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整合還是面臨破產?共享單車的日子都不好過
胡煒煒在摩拜被美團收購的那一天曾多次表示,原來的管理團隊並不會改變,同時摩拜還將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不過所有人都不可能預知自己的未來,因此當胡煒煒宣布離開自己一手創辦的摩拜的時候,留下的也只剩下一些不疼不癢的“雞湯”。儘管不疼不癢,但這封站內信中還是有著一些重要的信息。胡煒煒直言:“回顧過去,業界對共享單車從高調捧紅,到開始唱衰,但是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停止了激進的擴張,真正回到本質去思考問題。”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劉禹接任公司CEO的那一刻起,摩拜的創始團隊就基本推出了公司的實際事務。
“基本功做好”和“融入美團大家庭”是這篇站內信中胡煒煒提及最多的字眼。這樣的表態與最初“獨立運營”的說法相距甚遠。顯然這一次的機構重組之後,胡煒煒的相關印記將被抹去,摩拜與美團的終極融合才是人事變動的目的。
事實上,自胡煒煒離開摩拜之後,有關摩拜裁員與重組的消息就此起彼伏的出現。一些傳言表示,摩拜與美團重疊的部門將會被裁撤,整體裁員的比例將會達到20%-30%之間。
裁員之後,摩拜很有可能和美團的打車業務進行合併,整合成為美團的出行業務。雖然摩拜的內部人士對此進行了闢謠,但從長遠趨勢來看,還是不禁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摩拜這邊創始人退出公司重組,而另一家共享單車標誌性企業ofo也正在經歷著他們的“至暗時刻”。ofo退押金彷彿成為了一個行為藝術作品,在最近的半個月中不斷的發酵。
人們看著身前排隊的數字已經突破了800萬,確還是選擇繼續排隊,不得不說ofo的信譽已經跌到了谷底。
與此同時,ofo內部也悄然出現了變化。除了重新整合各個職能部門之外,ofo還要推動人才和組織文化建設。為了實現人才和組織文化建設,ofo特意設立了首席人才官的職位。除此之外,“戰略財務與法務中心”,“研發與大數據中心”和“產品與增長中心”也成為了公司的“新氣象”。
然而,這樣的調整依舊難以抵擋寒冬的來臨。現在ofo門前依舊有許多排隊等著退押金的用戶,這種狀況只要延續下去,那麼正常的經營活動就無法繼續開展。留給戴威頭疼的事情依舊一大堆。
過去幾年裡,各種傳言都指向了ofo和摩拜最終會走向合併。可惜的是,摩拜成為了被資本看好的那個,而保留了“獨立性”的ofo只能苦苦支撐。
人們很容易就會把兩家共享單車企業的演進史與當初滴滴的擴張史進行比較,似乎走向“壟斷”的滴滴獲得了成功。戴威和胡煒煒也只能輕嘆一聲: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摩拜和ofo這兩個品牌的未來目前來看非常微妙,一家走向破產已經幾成定局,另一家則面臨著品牌消失的局面。共享單車行業似乎即將迎來終場哨聲,至於成績好壞只能留給歷史來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