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生物醫藥研究使用AI技術或導致結論不准確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一組頂尖科學家和醫學統計學家上週五警告稱,在某些生物醫藥領域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會得出一些不准確的結論。
“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得出的研究結論中,有很多都無法獲得我的信任。”美國萊斯大學貝勒醫學院的基尼維拉·艾倫(Genevera Allen)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警告說。
機器學習已經被用於研究科學和醫學數據與某些現象之間的關係,例如基因與疾病之間的關聯性。在精準醫療中,研究人員會尋找擁有相似DNA的病人,讓治療方案能夠瞄準特定的致病基因。
“很多技術都是為了進行預測。”艾倫說,“但從來沒有返回過’我不知道’或者’我沒有發現任何東西’這樣的結論,因為它們設計過程中就沒有考慮這種情況。”
她不太願意指出具體的案例,但卻表示,機器學習對癌症數據得出的研究結論就是很好的例子。
“有很多案例都無法重複。”艾倫說,“一項研究中發現的集群跟另外一項研究中發現的截然不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當今的多數機器學習技術都會說:’我發現了一個群體。’但有的時候,如果換一種說法反而更有幫助,可以說:’我認為其中一些確實是被分成一組,但我不確定另外一些。’”
一旦機器學習發現病人基因與疾病特徵之間存在特定聯繫,人類研究人員可能就會對相應的發現提供合理的科學解釋。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發現就是正確的。
艾倫說:“你總能找到理由來說明為什麼某些基因被分成一組。”
計算機科學家直到最近才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這可能導致醫學研究人員走上錯誤的道路,還會浪費資源來確認無法重複的結果。
艾倫和她的同事正在努力改進統計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好讓人工智能可以對自己的數據分析展開批判,並指出某些發現有多大概率是真實存在的,而非隨即相關的。
“有一種想法是專門擾亂數據,看看結果是否會保持不變。”她說。(書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