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外賣小哥仍在送餐路上
每逢春節,數百萬北漂族回到自己的家鄉,吃上一頓團圓飯。四成人離開,六成人留下,這差不多就是春節北京的樣子。老家來自河南的外賣小哥楊永(化名),為了多掙些錢,在春節前並未回家。他在北二環新街口附近租了一間平房,房間不到10平米,剛好能放下一張床和一張桌子,每月房租1700塊錢。
“干我們這行就得住在商圈裡,方便接單,也方便給電動車充電。”楊永告訴中新社記者。
從楊永的住處向左行駛幾百米,就到了他常去的一家餐館。
與以往人工派單或搶單不同,如今外賣訂單都是通過智能調度系統按照就近原則分配。這意味著,離商家越近,接到單子的機會也就更多。
上午10點半左右,這家餐館門前已經積聚了不少外賣騎手。楊永站在旁邊的巷子裡等候,儘管店裡還有許多空座位,他卻很少進店坐下,怕耽誤人家的生意。
11點剛過,楊永就接到了午高峰的第一單。在下線之前,他幾乎沒法確定自己的終點在哪兒。在送餐路上,系統會隨時派發新的訂單,一趟下來,大概會有3-5單。
楊永接到的第二個訂單是一家以炒菜為主的餐館,這家店出餐慢在新街口一帶是出了名的。
“從接單開始,系統就會自動倒計時。雖然商家出餐慢系統會多給一點時間,但也不能完全保證不超時。送晚了,有的客人會給差評,甚至還會投訴,一天就白乾了。”楊永說。
眼看倒計時還有七分鐘,本應在前台等候的楊永,主動走到取餐間。由於個子不高,每一份菜從廚房端出時,他總會踮起腳尖瞧上一眼。
11點27分,楊永總算等到了自己的單號,此時第一單只剩下3分鐘。他拿起外賣大步走向店外,用胳膊肘推開店門,將外賣放在送餐箱後,一條腿跨上電動車,便轟隆隆地開走了。
在一條狹窄的胡同里,一輛汽車的前輪陷進坑里,動彈不得。胡同的右邊還有一點兒縫隙,但被迎面而來的三輪車堵住。楊永著急地說:“要超時了,能讓我過去一下嗎?”
聽到這句話,三輪車師傅往旁邊挪了挪位置,楊永一隻腳踩著地,慢慢地將電動車從夾縫中滑了出去。他隨即加大馬力,準備衝刺。
沒走多遠,一輛白色汽車突然從胡同右邊開了出來,楊永猛地捏住剎車,險些撞上。他朝汽車司機白了一眼,繼續向前趕路。
在最後一分鐘,楊永將第一單外賣送到了目的地。此後,他又陸續接到好幾個訂單,是先取後送還是先送後取,這是一道難度很高的選擇題。
據美團外賣介紹,僅以北京望京soho商圈為例,高峰期約有200個美團騎手工作,每分鐘產生50個新訂單。如果騎手身上有5單,就會存在11.34萬種可行配送路徑。
“訂單來了,應該分配給哪個騎手配送,以及騎手拿到訂單後怎麼送,我們的系統需要給每一位騎手規劃最佳路線”,美團外賣智能調度平台負責人郝井華告訴中新社記者,高峰期時,該系統每小時需要執行約29億次的路徑規划算法,智能調度系統的使用,使得美團外賣平均配送時間縮短為30分鐘。
不過,由於現實情況往往難以預料,楊永一般根據自己的經驗決定如何配送。
在商家取完餐,楊永開始配送剩下的幾個訂單。第二單的配送地點在一個他並不熟悉的小區。根據手機導航,他來到了小區的附近,卻沒有找到入口。他左右看了看,然後將電動車掉頭,向左拐了一個彎,騎了幾百米後找到了小區的大門。
郝井華告訴中新社記者,目前的導航可選項裡沒有電動車,“我們正在收集外賣小哥的軌跡數據,打算做一個騎行導航,小區的入口信息等也正在收集”。
這意味著,楊永每次行駛的軌跡,成為一份寶貴的數據。一個月下來,楊永通常會配送1000多單,總共行駛1800多公里。他說:“每個月跑的路程都可以回老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