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正迅速喪失存在感
日本的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正迅速喪失存在感。《日本經濟新聞》4月1日報導稱,在全球市場開展業務的索尼將大幅縮小歐洲和日本等地以外地區的手機銷售網絡。日本曾經有10多家手機廠商,如今減少了一半。至於各廠商著力開拓的日本國內市場,越來越多的聲音警惕稱,2019年夏季之後,日本政府禁止通信費與手機終端捆綁促銷政策將再次引發手機市場震盪。
索尼將把手機的主要銷售地區限定為日本、歐洲、香港、台灣。在東南亞等地將縮小營業網點,大幅減少新商品投放等活動。索尼計劃2018年度銷售600~700萬部智能手機,為確保盈利將把智能手機部門的約4000名員工最多裁減一半,通過改革採購網等舉措把固定費用降至2017年度的一半。
索尼曾經通過與瑞典愛立信的合資公司開展手機業務,在全球市場上的年出貨量超過1億部。索尼2012年解除了與愛立信的合作關係,單槍匹馬開拓世界市場,但目前全球市場份額還不到1%。不少分析師認為,“縮小戰略是正確的選擇”。
2000年代,在被稱為“加拉帕戈斯化手機(Galapagosization,即在孤立的環境下,獨自進行“最適化”,最終對外喪失競爭力)”的日本傳統手機領域,共有10多家國內廠商相互競爭,開發出聯網服務等全球領先的功能。但是因落後於美國蘋果“ iPhone ”開闢的智能手機潮流,日本國內的手機品牌減少至5個。
夏普力爭在鴻海精密工業旗下加速開拓海外市場,但目前日本國內的銷售佔一半以上。在日美開展業務的京瓷也進展不順,從美國的廉價預付款型手機市場退出。
在全球市場,三星電子、蘋果、華為技術激烈競爭,小米和OPPO等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快速成長。日本企業以至今仍佔據一定市場份額的日本國內為主戰場,不過在日本市場的地位也並非堅如磐石。
引發日本手機廠商撤退、重組大潮的是2007年在總務省主導下實施的手機終端與通信費分離的政策。由於無法捆綁促銷,導致手機終端價格上漲,日本國內廠商的銷量大幅下滑。2008年iPhone進入日本市場更是雪上加霜。
日本國內的智能手機廠商警惕2019年夏季之後將再現2007年時的震盪。如果通信費與手機終端費“完全分離”政策正式實施,手機終端的換購週期很可能進一步變長。
索尼出售了盈利情況出現惡化的個人電腦和電池業務,並調整了電視機業務的生產體制。智能手機業務因2014年實施的重組一度扭虧為盈,但是之後再次陷入虧損。索尼把手機業務2020年實現盈利視為必須達成的目標,決心通過一系列的結構改革實現目標。今後將加緊向圖像傳感器等設備和內容服務領域轉型,不再依賴硬件業務。
除了智能手機業務外,在電視機和個人電腦等數字產品領域,隨著產品的不斷日用商品化,中國和韓國企業快速崛起,日本企業也喪失存在感。被視為智慧家庭中心的智能音箱也被美國亞馬遜和谷歌掌握了主導權。在數字產品領域,日本現在幾乎沒有能夠在全球市場取勝的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