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正行駛在統治電動車行業的道路上
美國CBS電視台近日報導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CBS記者霍利·威廉姆斯(Holly Williams)採訪了包括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的多個業內人士,她認為,中國的企業將會在今年生產超過100萬輛電動汽車,正在挑戰來自全世界其它國家的車輛製造商。
以下為節目主要內容文字版:
最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的汽車行業獲得了里程碑式的發展。密歇根州首府底特律被譽為全世界的汽車行業之都,這裡的生產線每年生產數百萬輛汽車,品牌涵蓋福特、克萊斯勒、雪佛蘭和別克等等。但是在21世紀的汽車發展過程中,中國要和美國爭奪桂冠。中國的車企正在生產屬於明日的智能汽車。而這些新興的車輛放棄了傳統的燃油,開始採用電力作為驅動力。
在特朗普政府的管理之下,當前的美國車企面臨著兩個問題:關稅價格戰,以及電動汽車政府補貼的退坡。而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卻在這場競爭中努力取得勝利,確保未來的電動汽車都生產於中國。
邁克爾·杜恩(Michael Dunne):今年中國將會生產100萬輛電動汽車。這是一個巨大的規模,約佔全球電動汽車總數的一半。
邁克爾·杜恩成長於美國的汽車之城底特律,1980年代大學畢業之後,為了尋找自己的探險之旅,他來到了中國重慶。
杜恩:我剛來的時候,每個人都還很貧窮,所有人都穿著灰色和藍色的衣服,騎著自行車,大街上還沒有汽車?
霍利·威廉姆斯(Holly Williams):沒有汽車?
杜恩:完全沒有。
杜恩見證了中國的改革。在經歷改革之後,中國從一個自行車大國變成了一個汽車大國。杜恩在亞洲做了30年的汽車行業顧問,而且還在通用汽車工作做了一段時間的頂級高管。如今杜恩觀察到,中國政府正在努力推進汽車行業的電動化進程。
威廉姆斯:為了鼓勵人們購買電動汽車,中國政府都做了哪些事情?
杜恩: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如果沒有政府的監管,中國市場上就不會出現電動汽車行業,也沒有電動汽車市場。
威廉姆斯:完全是政府創造的?
杜恩:完全是政府創造的。在一些城市內,當你決定購買一輛電動汽車的時候,你可以獲得最多1萬美元的返款補貼。
威廉姆斯:政府還做了哪些其它事情?
杜恩:以上海來舉例,要想獲得購買傳統燃油車輛,一般情況下你需要花1.2-1.3萬美元才能獲得購買資格。於是很多消費者放棄了這個計劃。
威廉姆斯:購買電動汽車則不受限制嗎?
杜恩:是的。
結果就是,在政府的推動下,電動汽車市場獲得了爆發式的增長,電動汽車的數量增長了近百倍。你可以買到長城品牌的電動汽車,也可以買到比亞迪(BYD,“Build Your Dreams”)電動汽車,這是一個美國億萬富翁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作為早期投資人曾投資過的品牌。
最近開始向中國消費者交付車輛的品牌為蔚來。它是中國唯一一個純電動高端汽車品牌。
蔚來的創始人是李斌,他是一個44歲的億萬富翁創業者,我們去年在北京見過面。
威廉姆斯:聽上去有點類似特斯拉。
與特斯拉的相似性並不是一個巧合。蔚來的ES8車型對標的就是美國生產的特斯拉,瞄準的是中國的高收入、有地位的消費者。這些人的炫耀性消費使中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市場之一。由於不用繳納進口稅,蔚來的車輛只需要6萬美元,大約是特斯拉車輛價格的一般。
威廉姆斯:我記得你管蔚來叫“特斯拉殺手”?
李斌:好了,好了。
威廉姆斯:也許就是你這麼說的。
李斌:也許,也許。
威廉姆斯:但是它看上去並不像是一個殺手。我們去試駕一圈怎麼樣?
李斌:好的。
威廉姆斯:這輛車的加速度是多少?
李斌聲稱他們的車輛0-100公里加速時間為4.4秒。
李斌:這輛車的動力為650馬力,一次充電的形式里程大約為220英里(354公里)。另外車內還有一個名叫“Nomi”的個人助理。
威廉姆斯:我們可以試試這個Nomi嗎?
李斌:當然可以。它可以對語音命令進行響應,前提是你需要說中文。
威廉姆斯:你好Nomi。
哇,很酷。她能聽懂我說話。
李斌:當然。
Nomi人工智能助手Nomi人工智能助手
Nomi是一個人工智能助手。她可以播放音樂列表,調整車內溫度,甚至還可以幫你拍自拍。這個創新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大進步。
李斌的電動汽車的口號是“藍天來了”。這也是中國政府下決心大力推廣電動汽車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希望以此來解決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
威廉姆斯:有人說你是中國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你對此有何看法?
李斌:我比他年輕(笑)。
威廉姆斯:在來到中國以後,我和很多中國人都聊過。他們說他們喜歡特斯拉。
李斌:是的。
威廉姆斯:你要如何和他們去競爭?
李斌說,這就像是T台上時裝模特穿的衣服一樣。
威廉姆斯:這兩者之間並不一樣。
李斌解釋說:“模特的衣服可能會很漂亮,但是你不可能每天都穿這樣的衣服。”
威廉姆斯:所以你覺得特斯拉是超級模特,而你們是鄰家女孩?
李斌:是的。
汽車行業分析師杜恩認為,蔚來要克服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擺脫中國車輛的一個刻板印象:廉價與質量低下。
威廉姆斯:蔚來是想要將特斯拉趕出中國,還是想要在全球範圍內取代特斯拉?
杜恩:中國的市場足夠大,足夠特斯拉和蔚來同時發展。未來要做的,是要在消費者之中打造可靠的口碑,向消費者證明“我們足夠好,我們的車輛也很好。”
去年9月,蔚來成為了第一個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純電動汽車製造企業。這次IPO讓蔚來融得了10億美元的資金。
威廉姆斯:這就是那輛賽車嗎?
蔚來的一個團隊在過去兩個賽季中都參加了電動方程式賽車Formula E的比賽,包括在紐約布魯克林的比賽。這項比賽證明了電動汽車的功率和速度完全可以與燃油引擎相媲美。
但是,蔚來汽車完全是為中國的科技愛好者車主們而設計。這類車主更喜歡將他們的汽車與移動應用相連接,輕觸屏幕以修理或維護汽車,輕觸屏幕預訂一輛移動充電車來進行快速充電。
輕觸屏幕尋找並前往交換站,在那裡,自動機械設備可以在三分鐘內完成電池替換。
這正是李斌兒時幻想的未來場景。
威廉姆斯:那時候你們村的村民有車嗎?
李斌:沒有。
諷刺的是,這位高科技電動汽車公司的創始人童年卻是在沒有通電的農村度過的。
威廉姆斯:所以,你在跟著祖父放牛的時候,第一次接觸到生意。
李斌:沒錯。
威廉姆斯:能說說你學到了什麼嗎?
李斌解釋說,在做生意的時候,“誠信很重要”。
李斌創辦或資助了近40家創業公司,包括一家在線汽車市場和一家共享單車公司。他的淨資產約為12億美元。截至目前,他已經將1.5億美元個人資產投入到蔚來汽車。
威廉姆斯:美國人對電動汽車的接受速度比較遲緩。
李斌:嗯,沒錯。
威廉姆斯:中國有什麼不同?
“中國對電動汽車的接受速度無疑會比較快,”李斌說,因為中國政府也在大力推廣電動汽車。
中國已經在上海建造了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
威廉姆斯:這是上海所有電動汽車的分佈圖嗎?
丁曉華:沒錯。
丁曉華是上海市新能源汽車公共數據採集與監測研究中心的副主任。上海道路上行使的20多萬輛電動汽車每天生成數大量數據,都由該數據中心收集保存。
威廉姆斯:好的,讓我們看看特斯拉在哪裡。
丁曉華:這裡只顯示特斯拉品牌。
威廉姆斯:上海所有的特斯拉都在這裡?
丁曉華:沒錯,所有特斯拉都在這裡。
上海的每一輛電動汽車內都有一個黑盒子,每30秒向該數據中心自動上傳數據。
丁曉華:比如,速度、里程數、電池溫度等等。
威廉姆斯:這對政府的未來規劃有幫助嗎?
丁曉華:當然,可以用來規劃公共充電樁位置,需要多少個公共充電樁,以及安裝公共充電樁的最佳位置。
美國或者其它地方則絕無類似情況發生。中國正在為二十一世紀的電動汽車未來掃清障礙。中國的數百家電動汽車創業公司大多數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死去。但是,李斌認為,蔚來會生存下去,並指出他的公司去年實現了交付一萬輛汽車的保守目標。
威廉姆斯:為什麼這個數字在目前只有這麼點?
“當一家公司開始生產推出某些新產品的時候,問題和延誤總會有的,”李斌說。而蔚來汽車都是定制的。
我們參觀了蔚來汽車的生產線,定制汽車在無塵、自動化的高科技車間內組裝。車間裡到處都是忙碌不已的機器人。得益於中國龐大的製造行業,蔚來的擴展速度或許有望超過國外競爭。在蔚來位於加州聖何塞的研發基地,公司在美國的首席執行官帕德瑪·沃瑞爾(Padma Warrior)去年12月份時預測,公司的汽車或將在未來某一天出現在美國道路上。如今,她對這番言論的態度較為謹慎。
威廉姆斯:你希望,這對美國消費者和司機們來說將意味著什麼?
帕德瑪·沃瑞爾:我希望,消費者會視其為未來。
威廉姆斯:中國未來?
沃瑞爾:中國推動的未來。
蔚來是九家在美國西海岸有立足點的電動汽車公司。在這裡,他們可以吸引全球最優秀的工程車、程序員和軟件者。蔚來已經在這裡僱傭了600多名人才。
沃瑞爾:我們公司的人才曾經就職於谷歌、蘋果、思科以及特斯拉等等。
威廉姆斯: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是美國技術向中國公司輸出的一種表現。
沃瑞爾:我不這麼認為。我想的更多的是,電動汽車的最大市場在哪裡?污染問題最突出的地方是在哪裡?毫無疑問,答案是中國。因此,我覺得這更像是充分利用可用的人才資源,來改善世界。
今年,中國政府將對國內所有全球汽車製造商設定指標,生產車輛中的電動汽車比例需達到10%。美國汽車製造商已經向電動汽車技術投資了數十億美元。但和中國公司不同,他們並未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而汽車行業顧問杜恩提醒說,中國決意成為電動汽車行業的佼佼者。
杜恩:以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足以讓任何全球汽車製造商都無法抗拒。如果你在中國沒有市場,你就難以生存下去。因此,中國可以放話:“你們有多需要我這個市場呢?那行,很好。只要你們遵守我們針對電動汽車出台的新規定,你就可以在這裡出售汽車,想賣多少就賣多少。 ”
威廉姆斯:美國是否已經放棄在這個行業裡的領先地位?
杜恩:沒有。對美國來說,為時不晚。現在下定論還太早。中國的電動汽車才發展了三、四年左右。
威廉姆斯:那什麼時候才算為時已晚?
杜恩:若到2025年,中國年產500萬輛電動汽車,而我們仍舊只生產他們的一半左右的量,以及,到那時候所有技術和設計工程都集中在中國那一邊的話,你還想怎麼赶超?(月恆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