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研究人員解決了幾十年前的夸克量子問題
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宣布,他們已經找到了挑戰核物理學家35年的問題答案。這個謎就是為什麼夸克在更大的原子內移動得更慢?夸克是宇宙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亞原子粒子,是我們所知道的一些最小粒子,它們的工作能級比質子和中子高。科學界的假設是夸克應該對質子、中子的特性以及它所駐留的原子特性。
然而1983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物理學家首次觀察到一種叫做EMC的現象。科學家說,在一個擁有許多質子和中子的鐵原子核中,夸克的運動要比夸克在氘當中的運動慢得多,後者只有一個質子和中子。
多年來收集到的證據表明,原子核越大,夸克內部運動的速度越慢。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針對EMC現象的一個解釋。研究小組說,夸克的速度取決於在原子核中形成短程相關對子的質子和中子數量。對子越多,夸克在原子的質子和中子內移動得越慢。
研究人員認為,原子內的質子和中子經常配對,但只是在再次分裂前的一瞬間進行配對。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夸克有一個更大的空間可以運動。
在量子力學中,當你增加一個物體被限制的體積時,它會變慢。空間越緊湊,物體就越快。原子核越大,它擁有的質子和中子越多,這意味著夸克的速度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