地球》豆瓣評分8.5,而後一路下滑至7.9。

緊隨低分困惑,有《流浪地球》的粉絲湧入應用商店,開始給豆瓣“一星好評”。在這些評論中,有的寫道“批評不自由,讚美無意義”。對豆瓣的憤怒情緒,源自一種看法:“原來的高讚五星短評和四星短評在收到幾萬贊後改成了一星短評,而其中有人被扒出改一星是收錢行為。”
當時豆瓣官方回應稱,不存在“高讚好評被收買改為差評”的現象,不過據豆瓣用戶自曝,確實把高分改了低分,而改動的理由是,“表示用戶有一星的自由”。再之後,有豆瓣用戶開始因此給《流浪地球》低分。
在互聯網社區中,豆瓣表現一向佛系,但評分事件發酵,豆瓣很快兩刷微博熱搜。至於虎撲的故事,與B站蔡徐坤事件就更為接近。
2018年7月,吳亦凡微博發文稱“又動誰的奶酪了??呵虎撲不搞體育來搞我”,“虎撲的步行街”轉發此微博回應表示,沒動誰的奶酪,“凡凡的粉絲要爆了我們論壇,所以我們紳士反擊下”,還調侃吳亦凡原博“為什麼帶上自己的MV”。

事件起因,是虎撲上有網友發布了吳亦凡無修音說唱《Bad Girl》,而後引發吳亦凡方面和粉絲的不滿。吳亦凡工作室發出聲明,稱別有用心者利用經過消音、剪輯、調音惡意處理的音頻在全網傳播,已涉及嚴重侵權。再之後便有了上述吳亦凡本人發博回應。“吳亦凡粉絲虎撲”、“吳亦凡回懟虎撲”先後登上微博熱搜。
明星在聚光燈下,一舉一動受到關注。不過跳開娛樂圈的視角來看,路人更好奇的似乎是粉絲群體與另一個群體之間的摩擦。男星的粉絲往往是女性,虎撲則被戲稱為“直男樂園”。當時有評論總結此事,稱其為虎撲直男與飯圈小姑娘的爭鬥。而在豆瓣評分事件中,“文藝青年”或“偽文藝青年”成為焦點。
“小眾”社區次元牆
不同於工具型軟件,網絡社區的用戶數可能更低,但往往具備某種文化凝聚力,使得用戶會將情感投入其中,久而久之,形成一種共生關係。
虎撲前身成立於2004年,豆瓣成立於2005年,年輕一點的B站成立於2009年,也即將擁有十年曆史。在路人眼中,三者分別和“直男”、“文青”、“二次元”綁定。雖然未必準確,但各自用戶群體確實能在某些方面產生共鳴。而用戶的特點,也成為社區的標籤。
在豆瓣評分事件中,雖然官方統計稱並不存在“高讚好評被收買改為差評”的情況,豆瓣本身也不可能參與修改評分,但外界將不滿情緒遷怒於豆瓣App。當時虎嗅網刊發評論稱,“《流浪地球》粉絲大戰豆瓣的內核,其實是大眾趣味和豆瓣主流用戶的價值觀衝突。”豆瓣網友自曝更改評分,是為了“表示用戶有一星的自由”,而這種行為換到其他平台,恐怕不會發生。
在虎撲對戰吳亦凡中,價值觀衝突更為明顯。“虎撲步行街”賬號表態的博文,轉發超過7000,評論超過3萬,點贊超過3萬,迎來一個巔峰時刻。音樂博主北方公園NorthPark調侃稱,“公園2018年7月25日,飯圈和虎撲多年形成的’互不侵犯默契’宣告破裂”,“次元牆倒下之前,沒有人相信它會倒下。”
“虎撲直男”與飯圈的隔閡被路人見證,而實際上,每一個具備獨特文化氛圍的社區都是一個圈子,相互之間,都存在一面“次元牆”。
關於蔡徐坤律師函事件,爭議聚焦在鬼畜視頻是否侵犯蔡徐坤個人權利。在種種分析中,意見並不一致。新浪科技曾就網絡流傳的部分鬼畜視頻截圖詢問B站是否屬實,未得到回應。而通過檢索,一些有關蔡徐坤的鬼畜視頻已經下架。
在B站全站排行榜中,鬼畜視頻往往佔據前排,足以說明用戶的喜愛。但跳出B站的用戶圈,反感鬼畜的也大有人在。有評論拿出同被鬼畜的吳亦凡、唐國強等人做對比,後者對鬼畜的接納凸顯了蔡徐坤方面的不包容。但關於鬼畜是否算網絡暴力的討論中,知乎網友momo owo的高讚答案指出:“鬼畜從生下來就是帶有原罪”。
配音師葛平是最早被鬼畜的“大佬”之一,它曾對鬼畜文化表示認可:“只要能給大家帶來快樂。”不過momo owo指出,早期對葛平的鬼畜,就是為了諷刺其配音的角色藍貓。“那時候他不叫葛叔,而叫葛炮。其中不乏’藍貓愛吃屎’、’金坷垃砲兵學院’等語言粗俗,格調低下,對葛平毫無尊重的鬼畜作品。”而“為什麼葛平並沒有對此生氣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不知道。”
可以明確的是,鬼畜文化在隨著時代變化而更迭,整體格調與早先已有所不同。但具體到某類視頻,不能說全無問題。在B站回應蔡徐坤律師函的微博下,有網友將官方回應理解為“加大力度”,一時間,B站的蔡徐坤投稿層出不窮。不過如下內容,即使純粹路人看來,也不會認為沒有偏向。

五次熱搜,全網熱議,B站和蔡徐坤都走到大眾視野的焦點中。輿論場難論輸贏,熱潮平靜之後,故事沒有結束。在法律層面,B站的鬼畜視頻是否侵權?在法律之外,網絡娛樂與網絡暴力間界限如何把握?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