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眾變之年
2018,是一個可以從多重維度去看待的年份。從歷史長河發展的角度,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從當今世界格局變化的角度,它是全球貿易秩序動盪、尤其是中美貿易關係極度緊張之年;從科技浪潮發展的角度,它又是眾多當今的代表性互聯網企業成立20年的關口,比如說Google、騰訊、搜狐、新浪。
圖片來自於Pixabay
然而,對於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來說,2018 年的角色顯得更為特殊——放眼過去二十年的歷程,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年份像2018 年這樣,見證了中國互聯網行業中如此密集而深刻的企業變動,也由此見證了中國互聯網行業另一個全新發展階段的開啟。
2018,中國互聯網行業指向一個核心關鍵詞:架構調整。
BAT 三巨頭:To B or For B
說起中國互聯網行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巨頭是繞不過去的,它們一直都是最受關注的第一梯隊,儘管有市值和體量方面的差異,但是BAT 的組合依然是牢不可破。而真正令人矚目的是,BAT 三家在2018 年全都發生了重大的架構調整,而且它們的調整還具備某種關聯性。
雷鋒網認為,在BAT 中,迎來20 周歲生日的騰訊在架構調整中表現出來的自我變革力度最大,同時還對外具備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風向標的意義;尤其是騰訊在2018 年對“消費互聯網”和“產品互聯網”的概念界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上升為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的自我發展認知。
2018 年9 月30 日,騰訊宣布了該公司誕生以來的第三次架構調整,以此來“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按照騰訊官方的說法,這次調整既保持深耕垂直領域的優勢和特點,保留原有的幾個事業群;又突出聚焦融合效應,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台與內容事業群(PCG)。
其中,新成立的內容事業群(PCG)和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具有著深刻的意義。
內容事業群(PCG)可以說是將社交平台、內容產業和技術的深度融合,並由此成為騰訊旗下To C 屬性最強的一個事業群之一,只不過在新的結構下,它的整個業務體系顯得更加垂直,關係更加緊密,自主性也更強——它在某種意義上代表了騰訊“紮根消費互聯網”的策略。
而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則代表了騰訊開始面向To B業務的戰略轉型,具體來說,它將整合騰訊雲、互聯網+、智慧零售、教育、醫療、安全和LBS等行業解決方案,推動產業的數字化升級——這是典型的To B業務方向。通過它,騰訊初步做出了“擁抱產業互聯網”的姿態。
雷鋒網認為,與此前經歷的兩次架構調整不同,這一次的騰訊架構調整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如果說騰訊前兩次的架構調整是面向自身業務擴張的內部條件和從桌面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外部條件所引起的自我升級,具有某種在同一條To C路線上攀援上升的意味,那麼騰訊這一次的調整則有著來自路線To C向To B轉移而不得不做出全方位調整的自我革命意味。
換句話說,前面兩次的調整更接近於量變,而這一次更接近於質變。
不過,騰訊進行To B 架構調整的意義,已經超越了騰訊的自我發展本身。作為中國最早的一批互聯網企業,騰訊在20 年間經歷、見證甚至代表了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全過程,它的每一次變革都與整個行業大方向的轉變緊密相關。當騰訊從To C 延伸向To B,實際上也意味著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也開始從消費者的溝通和日常生活走向更加傳統的各行各業。
騰訊表示下半場的使命是成為各行各業最貼身的數字化助手;這實在是由各行各業將要不斷走向數字化的大趨勢決定的。
與騰訊相比,阿里巴巴和百度的架構大調整併沒有那麼聲勢浩大(雷鋒網認為,百度和阿里巴巴在2018 年兩件影響最為重大的事情分別是陸奇離開& 馬雲宣布卸任),外界指向性也沒有那麼強,但三者在方向上卻罕見地一致指向了To B。
阿里巴巴架構調整的核心是,阿里雲事業群升級為阿里雲智能事業群,同時阿里巴巴CTO張劍鋒兼任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在雷鋒網看來,在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的新體系下,阿里巴巴更加強調了雲計算基礎設施與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的深入融合,這一融合的過程,本質上是利用阿里巴巴已有的AI技術能力來對阿里雲實現一次智能化的技術升級。
換句話說,通過這次架構調整,讓本來已經To B 的阿里雲相關業務變得更加To B,甚至可以說是For B。
百度的架構調整思路與阿里巴巴有某種相似之處。在李彥宏發布的內部信中,百度智能雲事業部(ACU)升級為智能雲事業群組(ACG),同時承載AI to B 和雲業務的發展;李彥宏表示,這一次的組織升級,是希望實現前端業務和技術平台的資源高效統籌及組織全面協同,幫助百度客戶完成智能化轉型、早日邁入AI 時代。
顯然,百度走出的這一步,也是To B(或者是For B)的。
作為中國互聯網最具代表性的三家企業,BAT 面向To B 業務的集體動作,實際上整個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開始向To B 層面深入拓展的一個註腳;當然,從宏觀經濟的層面,它們也需要承擔推動中國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不斷向前發展以及推進數字中國等國家戰略發展的任務。
要承擔起這個任務,對To B 業務的投入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TMD & 京東的求穩之變
在BAT 三大巨頭之外,TMD(頭條、美團、滴滴)和J(京東)等中國互聯網明星企業也紛紛在2018 年進行了架構調整。當然,它們的調整與BAT 架構調整所代表和引領的宏觀To B 行業趨勢並不具備直接的關聯,而是由各自的情況出發;但是罕見地,這些調整也都出現在同一年。
與其他幾家相比,滴滴的架構調整,在自我革新和企業戰略轉型方面的意義最為重大。
在12月5日的架構調整中,滴滴將出行安全設為頭等大事,新設立的CSO(Chief Safety Office r)直接向滴滴CEO程維本人匯報,同時設置應急處置部、地方公安及應急管理聯絡部,並且還設置了向CSO匯報的重特大突發事件處置負責人——當然,這次調整中也涉及到了不少業務層面的內容。
在此次調整中,滴滴方面也強調了未來發展的核心能力——安全、體驗和效率,其中安全被放在最重要的地位,而以往所追求的快速擴張、搶占先機則靠邊而站。這並不令人意外,尤其是在經歷了兩次嚴重順風車事件之後的輿論危機、官方介入和內部整頓之後,滴滴終於醒悟,將自己的平台責任放在優先位置。
只能說,該來的終於來了。
美團點評的架構調整是在這家公司在香港上市40 天之後。在這次調整中,美團點評宣布聚焦Food + Platform,以“吃”為核心,建設生活服務業從需求側到供給側的多層次科技服務平台;具體來說,成立了用戶平台、到店事業群、到家事業群、LBS 平台,同時快驢事業部和小象事業部分別指向商家供應鍊和生鮮零售。
顯然,在美團點評的架構調整中,出行相關業務被邊緣化,供應鍊和生鮮零售業務成為美團邊界擴張的焦點——這固然有諸如減少持續虧損等財務報表方面的考慮,但同時也有通過面向B 端(本地生活服務商家)進行業務擴張的野心。實際上,早在2017 年12 月,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曾經提過,中國互聯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是供應鍊和2B 行業創新,也就是供給側改革。
因此,一切都不是空穴來風。
而作為TMD 組合中業務屬性最“輕”(今日頭條的業務主要在線上展開)的一個成員,頭條(嚴格來說,應該是字節跳動)的架構調整在具體業務的牽涉上其實很“輕”——簡單來說,就是張一鳴不再擔任今日頭條CEO,而是以字節跳動CEO 的身份自居。
當然,這一職位的變化,本質上對張一鳴在其公司的絕對影響力沒有任何影響。
實際上,自2012年成立以來,今日頭條的背後公司的名稱一直是字節跳動,但由於產品主打性,外界對這家公司的認知一直是“今日頭條”。但是隨著它在業務上的快速發展,“今日頭條”已經不足以替代其現有的產品體系。除了今日頭條之外,字節跳動這家公司還擁有“抖音”“西瓜”“火山小視頻”等頗具知名度的業務,而且勢頭迅猛。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字節跳動顯然更能彰顯出這家公司的業務多元性;而字節跳動的英文(Bytedance)簡稱B,又在某種意義上擁有挑戰BAT 之B 的意味。
在TMD 之外,另外一家企業京東的架構調整也頗具意味。
京東在2018 年影響力最大的事件莫過於劉強東桃色事件,雖然最終安全落地,但是基於劉強東對京東集團的絕對控制力,他的個人風波對整個京東集團的發展造成了多方面的影響,市值也是一路跌落,甚至快要被拼多多超過。而外界對京東的批評,多被歸結為“缺乏二號人物”。
在這種情況下,京東在年尾發布了重大的架構調整。圍繞以客戶為中心,京東商城被劃分為前中後台;其中,前台主要圍繞C 端和B 端客戶建立靈活、創新和快速響應的機制;中台是主要通過沉澱、迭代和組件化地輸出可以服務於前端不同場景的通用能力;後台是指將為中前台提供保障和專業化支持。
京東做出的架構調整,固然有業務層面的考慮,但是更引人注目的是京東集團CMO、京東商城輪值CEO 徐雷的新角色。在這次調整中,前台、中台各業務線的負責人將全部向徐雷匯報,而這些業務負責人中,不乏此前直接向劉強東直接匯報的京東集團高級副總裁。
外界普遍認為,通過這次調整,徐雷已經成為京東商城的“中樞人物”,同時也正在承擔起整個京東集團二號人物的角色——儘管劉強東本人依然對京東集團有著絕對的控制權。
如果說要對TMD 和京東的架構調整進行一番總結的話,其實會發現,雖然它們的各自出發點完全不同,所面臨的境況也有好壞之間的差異,但都是基於對自我發展狀況的充分了解而做出的有利改變。而且從整體上來看,在2018 年的大背景下,這些互聯網公司的整體變化開始趨向求穩的方向,不再追求激進發展,而是在修煉內功上大下功夫。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回歸理性和成熟的標誌。
總結
其實,在2018 年進行架構調整的,不僅僅是已經在本文中提到的BAT 和TMDJ 等,在千帆相竟的中國互聯網行業裡,還有很多影響重大的企業架構調整,比如說小米(小米在2018 年的兩次重大架構調整將王川推向重要角色,詳見雷鋒網此前報導)、美圖等。這些架構調整共同構成了中國互聯網行業在2018 年的一道奇觀——儘管沒有任何人可以為2018 年這些變化提前寫好劇本,但一切並不令人感到難以理解。
圖片來自於Public Domain Pictures
如果借用歷史眼光和上帝視角來看待2018 年,這一年必將會被視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史上的一個劇變之年。在紛繁複雜的架構調整中,這個行業也經歷了密集的資本、人員、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的變化;這些變化在讓每個互聯網從業者感到眼花繚亂的同時,感受到一種強烈的緊迫感、危機感和使命感——甚至也許還會感受到希望的存在。
由此,站在2019 年的時間窗口,雷鋒網同樣真誠地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祝福,並同樣做好了見證一切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