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50年傳統英特爾居然選了職業經理人當CEO
在前任CEO科再奇(Brian Krzanich)離職整整七個多月後,英特爾董事會終於選定了接替人選:沒有聘請外部強將,沒有繼續內部挖賢,而是扶正了臨時CEO。CFO兼執行副總裁羅伯特·斯萬(Robert Swan)正式成為芯片巨人英特爾的第七任掌門。科再奇離職後,他臨時負責公司的日常事務。
打破內部接班人機制
英特爾董事會這一打破傳統的選擇無疑令人意外。
作為長盛不衰數十年的芯片巨頭,矽谷最老牌的科技企業之一,英特爾有著成熟的接班人培養機制。他們的CEO職位從來都是從內部選拔,從來沒有選過外部職業經理人,而且會在65歲之前就退休。此前英特爾的六任CEO,上位之前就是公司總裁或者COO,並且都在公司工作了三十多年時間,負責過具體的產品業務,貢獻了自己幾乎整個職業生涯,一步步從基層升到核心管理層。
斯萬是打破英特爾傳統之人,他是一名成功的職業經理人,擔任了二十多年CFO職位。英特爾是他的第十家公司。但換個角度來看,斯萬在英特爾工作了兩年多時間,也算是英特爾從內部選拔了。
斯萬的職業生涯起步於通用電氣,一直從事財務工作。他從普通審計員做起,在效力這家美國企業巨頭的15年間,他先後擔任了運輸系統業務和照明設備業務的CFO職位。1999年,他離開通用電氣,先後擔任了電子商務公司Webvan、汽車系統供應商TRW、軍火巨頭諾斯洛格魯曼、電子數據公司EDS、惠普企業業務、eBay、私募基金General Atlantic等公司的CFO職位。
2016年10月,斯萬加入英特爾出任CFO職位,接替離職的斯塔西·史密斯(Stacy Smith)。實際上,他也是英特爾自1983年以來首次從外部聘請CFO。他在eBay擔任了九年的CFO職位,工作表現得到了矽谷的普遍讚賞。一年半之後,斯萬接替辭職的科再奇,出任臨時CEO兼CFO職位。
有趣的是,臨時接管CEO職位時,斯萬多次表示自己不考慮擔任正式CEO職位。不過,當英特爾董事會正式委任他的時候,斯萬還是欣然接受了。“當董事會提出讓我擔任正式CEO的時候,我接過了機會領導這家特殊的公司。眼下是英特爾令人興奮的時刻:2018年是英特爾表現出色的一年,我們正處在面向最大歷史機遇轉型的過程中。”
英特爾難選新掌門
以技術為生命的芯片巨頭英特爾為何會打破半個世紀的傳統,選擇一位外來職業經理人和CFO出任掌門人?如果按照此前的傳統,總裁就是CEO的接班人(科再奇是以COO職位接替),但近年來英特爾的核心管理層出現了不小的動盪,原本可能接班科再奇的數位高管紛紛離職,大大降低了英特爾可以內部選拔的核心高管數量。
此外,英特爾董事會也和過去幾十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九人董事會中,有5位都是2016年之後才加入的。這也使得他們挑選新CEO的思路發生了變化。
英特爾前總裁詹瑞妮(Renee James)是此前的接班人。她於1987年加入英特爾,2013年出任總裁,但在2015年7月離職,目前出任數據中心芯片公司Ampere Computing的CEO。目前英特爾沒有設立總裁職位。2016年,前高級副總裁柯克·思考根(Kirk Skaugen)離職加入聯想出任執行副總裁,繼續負責數據中心業務。2017年效力英特爾30多年的前CFO史密斯在54歲就宣布“退休”,隨後出任Autodesk非執行董事長。他們此前都是2013年英特爾選擇CEO的考察目標。
實際上,據外媒報導,英特爾董事會也曾經考慮過數位內部和外部人士。而兩位內部人士分別是首席工程主管Venkata Renduchintala和負責數據中心業務的執行副總裁Navin Shenoy。不過,最終董事會還是放棄了這兩位印度裔技術高管,沒有繼谷歌和微軟之後選擇印度裔領導者。
而英特爾董事長曾經考慮的外部人選則包括兩位前高管——前總裁詹瑞妮、前數據中心業務負責人、現谷歌云COO戴安妮·布萊特(Diane Bryant),還有蘋果負責芯片業務的硬件高級副總裁Johny Srouji、前高通數據中心業務負責人Anand Chandrasekher、前GlobalFoundries負責人桑賈·傑伊(Sanjay Jha,還出任過摩托羅拉移動CEO和高通COO)、VMware CEO帕特里克·蓋辛格(Patrick Gelsinger)等人。
最終結果是,英特爾董事會選擇了扶正斯萬,哪怕他一再說自己不想做CEO。不過,作為英特爾第七任CEO,斯萬面臨著不小的挑戰,甚至可能會比前兩任肩負著轉型使命的CEO更加嚴峻。雖然英特爾的財報依然靚麗,2018年財年營收剛剛創下了歷史新高;但其技術領先優勢卻遭遇著競爭對手的壓力。
英特爾的10納米工藝芯片已經連續跳票,被三星和台積電所赶超,這是英特爾之前從未有過的尷尬境地。此外,英特爾為蘋果打造的基帶芯片性能根本無法挑戰高通,在自動駕駛芯片領域陷入與英偉達的激烈競爭。受市場大環境影響,英特爾的數據中心業務的銷售業績連續低於市場預期。這些都是新CEO斯萬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三位創始人分別擔任前三任CEO
英特爾前六任CEO
來回顧一下英特爾過去50年的前六任CEO。英特爾創辦於1968年,羅伯特·諾伊斯(Robert Noyce)和戈登·摩爾(Gordon Moore)離開了仙童半導體,創辦了“集成電子”(Integrated Electronics,挑選前幾個字母就是Intel)公司;安迪·格魯夫(Andy Grove)隨後以第三名員工加入英特爾。
他們三人都被認為是英特爾的創始人,也構成了英特爾的鐵三角領導層。諾伊斯負責技術願景,摩爾負責技術實現,格魯夫負責商業化和管理。從1968年到1998年的前三十年時間,這三位創始人先後擔任英特爾的CEO職位。
第一任CEO諾伊斯,1968年至1975年出任CEO職位。諾伊斯被認為是集成電路之父,正是他的發明專利奠定了矽谷的輝煌,因此他又被稱為“矽谷市長”。1990年,62歲的諾伊斯因為心髒病意外去世。
第二任CEO摩爾,現年90歲,1975年至1987年擔任CEO。他在1965年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隨後在1975年進行了修正),奠定了半導體行業的基石。2015年,86歲的摩爾以方式出現在CES大會的英特爾主題演講中。
第三任CEO格魯夫,1979年出任總裁,1987年-1998年擔任CEO職位。正是他帶領英特爾從存儲器業務轉向微處理器業務,抓住了PC時代的機遇,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只有偏執狂才能成功”名言著稱的格魯夫於2016年去世,享年80歲。
第四任CEO貝瑞特(Craig Barrett),現年80歲,1974年加入英特爾,1997年擔任總裁,1998年至2005年出任CEO職位。在他的帶領下,英特爾對處理器產品進行了市場細分,進軍網絡設備領域並佔據了主導地位。如今數據中心業務是英特爾僅次於PC處理器的第二大業務。
第五任CEO歐德寧(Paul Otellini),1974年加盟英特爾,2002年出任總裁兼COO職位,2005年-2013年擔任CEO職位。在職八年時間,歐德寧成功與蘋果達成合作,進行了大規模裁員,但錯過移動時代是歐德寧最大的失誤。歐德寧於2017年去世,年僅66歲。
第六任CEO科再奇,現年58歲,1982年加入英特爾,2012年出任COO職位,2013年5月接掌CEO帥印,2018年6月離職。在職五年期間,科再奇帶領英特爾斥資近500億美元連續進行併購,連續佈局物聯網、5G、無人駕駛、人工智能、雲計算等諸多未來新技術領域。由於被發現與女下屬有婚外戀,違反了英特爾的管理層道德準則,科再奇在英特爾董事會施壓下辭職。離開英特爾之後5個月,科再奇加入汽車經銷商軟件公司CDK Globel出任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