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遭遇死亡時屍體會膨脹?宇航員為你解答
未來數十年裡太空探索必然會實現許多突破,比如說將更多的人類送入地球軌道甚至更遙遠的宇宙。私人太空旅行行業也在不斷進步,伊隆-馬斯克和理查德-布蘭森就是私人太空探索領域的引領者。而專業的宇航員也將不斷登陸國際空間站進行科學研究。到2040年代,人類殖民者很可能將踏上前往火星的長途之旅。
但是隨著機遇的到來,災難的發生機會也會增加。儘管20世紀的太空探索過程只有18人失去生命,但是隨著人類越來越頻繁的太空冒險行為,恐怕未來驗屍官也不得不在死亡地點一欄填上太空。按照慣例,宇航局幾乎不會選用存在健康問題或者老年人成為宇航員,那麼太空旅行最可能的傷亡是如何發生的呢?
《大眾科學》雜誌向國際空間站的前指揮官Chris Hadfield提出了這個疑問。據Hadfield稱,太空行走或許就是其中一種潛在的危險。太空行走更準確的說是宇航員在太空船外失重環境下的漂浮狀態。微小的隕石都有可能擊碎宇航員的防護服,這會使他們失去氧氣供應並且暴露在極端的溫度中。
短短的10秒鐘,他們皮膚和血液中的水分就會蒸發掉,而且他們的身體會充滿氣體。皮膚周圍溶解的氮氣會形成氣泡,這就會使宇航員像氣球一樣膨脹到正常狀態的兩倍大。在15秒鐘內,他們就會失去意識。30秒鐘內,他們的肺就會塌陷而且會全身麻痺。在他們的身體冰凍之前,窒息或者減壓就會導致他們失去生命。而他們的同伴不得不面對這種恐怖的場景。
據《大眾科學》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對於屍體的處理沒有官方的規定。但是Hadfield稱,國際空間站的訓練提到了這種可能性。他解釋稱,宇航員必須將遇難者的屍體作為一種生物危害,並且了解如何儲存,因為空間站真的沒有準備這樣的地方。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指揮官很可能推薦將屍體保存在一套密封的太空服內,然後放置在一個寒冷的地方,比如說垃圾存放區,以此將氣味降低到最小。
而且美國宇航局也承認這種處理方式聽起來不太尊重死者。美國宇航局曾經也探索過太空屍體處理的業務,而且其中一個提議就是使用液氮(或者太空的真空環境)凍乾屍體,這樣屍體就會分解成為冰凍的組織碎片,而且這樣佔據的空間就會大大降低。那麼,為什麼不能像1982年的電影《星際迷航2:可汗之怒》中一樣將遇難者的屍體噴射到太空中呢?
如果將屍體噴射到太空但卻沒有引擎改變它們的軌道的話,它們很可能會落入到飛船的尾跡中。如果在長途旅行中有許多人死去,這種做法會形成一種可怕的“葬禮隊伍”。即使安全降落在另外一顆星球上,宇航員也沒有別的選擇。比如在火星上,火葬很可能是非常必要的,因為這樣才能夠消滅屍體上任何來自地球的細菌。
規範的屍體處理方式與我們在地球上進行的大多數事情一樣都需要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或許還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讓太空中的死亡變得非常莊重而且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