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讓青少年成為“撒謊者”?
近年來,隨著“網紅”現象遍及世界各地,許多青少年也逐漸習慣於在網上展示其“完美”形象,而這種習慣正開始“外溢”到真實生活中。新當選英國女子學校協會(GSA)會長的蘇-辛科斯近日透過媒體對外界警告稱,“青少年必須了解誠實的重要性,不能為’出人頭地’而隨意編造’人設’”。
與此同時,不少英美教師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家長們必須警惕社交媒體對孩子的影響,尤其不能讓網絡中的“超現實主義”讓青少年成為“撒謊者”。
“社會正失去誠實的堡壘”
在辛科斯看來,青少年已習慣於掩飾任何“不完美之處”,當這種態度和傾向蔓延至其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時就會出現問題。英國《每日電訊報》表示,歐美的年輕人會在社交媒體——例如Instagram和Snapchat上——為自己“打造”一個無可挑剔的形象,而這將影響到現實生活。例如,在日後的簡歷上過度修飾自己,展示出一個優秀到不真實的形象,失去步入社會應有的誠信正直。
“我並不是說人們不應提升(自己的形象)。顯然,展示最好的自己並沒什麼問題。但這麼做有可能’粉飾’真實自己的核心要素,而讓人們了解這些要素(對真正了解你)很有用——你不希望人們為其生活中的任何一面感到羞恥。”辛科斯在接受《每日電訊報》採訪時表示,“若人們都竭力展示令人稱心如意的形像以在職業和家庭中左右逢源,那麼一旦這種形象分崩離析就將沒有任何補救措施。現實是殘酷的,因此青少年必須在使用社交媒體前充分了解這些。”
更在乎別人的眼光
“對於使用社交軟件可能帶來的’偽造’生活或是攀比的情況,美國的教育工作者都有所警覺”。莎拉是加州聖塔克魯茲一所小學的退休教師,她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青少年如今痴迷於使用社交軟件是司空見慣的情況——“上課的時候,有時我會讓學生把雙手放在桌子上,否則他們就會偷偷玩手機”。
近日,不少居住在北美的華人家長對《環球時報》表示,上中學的孩子會為臉書上的點贊數量跟同學相互比較,甚至會記恨沒有給自己點讚的朋友。家住洛杉磯的佩妮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對記者表示,“想要美化自己是正常的,每個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讚美。但社交媒體的流行,讓各類’人設’和’美圖’成為熱門詞彙,而未成年人的分辨能力較弱,有時候很容易受到潛在的危害。”
舊金山灣區的田女士有4個混血寶寶,最大的孩子已接近使用社交網絡的年齡,她對《環球時報》記者坦言,自己開始擔心子女將來會受社交媒體的影響。“雖然社交媒體確實有一些益處,比如說讓信息分享更便利,但是我仍覺得沒有社交網絡的世界更美好,所有人都活得更真實,更關注身邊關心自己的人。而不是像現在的一些青年,過度追求在網絡世界的存在感而失去了自我。”
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尤為重要
在Snapchat工作的陸先生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社交媒體只是幫助人們溝通交流的平台而已,每個軟件的特性也都不同。如果說精心打造自己的形象,或許在’抖音’等國內社交媒體上更加普遍。但這並不意味著社交媒體就在教青少年說謊。”不過,在蒂娜老師看來,“現在如何避免讓青少年被社交媒體’教壞’已成為眾多教育者的當務之急。”
有教育界人士表示,保護青少年遠離社交媒體的“超現實主義”需要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實現。“畢竟學校只能限制學生在校時使用手機,至於用手機做什麼,是家長的責任。對於美國長大的孩子們來說,禁止和限制基本上是無用功,或許還會助長他們想玩的慾望。”蒂娜老師表示,希望能和家長一起透過和孩子的更多溝通,幫他們認識到其中的利弊,面對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