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能讓海洋低層雲消失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大氣當中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可能會破壞海洋層雲的穩定性。該研究指出,地球可能達到一個臨界點,使海洋層云不穩定並消失。根據這項研究,如果這種雲確實消失了,那麼地球表面溫度可能會增加大約14華氏度。研究顯示,該臨界點約為1200ppm,目前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為410ppm。
這項研究確實幫助解決了古氣候學中的一個謎團。地質記錄表明,大約5000萬年前,北極沒有冰,鱷魚就生活在那裡。目前的氣候模型預測,要融化北極,需要4000ppm的二氧化碳水平。問題是,該水平是當時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兩倍多。
科學家們認為,額外的變暖可能歸因於海洋層雲的損失。目前,海洋層雲覆蓋了大約20%的亞熱帶海洋,特別是在海洋的東部,例如加利福尼亞或秘魯海岸。這些雲遮蔽了地球,反射了通常會加熱地球的陽光。
在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小尺度模型,該模型代表了亞熱帶海洋上空的大氣,並用超級計算機模擬了海洋上空的層雲。在二氧化碳濃度達到1200 ppm後,海洋層云不穩定導致模型警報。科學家們說,在海洋層雲消失失後,一直到大氣二氧化碳水平大大低於消失前的水平,海洋層雲才會重新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