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深淵獅子魚如何在7000米以下深海生活?
6000米以下深海被稱為海鬥深淵,具有超高壓、溫差巨大、終年無光、化學環境獨特等特殊極端條件,是常規生命形式的禁區。然而,在馬里亞納海溝7000米以下深海卻發現生活著脊椎動物超深淵獅子魚。它是如何適應極端生存環境的?我國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其中奧秘。
據介紹,這是科研人員首次揭示超深淵獅子魚適應極端環境的遺傳基礎。相關研究成果已於近日在線發表於《自然》子刊《自然-生態與進化》。
研究發現,為適應超高壓環境,超深淵獅子魚一個控制骨骼鈣化的關鍵基因發生了假基因化,導致其骨骼變得非常薄且具有彎曲能力,頭骨不完全,全身骨組織沒有一個封閉的空腔。同時,在細胞和蛋白層面,超深淵獅子魚多個與細胞膜穩定和蛋白結構穩定有關的基因發生了特異突變,這種突變有利於蛋白質空間結構的維持,增強了分子層面的抗壓能力。
據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何舜平介紹,目前在海鬥深淵僅發現超深淵獅子魚一種脊椎動物,它處於海鬥深淵食物鏈的頂端,以無脊椎動物為食。研究人員解剖一尾超深淵獅子魚發現,其胃部有近百個完整的甲殼類生物,這表明超深淵獅子魚可以長久地儲存食物,從而應對食物匱乏的生存環境。
由於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超深淵獅子魚基因組中與色素、視覺相關的基因大量丟失,這使得它通體透明,對可見光失去反應。
何舜平說,在海鬥深淵中捕獲動物技術難度非常大,目前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做到。本研究涉及的超深淵獅子魚樣本於2016年底和2017年初由我國深淵科學考察船“探索一號”通過“天涯”和“海角”號深淵著陸器獲得。
本研究由西北工業大學青島研究院、蘭州大學、中科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卓越創新中心等單位聯合攻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