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手機橫行霸道小屏旗艦終成情懷
2019年,手機終於也進入了“全民”全面屏時代,“水滴”屏,“劉海”屏,“挖孔”屏,“前後“雙屏,“升降式攝像頭全面”屏,“滑蓋”屏….各種各樣的花樣,各個廠商八仙過海,目的只是為了提高屏佔比,讓原本偏大的機身尺寸能夠降到能單手操作的範圍。
但很可惜,部分廠商劍走偏鋒,為了更高的屏佔比,想出了增大屏幕從而進一步提升手機屏佔比的邪路,並成功帶領一眾廠商一路不復返。自此,大屏手機橫行霸道,而小屏旗艦隻能成為昔日黃花。
在蘋果春季發布會前,一眾yy的、貼吧的、自high的,都在意淫著iPhone SE2的到來。隨著發布會的深入,宛如一盆冷水澆在用戶的頭上,iPhone SE2,只不過是用戶臆想出來的虛無縹緲。小屏手機,終將變成了小屏粉口中的情懷。
一大再大的“全面”大屏
在智能手機上面,我們能很直觀的感受到這些年來科技的日益進步,從“BB機”時代到5G時代,從“大哥大”磚頭手機到智能手機,從全鍵盤到全觸控,從黑白屏到全面屏…手機上的巨大技術進步正是科技改變生活的最直觀證明。雖然前文提到大屏手機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個別廠商追逐更高的屏佔比而妥協的結果,但你以為這就是最根本的原因嗎?對不起,我欺騙了你,而你也too young了。
手機屏幕一大再大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為直接根本的原因有三個:
1.元器件增多。從當初只能玩玩俄羅斯方塊、貪吃蛇,臨時“頂著上半場的”攝影需求,煲煲電話粥聊聊短信的功能機,到如今能玩大型3D遊戲,拍出單反級別效果的手機攝影,人人都會使用的視頻電話的智能手機,消費者的需求在提升,手機的元器件也隨之提升。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手機就無法容納更多更強的元器件,就得不到更好的體驗。解決“寸土寸金”最快捷的辦法就是增加土地空間。
2.電池容量。智能手機的發展,是不斷提升的性能與續航、散熱的鬥爭史。而電池技術在十幾年前就沒有突破性的技術進步了。而手機廠商只能通過不斷的優化處理器功耗,增加電池的能量密度,或者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用增加尺寸的方式來提高續航。
3.使用體驗。大屏幕對於小屏幕而言,更大的屏幕尺寸就意味著更高的內容消費效率及閱讀舒適度。換句簡單的話說,當你使用手機看視頻、刷文字、玩遊戲、處理事務時,大屏幕所能承載的信息量會比小屏幕更多,而且大屏幕能擁有更好的使用體驗。當使用體驗比便攜、手持舒適度更為重要的時候,捨棄誰便成了一件顯而易見的事情。
儘管大屏手機像是時代妥協的產物,但大屏手機的確擁有著小屏手機無可匹敵的硬件實力和體驗感受。而全面屏的出現則為這條“邪門歪道”重新規劃了一條光明大道。
在全面屏的時代下,所有的手機尺寸重新被定義,以5.8寸的iPhone X和5.5英寸的iPhone 8 Plus為例,兩者的三圍數據竟然出人意料的反轉。
擁有更大屏幕的iPhone X尺寸竟然比iPhone 8 Plus還要嬌小,全面屏對手持舒適度、便攜性和屏幕尺寸的兼顧統一無疑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全面屏時代,魚和熊掌終於可兼得。而那些看上去超乎常理的屏幕尺寸,也變得不那麼巨大難握。
“委曲求全”的小屏情懷
雖然全面屏本身是為了能讓握持手感和屏幕大小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但為了有更好的屏幕、更好的相機體驗以及更長的續航,廠商們還是更傾向於推出主流的超6寸的大屏手機,於是小屏旗艦手機便慢慢的銷聲匿跡。唯有為數不多幾個廠商還依舊堅持著推出極少數目的小屏旗艦手機,但由於技術和空間受限的原因,大部分廠商只能在部分配置上做出妥協讓步,也就是”閹割“低配版。
三星S10家族
若干年前在MX3時囧王(黃章)就說,72mm是手機單手握持的最佳尺寸。而我們從2018年的小屏旗艦機,如iPhone8,iPhone X,三星S9,索尼XZ3,華為 Mate20Pro,從它們的三圍數據來看,小屏手機的尺寸一直都未超越過73mm,可以說衡量一個手機的最佳單手握持尺寸應該是在73mm以內,屏幕大小會在6.1英寸以內。在這種尺寸的嚴格要求下,小屏手機相比同時期的大屏手機,大部分都是通過閹割部分配置,用“委曲求全”的方式來完成小屏粉們最後的期盼。比如說三星S10E對比三星S10,在後置攝像頭上就被迫減少了一個長焦鏡頭,而屏幕指紋也只能更改為側面指紋,更別說原本就更小的屏幕卻只能使用更低分辨率的直板屏幕。而三星S10+甚至擁有前置雙攝,碳纖維液冷系統散熱,更高的存儲組合以及更大電池。你是希望追求手感操控而放棄使用體驗,還是會追求使用體驗而捨棄手感操控?
但好在並不是所有的廠商都是以降低配置作為犧牲來獲取小屏的手感,蘋果就通過自己卓越的硬件研發實力,通過使用雙層主板以及雙電芯設計,優化手機內部本身緊湊的空間,既擁有強大的硬件配置,又擁有嬌小玲瓏的身軀。
而黑科技眾多的索尼也擁有著自己的見解,sony在2019年推出了全球第一台21:9比例的全面屏手機Xperia 10/10 Plus手機,21:9的寬高比使得6英寸大小的Xperia 10僅有73mm的寬度。
但很明顯,並不是所有的廠商都有這種能力和實力。那些在苦苦堅持手感、握持舒適度的那些小廠商卻得不到公眾的認可,也只能被迫做出改變,推出一款款大屏手機,只為能在市場中成為“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重拾希望的“折疊”未來
智能手機這一路來,就是性能與續航、使用體驗與手感舒適這兩對天生對立矛盾的鬥爭,在沒有革命性的突破性技術前,提升手機尺寸只能是目前最好最優的選擇。但如果說大屏手機就是未來手機的主流形態,我想一定有很多小屏手機忠實粉會感到無比失望,而又無可奈何。
好在,圍繞著智能手機這漫長鬥爭的問題終於被一革命性的技術解決了——在2月21日的三星S10發布會上,三星終於為世人帶來了第一代可量產的第一台三星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Galaxy Fold是一款折疊時擁有著4.6英寸小巧尺寸的智能手機,但展開後能變成7.4英寸的平板電腦(手機)。
而在隨後的MWC2019大會上,華為也為我們帶來了華為的第一台折疊屏手機Mate X。華為MateX採用的是與三星Galaxy Fold完全不同的外折疊設計,折疊的時候是一部6.6英寸的智能手機,但在展開後屏幕能到達8英寸。除此外Mate X還合理的佈局了指紋模塊,攝像頭模塊,以及搭配55W的超級快充,這讓Mate X看起來更像是一台真正能買到的產品,是不是非常期待。
2019年,折疊屏手機的出現為智能手機的大屏效率與小屏手感之間的矛盾提出了最佳的解決方案,儘管在目前看來,三星的Galaxy Flod顯得過於厚重,而華為的Mate X卻有著爵士的氣質,但它們都是第一代產品,是未來的探索者,也是未來的拓荒者,更是小屏死忠粉絲未來的一道曙光。
結語
從iPhone SE一次又一次被發布,一次又一次希望破滅,小屏的時代,終究迎來了徹底的終結。或許當廠家將折疊屏技術深入摸索,或許折疊屏幕技術、鉸鏈技術再迎巨大突破,手機可以隨心變換形態,可大可小之時,小屏時代,或者說未來,能迎來再度的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