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付式消費陷阱多如何避免中招“套路貸”?
今天(4日)是大年三十,春節過後走親訪友、家庭聚餐必不可少,各類年貨、禮品、餐飲等也迎來了一年中的消費高峰。不過,消費的過程中不是只有琳瑯滿目的商品,也會有各種隱蔽的陷阱,今天開始,特別策劃《新年消費寶典》將在春節期間每天為您總結經驗,提示風險。
現在,很多商家都會通過年終特惠、春節優惠等預付方式吸引消費者,買卡就打折、充值有優惠,但是,別只顧著開心過大年,消費時也要注意了,這些預付式消費很可能存在風險。
根據統計,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消費者的投訴熱點不僅涵蓋了傳統預付式消費的各個領域,還出現了捆綁金融消費信貸式的新營銷模式。那麼,春節期間大家應該如何避免進入預付式消費陷阱?預付費消費亂象頻發的現狀和新問題又該如何遏止?
充值辦卡優惠多限制也多:不能退卡不能掛失
民以食為天,春節期間餐飲行業無疑是最熱鬧的。記者走訪多地飯店發現,針對春節期間的親友聚會,很多飯店都推出了優惠活動,比如充值返現,充得越多送得越多。但是當記者問及能否退卡時,飯店表示不太可能。
(“現在有沒有活動?”)
“充充值卡。充一萬送一千八,然後充五千送多少,充多少送多少。”
(“充這個卡能退嗎?”)
“充了卡怎麼能退呢,充這個卡就是沒有時間(限制)。”
除了餐飲業,多家商場和大型超市,預付式的禮品卡銷售也進入到旺季。記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的禮品卡大多是不記名方式,一旦丟失將無法掛失。
超市工作人員:“我們卡是不退不換,因為這卡辦完之後這個卡不是實名的,懂吧?就比如說你掉了,也沒有辦法幫你補回。(其他人也可以消費? )對,就這個意思。”
預付式消費已成為維權痛點
近年來,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預付式消費已經從傳統的美容美髮、健身、餐飲等行業擴展到線上的教育培訓、租房市場、娛樂生活服務等領域,2018年預付式消費領域也成為消費維權的新難題。
2018年5月起,“租金貸”、“裝修貸”問題被頻頻曝出,一些長租公寓公司互聯網裝修平台發生資金鍊斷裂,經營者跑路,導致租戶無房可租,裝修合同無法履行,而消費者卻仍需償還貸款。2018年10月,多家英語培訓機構被指,通過課程提供貸款服務,英語培訓品牌華爾街英語就曾被曝光,有學員背負17萬學費貸款,學員走上了艱難的維權之路。
記者從中國消費者協會了解到,當前,預付式消費幾乎覆蓋到了各消費領域。江蘇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監督部趙鑫介紹,由於缺乏辦卡資金監管,預付式消費已經成為消費維權的一大痛點:“目前國家對經營者發卡的准入門檻是沒有的,所有的經營者基本上都是可以發卡的,所以它的資金缺乏規制,很多我們消費者辦卡以後,資金的安全性會處於高風險的狀態。”
律師觀點:相關立法、執法、執法有待完善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常務理事北京律師協會會長高子程介紹,預付式消費中出現商家惡意捲款跑路情況的,已經涉嫌詐騙犯罪。
針對消費預付款問題,商務部曾出台《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但由於其法律位階比較低,執行效果不佳,而且內容不夠豐富詳盡,無法適應服務類機構的快速發展。
高子程說,針對消費侵權行為,未來在立法、執法、司法過程中還有待進一步的完善:“在立法層面,在目前情況下,新的業態新的產業它都是超前的,而法律它有一個相對穩定性,所以它是相對滯後的。這就很難,或者很多時候就會出現法律空檔或者政策空檔。(針對)類似這樣的消費侵權案件,執法機關通過相關的規定或者相關的案例,可以做出這樣的示範或者引導。那就是消費侵權,比如消費欺詐,它是可以作為民事案件立案的,如果是這樣,那必然會加大維權的力度,也必然會加大對侵權的打擊或者懲戒的力度。”
根據調查,在進行預付式消費時,”圖個便宜”是不少消費者的主要消費心理。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提醒,目前已經進入春節消費高峰期,消費者要謹慎辦理預付卡、儲值卡;降低預付額度,縮短使用周期;堅持簽訂合同、索要票據,妥善保管好發票和消費憑證;如果發生消費糾紛可撥打12315或向當地消保委投訴,商家惡意捲款跑路,涉嫌詐騙的,應當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