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尖宣傳策劃+巨額預算:Netflix力爭奧斯卡最佳影片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今年奧斯卡頒獎典禮即將來臨,流媒體巨頭Netflix為旗下競爭獎項的電影《羅馬》(Roma)做了大量工作,密集的宣傳活動震驚好萊塢。如果《羅馬》獲得主要獎項,將會改寫奧斯卡的歷史,也會改善Netflix在院線市場不太受歡迎的處境。
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去年十二月的某個週日,流媒體巨頭Netflix在好萊塢租了兩個攝影棚,為阿方索·卡隆的藝術片《羅馬》(Roma)做宣傳。電影圍繞一名年輕女傭在墨西哥城的一個中產階級社區“羅馬”的工作經歷展開。《羅馬》電影裡的服裝像博物館藏品展覽一樣展示著,以供奧斯卡評委觀賞。卡隆和他的製作團隊連坐數小時參與專題討論。
活動中間提供的早餐和午餐都貼上了“羅馬”標籤,還有印著“Roma”的特製巧克力。參與者還可以把自己的照片與電影場景相結合,然後發佈到網上。
這一切讓評委感到驚訝,甚至覺得有些做過頭了。毋庸置疑,這一切無不說明Netflix是多麼渴望獲得一尊奧斯卡小金人,以及公司對活動背後負責人的巨大信心。
這次Netflix為宣傳活動請來的是奧斯卡宣傳老將,現年55歲的麗莎·塔巴克(Lisa Taback)。1990年代,她在米拉麥克斯(Miramax)與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合作時,展露頭角。她的成就包括幫助《國王的演講》(The King’s Speech)、《藝術家》(The Artist)和《聚焦》(Spotlight)等影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項。Netflix的首席內容官特德·薩蘭多斯(Ted Sarandos)在去年7月份任命塔巴克為公司人才關係與奧斯卡副總裁時,稱她為“精英中的精英”,又說他希望“進一步為那些將夢想項目帶到Netflix的優秀創作者和創意人才贏得屬於他們的榮譽”。
這一次招聘在好萊塢引起巨大騷動。好萊塢報導的頭條標題赫然寫著:《Netflix挖走精英策劃,奧斯卡競爭局面大動盪》。通過將市場上最優秀的宣傳策劃人才收入囊中,Netflix一邊給自己的影片加油助威,一邊給競爭對手一記下馬威。
如今,塔巴克為《羅馬》精心策劃的成本高昂的奧斯卡宣傳逐漸具有了歷史意義。卡隆的這部以西班牙語和米斯特克語為主的電影備受評論家好評。電影已經入圍第91屆奧斯卡獎,並有望成為今年的最佳影片。南加州大學研究娛樂、媒體和社會的教授馬蒂·卡普蘭(Marty Kaplan)表示,若Netflix摘得桂冠,“歷史將改寫”。
假如一部在線發行的電影成為奧斯卡大贏家,那麼關於在好萊塢電影實質的爭論就將結束。這對那些拒絕上映《羅馬》的大型連鎖影城來說,將是一次巨大打擊。他們拒絕上映《羅馬》,是因為Netflix僅提供三週的獨家放映時間;而行業常規是三個月。再就票房數據而言,Netflix稱,影片自11月21日發行以來,已在美國250多家電影院上映。但公司未透露具體的票房數據。《羅馬》的勝利,有望鼓勵如環球和華納兄弟等老牌電影公司縮短各自的影院“窗口時間”。
《羅馬》的獲勝也將使得Netflix與傳統製片工作相比更具競爭力,吸引到更多的頂級電影製作人。《羅馬》已經獲得10項提名,另一部作品《巴斯特·斯克魯格斯的歌謠》(The Ballad of Buster Scruggs)也獲得三項提名。即便沒能獲得最佳影片,其它獎項也足以為Netflix再鍍一層金,幫助公司在未來的競爭中突圍——迪士尼、華納媒體和蘋果均打算在今年推出自己的流媒體服務。
塔巴克拒絕對本篇報導做出評論。像塔巴克這樣的宣傳策劃很少出現在媒體聚光燈下,尤其是在奧斯卡前夕,稱他們希望把精力專注在電影上。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製片公司不希望被扣上“試圖操縱評委”的大帽子。
即便存在諸多利害關係,Netflix仍舊授意塔巴克和公司宣傳部門發起一場大型浮誇的宣傳活動。《羅馬》是一部黑白風格電影,沒有當紅明星,製作成本也只有1500萬美元。但公司卻在該電影的宣傳上耗資2500萬到3000萬美元。一些競爭對手則認為,這些數據仍舊相對保守。Netflix的內部人士則辯稱,有些支出是用在消費者的推廣上。
不管成本多少,這部電影的宣傳都將成為外語片的歷史之最。(到目前為止,沒有一部外語影片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影片。)
事實上,想要贏下奧斯卡最佳影片之名,不破費一筆幾乎是不可能的。今年入圍該獎項的八部影片都已經展開了數月的宣傳活動。據奧斯卡策劃估計,華納兄弟已經為《一個明星的誕生》(A Star Is Born)的宣傳花費近2000萬美元,影片導演布萊德利·庫珀親自飛往紐約、洛杉磯和倫敦參加宣傳活動。迪士尼也為《黑豹》(Black Panther)的宣傳慷慨解囊。
環球影業以《登月第一人》(First Man)之名向評委寄送大量書籍,外加劇本註釋副本等等。但收效甚微:該片獲得雖獲得四項提名,卻無緣最佳影片提名。
這或將是印像中最難忘且坎坷的一屆奧斯卡。儘管歷屆奧斯卡均不乏暗箭傷人和陰謀詭計,但今年的評委收買行為尤其嚴重,部分原因在於今年入圍該獎項的影片實力不相上下。
“競爭從未如此激烈,好萊塢未來爭奪戰彷彿已經打響,不僅在於挽救收視率下降的電視節目,也在於今年有Netflix橫插了一腳,”長期關注奧斯卡的薩沙·斯通(Sasha Stone)說道。
塔巴克並未韋恩斯坦麾下唯一一個參與今年奧斯卡之爭的策劃。為《綠皮書》(Green Book)出謀劃策的托尼·安格洛特(Tony Angellotti)曾幫助韋恩斯坦旗下的電影《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與《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拿下最佳影片大獎;《黑色黨徒》(BlacKkKlansman)背後的丹尼·韋恩斯坦(Dani Weinstein)曾在2012年到2016年期間擔任韋恩斯公司的宣稱總監。上世紀九十年代一直就職於米拉麥克斯的辛西婭·斯瓦茨(Cynthia Swartz)也曾為《黑色黨徒》和《黑豹》出謀劃策。
即便如此,為流媒體公司Netflix出力的只有塔巴克一人。很多好萊塢高管紛紛表示,Netflix為爭取艾美獎和奧斯卡獎的慷慨程度近乎前所未聞。比如,今年,大多數製片公司送去參賽的DVD影片只有數部,而Netflix一口氣送了17部。
Netflix的一名發言人表示,這個數據反映了公司正在製作的影片數量之多,和大多數好萊塢製片公司不同,這也解釋了公司為什麼決定在內部成立奧斯卡競選團隊。
塔巴克之前有自己的公司,叫LT-LA Communications。近年來,她的公司曾多次與獅門影業、A24、索尼影業和二十世紀福克斯等公司合作。加入Netflix,她把LT-LA的全部員工也帶到了Netflix。目前,Netflix的奧斯卡宣傳部門有近20人。
《羅馬》的宣傳活動始於去年8月13日。當天,塔巴克和Netflix的電影宣傳主管朱莉·方丹妮(Julie Fontaine)邀請十多名電影記者參與一場非正式的雞尾酒會,隨後影片導演卡隆亦出現在酒會上。接著,電影陸續出現在一系列重要的電影節上。隨著奧斯卡的臨近,Netflix邀請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和查理茲·塞隆(Charlize Theron)等明星主持放映活動,還在洛杉磯和紐約的餐廳舉辦各種派對。除此之外,公司還向重要的評選者發送郵件,包括一本精心製作的小冊子,裡邊有循環播放的《羅馬》預告片、墨西哥巧克力和價值175美元的劇照集等。在洛杉磯,相關的廣告持續了數月。
幾乎每一個在好萊塢有分量的人都知道塔巴克,對她的評價也分為兩大陣營。欽佩她的人認為她“聰明”且“鬥志昂揚”,是一個總能在影片與當下文化之間找到銜接點的“將軍”。批評者抱怨稱,她過於無情,有時她身上的榮譽當之有愧。
“我是那個無情地擊垮對手的人嗎?不是的,這從來都不是我的策略,”塔巴克在2017年時說,“我的策略是孜孜不倦。”(圖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