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這些動物竟比人記性好
人類為何會有記憶?從科學上講這是因為大腦中一類叫做海馬區的結構,會產生一種高頻的神經信號,對於新形成記憶向永久記憶轉變具有關鍵的作用。記憶又可分成瞬時記憶和長時記憶。不僅人類,動物也存在記憶,有些動物的記憶力甚至超過人類。
魚的記憶只有7秒嗎?
很久以前,就听說過一個故事:
魚的記憶只有7秒,7秒之後它就不會記得曾經的事情了,所有的一切又都會變成嶄新的開始。所以,在那一方小小的魚缸裡面,它永遠都會興致勃勃,永遠都不會覺得無聊。那麼魚究竟有沒有記憶,如果有會是多久呢?
魚類作為脊椎動物是擁有記憶的,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科學家對於魚的記憶做過一個經典的實驗:
科學家把一條金魚放到一個長魚缸裡,隨後在魚缸的一端打開一束亮光,照射到水里。在水中游動的金魚自然可以感到亮光,不過它對此沒有多少反應。此刻水中的亮光對它的生存影響不大。20秒之後,科學家在射出亮光的地方釋放電,魚兒感受到電後自然迅速逃避。
科學家按照如此順序——先發射亮光,後發射電極,重複幾次。此後,即便魚兒只要看到亮光,沒有後面的放電,也會本能地逃避。這足以說明金魚擁有記憶,否則它不會主動躲避光亮。可是這種記憶能夠持續多長時間呢?
科學家在1個月後,故伎重演,打開燈光後,之前受過訓練的魚兒立即躲避起來。這說明,魚可以形成長期的記憶力,至少不是7秒。
其實,生活中也可以證明魚的記憶力。我們平時吃的鯰魚屬於一種肉食性魚類。在飼養鯰魚的時候,漁夫每日給它們定時投放食物。如何讓盡可能多的魚兒到一個固定的地點覓食?在長期的經驗中,漁夫每次給鯰魚投食的時候,都會在敲擊木板,發出震動。久而久之,只要一敲擊木板,那些鯰魚就會趕過來覓食。
即便是一段時間不投食物,敲響木板,它們依舊會過來。鯰魚把聲音當作一種覓食的信號,並且可以將其存儲起來。
黑猩猩瞬時記憶能力超過人類
《三國演義》中,有一個人物角色叫張松,相傳他看過曹操新著兵書——《孟德新書》後,竟能一字不差地背誦下來。現實中,張松這樣的奇才還是少數,大部分人是不具備這種瞬時記憶能力的。那麼動物界是否可以呢?比如,作為和人類親緣關係最密切的動物——黑猩猩。
2007年,日本京都大學靈長類研究中心的松澤哲郎博士,做過一個經典的實驗,以此來測試黑猩猩的記憶能力。松澤哲郎和助手安排了一場人與黑猩猩記憶力的終極PK。研究人員制定的遊戲的規則是:被測試者站在一快觸摸屏前,屏幕的不同位置會同時出現9個數字,並且會在瞬間內被白色正方形方塊代替。被測試者要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在白色的方塊中指出原來9個數字所在的準確位置。
第一組實驗,研究人員安排6隻黑猩猩PK 12名大學生。第一輪測試後,3隻小黑猩猩表現尤為出色,它們的準確率比自己的母親還高。最出色的一隻黑猩猩叫“阿育姆”,可以做到過目不忘,它在掃視屏幕閃現的數字後一眼就能記清該數字的所在位置,讓和它在一起的大學生們汗顏。
繼續第二組實驗,成績優異的“阿育姆”繼續PK 9名大學生。測試內容和上次一樣,只是這次增加了難度,故意縮短數字在屏幕上的停留時間。當數字在屏幕上停留0.7秒時,“阿育姆”和9名大學生旗鼓相當,準確率都在80%左右。只不過“阿育姆”完成的速度更快。當時間縮短為0.4秒到0.2秒時,“阿育姆”完爆這些大學生。此時,大學生的準確率便下降為40%,而“阿育姆”的的準確率依舊保持80%。
年幼黑猩猩的瞬間記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要超過成年人類,它們的這種能力類似於“相片式記憶”——能夠精確詳細地記憶相片中復雜場景和色調,這種記憶能力是在刺激停止作用後,腦中仍繼續保持異常清晰、鮮明的表象。
那麼黑猩猩為何會具備這種強大的瞬時記憶能力?
松澤哲郎強調,這種敏銳的記憶能力對於黑猩猩在野生環境中生存非常重要。瞬時記憶能力可幫助黑猩猩在在野生環境中經常必須做出快速和復雜的決定:是在樹枝之間尋覓食物,還是處理其他動物的潛在威脅。
大像天生就能過目不忘
“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這是英語諺語,翻譯過來就是“大象永不忘記”,這裡是說大象會記仇,能夠記仇其實客觀上反應出大象的記憶力。沒有記憶,自然不會有仇恨。在動物界大象的長時記憶能力是驚人的。
1993年科學家對象群做了長期的跟踪調查。象群是由雌性首領帶領,它決定象群的行進路線。在面臨乾旱的時候,兩個像群做出來不同的抉擇:一個由38-45歲雌象首領帶領的象群到別處找水和食物時;另一個由33歲雌象首領帶領的象群留在原地。9個月之後,兩個像群的命運截然不同,離開的象群成員基本穩定,而留守的象群中出現了大批減員。這是因為,年長的大象首領回憶起33年前的那場大旱,以及它們族群的遷徙路線,從而倖存下來的。選擇留下來的族群中,首領不過33歲,沒有經過那次乾旱,自然沒有相關的記憶。
大象之所以擁有超強的記憶力,從生理上講是因為顳葉非常發達。從進化上看,其一大象本身壽命長,為長時間記憶創造了客觀條件;其二,大像是群居生活,具備個體識別能力,並且等級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