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當媽媽了
一聲響亮的男嬰啼哭聲,打破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產房的寧靜,而這也在我國輔助生殖醫學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這位男嬰的母親鄭萌珠,是中國大陸第一例試管嬰兒。“鄭萌珠的自然受孕和順利分娩,再次證實了試管嬰兒完全可以順利繁衍後代,解除了公眾的疑慮。”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中),產科主任趙揚玉(右),生殖醫學中心原常務副主任劉平(左)看望“試管嬰兒二代寶寶”。魏威攝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我國每年新出生的孩子裡,利用試管嬰兒等輔助生殖技術的占出生人口的1%~2%。
“一顆大石頭終於落地”
1984年,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教授張麗珠提出,要在我國進行“試管嬰兒”技術探索。至今,我國的輔助生殖醫學已走過30多個春秋。
目前,我國具有資質能夠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的醫療機構已經超過450家,其中能夠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醫療機構350家,能夠開展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的醫療機構已經超過40家,人類輔助生殖的從業人員已達上萬人。
“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輔助生殖技術治療第一大國。”喬傑表示,我國每年試管嬰兒數量逾20萬例次,輔助生殖技術臨床妊娠率約為40%,活嬰分娩率達30%~ 35%。
據此次鄭萌珠分娩的主刀醫生、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產科主任趙揚玉介紹,原計劃鄭萌珠應自然分娩,但因胎兒橫位、已滿39週,且鄭萌珠已經出現宮縮,符合剖宮產指徵。“整個手術過程非常順利,出血也不多,男嬰3850克,52厘米。”趙揚玉說,“整個孕期中,鄭萌珠只有在孕後期時,血糖有點高,其餘指標都正常。直到今天看到這個健康的男嬰,我們心裡的一顆大石頭才算落地了。”
新技術須邊應用邊探索
作為當年鄭萌珠出生的見證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原常務副主任劉平對輔助生殖醫學在國內的發展頗為感慨:“試管嬰兒最初主要是解決女性輸卵管不通等問題,剛開始從事這方面的研究時,我們連卵子長什麼樣都沒見過。”
從開腹取卵到陰道超聲陰道下取卵,從簡陋的實驗設備,到各種高精尖技術在輔助生殖醫學領域的應用,如今,我國的輔助生殖醫學水平已經與世界同步。
“輔助生殖及衍生技術正在幫助更多的家庭。比如,單基因遺傳病有7000多種,依靠相關檢測,在胚胎植入前,很多遺傳病都能進行明確診斷和篩查。”喬傑說,隨著表觀遺傳學等學科的發展,通過植入前胚胎的遺傳學診斷,可以篩選出健康的胚胎,“這不僅能夠保證嬰兒不發病,同時還盡可能地不攜帶致病基因,不給下一代造成麻煩。”
2014年9月19日,世界首例經MALBAC基因組擴增高通量測序進行單基因遺傳病篩查的試管嬰兒誕生,這標誌著我國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技術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對一些男性不育患者而言,現有的技術也“威力盡顯”。喬傑表示,針對沒有遺傳病史的無精症患者,只要能夠在其睾丸組織或者是附睾中取到極少量的精子,臨床上便能通過輔助醫學手段幫助患者生育健康的孩子。
“有些腫瘤治療的患者提出想保存生育能力,對此,我們也有相應的措施,如卵巢細胞、睾丸組織、精液等冷凍保存。”喬傑告訴記者,目前我國正在進行此方面的研究探索。
針對國外有些國家已在嘗試使用紡錘形核移植技術治療不孕症,喬傑表示,這項技術的安全性還有待深入探索,目前國內仍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
關注試管嬰兒遠期健康指標
從中國首例供胚移植試管嬰兒羅優群(男)與愛人通過自然懷孕生下一枚健康女嬰,到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鄭萌珠通過自然懷孕分娩一位健康男嬰,試管嬰兒的生育能力逐漸得以證實。
“但我們依然需要密切觀察試管嬰兒及其下一代的遠期健康,比如脂代謝、糖代謝等指標。”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黃荷鳳告訴《中國科學報》,輔助生殖技術只是幫助那些不孕不育的患者實現做父母的願望,我們還應大力提倡自然受孕生育。
談到近年來國內不孕不育率增高的情況,黃荷鳳認為,這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比如,晚婚晚育成為潮流,很多育齡人群往往錯過最佳生育年齡;避孕措施不得力導致人工流產增多,反复人工流產易導致輸卵管粘連、子宮內膜損傷等,提高了女性不孕風險。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飲食不當、菸酒刺激等也助推了不孕不育的發生。
“或許,環境污染是不孕不育症的最大原因,比如農藥、抗生素的濫用等。”黃荷鳳還指出,一些感染性疾病、內分泌紊亂的肥胖人群發生不孕不育的機率也比較高。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大範圍的、關於不孕不育症研究的循證醫學證據。
“在我國二孩政策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鼓勵女性在最佳生育年齡階段(20~30周歲)受孕。”黃荷鳳說,試管嬰兒技術不是解決不孕不育的“萬金油”,年齡越大,其成功率就會越低。
《中國科學報》 (2019-04-16 第1版要聞)
■本報記者張思瑋見習記者辛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