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持續“高燒”緣何非同尋常
世界氣象組織以及英美等國氣象相關機構6日同時發布報告說,2015年至2018年是自100多年前有氣溫記錄以來最熱的四年,其中2018年是史上第四熱年。儘管各機構的研究方法有所不同,但結論一致:無論陸地還是海洋,過去四年的變暖程度都“非同尋常”。全球變暖的長期趨勢“板上釘釘”。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彼得里∙塔拉斯說,溫度的長期上行趨勢遠比個別年份的排名更為重要。過去22年中,有20個史上最熱年。該組織在報告中指出,這是持續長期氣候變化的一個明顯跡象,而持續長期氣候變化與創紀錄的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相關。
2015年達成的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提出,在本世紀要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的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並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而努力。而按照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數據,過去四年的年全球平均氣溫均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約1攝氏度。
英國氣象局則發布預測說,2019年至2023年可能比過去四年還要熱,其中至少一年的全球平均氣溫將有10%的概率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攝氏度。儘管這並不意味著將提前突破《巴黎協定》設定的限值,因為相關評定標準是把30年平均溫度拿來做評判,但這一結論足以令人憂慮。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去年10月發布報告指出,如能實現“1.5攝氏度”控溫目標,相比“2攝氏度”目標,全球缺水人口將減少一半;由高溫、霧霾和傳染病所致患病和死亡人數下降;失去棲息地的脊椎動物和植物數量少一半;全球大部分珊瑚礁得以倖存;經常遭遇極端高溫天氣的人口減少大約4.2億,遭遇異常高溫天氣的人口減少6400萬……
專家普遍認為,人類活動導致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增加是全球變暖的主因,而這又導致熱浪、颶風和寒潮等極端天氣事件日益頻繁,並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報告說,2018年,美國經歷了14起單次經濟損失超過10億美元的氣象災害事件,災害數量和累積經濟損失均為1980年以來第四位。其中,颶風“邁克爾”造成25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而美國西部山火和颶風“弗洛倫斯”各導致2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此外,至少247人在這些災害中死亡。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近期經歷嚴寒天氣並不能否定氣候變化的大趨勢,更無法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提供理據。
“美國東部的寒冷天氣肯定不能否定氣候變化。”塔拉斯說。他指出,北極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北極海冰的大量融化正在影響北半球北極以外地區的天氣模式,美國等國家的嚴寒天氣可能部分與北極劇變有關,所以“溫室氣體減排和氣候適應措施應成為全球應對措施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