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的快遞員兄弟,從此“無底薪奔跑”?
最近出現在新聞裡的京東,總是和人員變動、薪資調整有關——在過去的兩個月內,京東陸續失去了包括CLO隆雨、CTO張晨和執行副總裁兼CPO藍燁在內的三名“CXO”。而現在,除了幾十到一百名正在被“末位淘汰”的高管,加入了京東集團改造名單的,還有劉強東的快遞員“兄弟”們。
劉強東剛剛為京東的十幾萬名快遞員取消了底薪。
“改造”京東物流
最近有媒體報導稱,京東將取消旗下快遞員的底薪,增加快遞員收件任務,攬件數量將計入績效考核,直接影響工資收入,還將快遞員的公積金係數從12%下調至7% ,而以上舉措極大可能會降低快遞員的收入。
根據三言財經的報導,北京不同片區的幾位京東快遞員均表示取消底薪和下調公積金的情況屬實,並且與公司簽訂了相關文件,也增加了攬收工作,並納入績效。
隨後京東物流連夜回應稱:“京東在部分地區試點將底薪轉變成更有激勵性的業務提成,同時為確保平穩過渡,各區域制定了4~6個月的員工薪酬保護政策。在廣泛徵詢員工意見後,我們按照住房公積金繳存政策規定,結合員工訴求和各地實際情況,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依法合規對員工公積金繳存比例進行調整。”
“我們會繼續不斷觀察調整,用更科學的薪酬激勵來保障快遞員的多勞多得。目前,在一些試點的華南區二三線城市,很多快遞員的平均工資都超過了8000元。”京東方面回應稱。
這樣的調整不是突如其來,而是——京東“改造”的大刀闊斧,已經“砍”向了京東物流以及京東物流的快遞員們。
曾經有京東物流離職前員工告訴虎嗅,給快遞員“扣工資”和“降薪”從去年中旬就開始了。深圳還一度有過這樣的規定——如果快遞員每天不攬收一定標準的包裹就不能下班。不過這樣的傳言得到了京東方面的否認。
去年中旬,正是京東試運營快遞員攬收社會包裹的時候。隨後,京東正式開展個人快遞物流服務。
京東快遞在2018年10月宣布正式推出個人快遞服務,面向個人用戶進行攬件,並逐步擴大城市範圍。前段時間,京東物流還宣佈在原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等17個城市的基礎上,又開通了青島、長沙、重慶、泉州等14個寄件城市,把個人快遞服務拓展至31個城市。
京東物流對京東的重要性已經不用多提——京東物流如今和菜鳥網絡、順豐形成了三強局勢,它們正在爭奪物流和供應鏈行業市場份額和話語權。而通過自營電商配自建物流,京東才能保證與阿里的錯位競爭。
於是隨著京東集團架構的調整,京東物流的改造是勢必會發生的事情。
但轉型總少不了陣痛。如今,成本增加已經成為物流行業的一個痛點,正是因為用工成本,順豐已經使用了25萬非正式工。而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底,京東正式員工數量已超過17.8萬名。
同時,對電商平台來說,覆約支出向來不可或缺,尤其對於京東,有著高履約成本的自營物流是其拿下如今的電商市場份額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在這種情況下,京東物流的營收卻還缺了些動力。
雷帝觸網的資料顯示,京東物流2017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淨利潤分別為-3.09億元、1.62億元、-2.95億元;京東物流2017年前三季度一共淨虧損為4.39億元;京東物流2017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淨利潤率分別為-6%、2.4%、-4.6%;京東物流2017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Non-GAAP下淨利潤分別是-2.31億、2.79億、-1.72億,京東物流2017年前三季度Non-GAAP下淨利共為-1.2億元。
“控製成本”,已經成為京東物流和行業接下來的主題。
就像財經十一人文章《菜鳥京東順豐爭霸大物流》中寫到的,走出京東的京東物流已經是民營物流領域一支極具競爭力的力量,不過,一名券商分析師表示,京東物流的模式難點在於如何控製成本,倉儲成本或許能產生規模效應,但直營模式下,人力成本只會隨著業務的擴張而繼續增加。
快遞員和送餐員們開始“無底薪奔跑”
而除了京東物流,無底薪奔跑的情況也發生在外賣送餐行業——中國相當一部分的快遞員和外賣員已經處在“無底薪奔跑”的狀態了。
送餐員和快遞員月入上萬的情況已經十分常見,但他們很多都沒有基本的底薪和社保。
虎嗅曾從一位餓了麼送餐員那裡得知,他們的底薪“相當於沒有”。
“比方說,我們底薪3000,但被要求月出勤30天,跑夠400單才會有。沒出勤30天就沒有底薪,沒跑夠400單也沒有底薪,拿不到底薪,只能按單量算提成7.5元/單(不同區域不盡相同)。就算都滿足條件超過400單了,底薪拿到了,超過底薪的單量也還是按7.5元的提成算。”該送餐員說。
而根據他的親身感受,今年餓了麼送餐員的工資整體降了很多。
每家代理商的底薪算法不同,但都大同小異。如今,美團和餓了麼使用的送餐員,都屬於第三方代理公司提供,送餐員們都不是美團或餓了麼的正式員工。
沒有了基本的工資保底,快遞員和送餐員們能賺多少錢,就看自己接單的本事了。
祝他們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