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評電影《流浪地球》:出乎意料的成功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20日對媒體表示,即將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是對其原作小說“一次全新的再創作”且“出乎意料的成功”。“很難相信這是我們國家第一次拍的大成本科幻片。”劉慈欣在北京參加完電影《流浪地球》超前觀影會後興奮地說,《流浪地球》並未出現許多第一次拍攝科幻片容易暴露的問題,而是展現出了歷史片一般的厚重感。
小說《流浪地球》講述了在太陽即將毀滅的未來,人類建造出巨大的引擎,將地球推離太陽系,踏上尋找新恆星的流浪之旅。由郭帆執導的電影在小說基礎上做了大幅改編,加入了一對父子攜手化解地球危機、解開多年心結的故事,同時呈現了大量視覺奇觀,包括末日冰封的上海和空間站救援。
電影《流浪地球》被認為是中國多年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大片,將於2月5日大年初一正式上映。一直以來,中國科幻迷對劉慈欣小說的“電影化”既充滿期待又不乏擔憂,認為電影作為有嚴格時長限制的大眾藝術,很難表現出小說的複雜內涵和宏大場景。
劉慈欣在觀看電影《流浪地球》。圖片由“未來事務管理局”提供
劉慈欣則給電影打出了4.9分(滿分5分)的高分,並對其故事改編給予了肯定。“電影融入了許多原來沒有的內涵和深度,比如將中國人對家園、對親人的感情在宇宙尺度、太空尺度上表現出來,這是原小說中沒有的,也是電影的一個很大的成功。 ”
導演郭帆介紹說,電影花費了近四年時間打造,其間遭遇的最大困難是來自各方的質疑,他呼籲社會以更寬容的心態對待新生的中國科幻大片。“就像火車剛發明時還沒有馬車跑得快,但如果沒有當年那輛火車,就沒有今天的高鐵。”
談及首先選擇改編《流浪地球》的原因,郭帆稱是看中了小說的文化內涵。“把地球推離太陽系看上去是奇思妙想,其實背後有很深刻的文化背景,就是中國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許多西方同類型的片子裡,當地球面對全球性的危機時,通常的思維是放棄地球離開……而中國人對土地的情感和西方是不一樣的。”
20日舉辦的《流浪地球》觀影會由電影發行方和未來事務管理局共同主辦,邀請了包括劉慈欣在內的科幻作家、影評人、投資人、影視行業從業者與科幻迷共同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