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稱:奧陌陌或許是一顆類似蒲公英的“星際行星種子”
德國Jülich超算中心的Susanne Pflzner攜手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數學與物理學院的Michele Bannister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類似“奧陌陌”這樣的星際流浪天體,可能會加速原恆星氣體雲中行星的形成。為了更好地描述這個觀點,研究人員將它比作一種類似蒲公英的“星際行星種子”。此前,當奧陌陌於2017年短暫訪問太陽係時,曾引發了各種有趣的猜測,從某個雙星系統拋出的碎片、到外星文明發送的人造探測器。
研究配圖(來自:Susanne Pfalzner教授/ Jülich超算中心,via New Atlas)
不過根據這項新研究,在未來的某一天,漂泊數十億年的奧陌陌,可能以凝結在某個新星球的內部而結束。據悉,科學家們對於新恆星和行星系統形成的基本機制,已經相當熟悉。
簡而言之,當分子通過微弱的重力彼此吸引時,氫、氦和較重元素的大分子云,就會開始收縮或聚結。起初,這將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畢竟大多數雲由單一的氣體分子組成。
但最終,它們會聚集在一起,形成越來越大的顆粒,直到級聯效應開始顯現—— 就像是一出圍繞新星展開的、充滿了碰撞和彈跳的大型彈子遊戲。
與此同時,星際空間中的無數“奧陌陌”(萬億/ 立方秒),也可能成為新星形成的一部分。儘管聽起來似乎很多,但你要知道,1 立方秒差的邊長為3.3 光年,所以實際平均下來還是很空曠的。
換言之,當形成新的行星系統時,至少有一千萬個這樣的物體存在。兩位研究人員稱,這有點像通過種子來加速行星的形成過程。
如果覺得蒲公英的例子還不夠嚴謹,我們還可以藉助某種化學實驗來理解—— 若製作的鹽溶液濃度太高,水中無法容納另一種分子,這是一種非常穩定的狀態。
但當一個鹽晶體懸浮在這種過飽和溶液中時,就可以作為溶解鹽分子的焦點,使晶體快速地生長。儘管行星形成的過程是引力而不是化學過程,但它與奧陌陌之類的星際天體的作用類似。Pfalzner表示:
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在研究行星是如何從毫米級的砂礫,生長到像木星一樣的巨行星的。這個增長的過程相當緩慢,但觀察高速我們,一些行星存在於非常年輕的恆星周圍。
在這個砂礫中存在的百米大小的物體,可以大大加速行星形成的過程—— 吸引沙礫和氣體在周圍的盤子裡,一些此前的星際物體可能會變成完整的行星的一部分。
冒出了這個想法之後,一切都豁然開朗,希望有更多研究人員能夠積極參與到這個模型的測試中來。
另一種情況是,隨著行星系統的形成,“星際流浪者”的數量增加,導致後期系統的形成加速。Bannister表示:
這一發現的結果,可能帶來深遠的影響。因為在整個銀河系中,早期行星系統留下的碎片,有助於下一代行星系統的構建。
每一代的新星,都能夠增加太空中星際物體的豐度。因此某些行星的核心部分(包括我們所處的太陽系中的行星),都可能是從一顆微小的種子開始萌芽的。
在銀河系的其它地方,顯然少不了各種’奧陌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