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從小行星隕石中發現了彗星的“種子”
科學家在隕石中發現了一顆彗星的微小碎片。大部分隕石本身曾經是一顆小行星,但當團隊將其打開並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時,他們發現數十億年前的小行星必然“掃過”彗星的“種子”。
在某種程度上,小行星,彗星和隕石都屬於小型太空岩石。主要區別在於它們在太陽系中的形成。小行星通常“出生”在太陽系內部- 而彗星形成更遠。由於太陽系邊緣更冷的條件,彗星含有更多的水冰和比小行星更多的碳。與此同時,隕石是在墜落到地球後倖存下來的碎片,可以是彗星或小行星的殘骸。
不過讓這個新發現變得有趣的是,最新發現的太空岩石似乎是兩者兼而有之。隕石於2002年在南極洲被發現,被稱為LaPax Icefield 02342。從外面看,岩石似乎是一種原始的碳質球粒隕石,其可以數十億年保持相對不變,直到它們墜落在地球上。這使它們成為極好的“時間膠囊”。
“原始隕石提供了我們可以在實驗室研究的早期太陽系的快照,”該研究的作者Jemma Davidson說道。“LaPaz隕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它經歷了最小的陸地風化。”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逐片檢查了LaPaz,從後面照射偏振光,看看是什麼材料組成的。令他們驚訝的是,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小部分非常富含碳的原始物質。在通過化學和同位素分析進一步檢查該材料後,該團隊發現它可能起源於柯伊伯帶,這是彗星“出生”的冰冷區域。
研究團隊認為彗星是在太陽系形成350萬年後出現的。這顆彗星的“種子”只有0.1毫米寬,很可能被“拉入”內太陽系,在那裡它與正在形成於木星軌道之外的較大的小行星相撞。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Larry Nittler說:“因為這顆彗星構造塊材料的樣本被小行星吞噬並保存在這顆隕石中,所以它不受進入地球大氣層的破壞。它讓我們看到了依靠自身無法到達地球表面的物質,幫助我們了解早期太陽系的化學反應。”
這項新研究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