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梳理2018年互聯網大佬們的致歉
2018已近尾聲。這一年給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些互聯網企業從前幾年的高歌猛進遭遇挫折,面對政府監管和社會輿論的壓力,企業大佬們紛紛發表沉痛的道歉文。其中有不少是在資本市場備受追捧的“獨角獸”或“瞪羚企業”,還有的企業已經在境外上市,他們在道歉時的聲調和姿態,是我們過去所不熟悉的:
“我們會永遠記得這一天,一個讓我們汗顏無比的日子。”“斯時斯刻,羞愧難當!”(二更食堂CEO李明)
“我一直處在自責和內疚之中,一夜未眠。”(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
“我們的內心再一次陷入了無比的沉痛和煎熬。”(滴滴創始人程維、總裁柳青)
一路狂奔時請把公眾利益置於頭頂的星空
盤點互聯網企業的道歉文,提示互聯網企業在技術驅動的創新之路上一路狂奔時,需要把公眾利益置於頭頂的星空,作為內心的道德律。
“承諾攜程平台絕不進行任何形式的強制捆綁銷售,切實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攜程總裁孫潔到深圳消委會提交“情況說明和整改承諾”)
“滴滴不再以規模和增長作為公司發展的衡量尺度,而是以安全作為核心的考核指標,組織和資源全力向安全和客服體系傾斜”。(滴滴創始人程維、總裁柳青)
(帖文推測空姐遇害前的情景)“出現嚴重的表述不當,給長期關注食堂的讀者造成了強烈的不適感”。(二更食堂CEO李明)
(調侃英烈的短視頻)“傷害了社會公眾的民族和歷史感情,對此我們深感內疚和悔恨”。(暴走漫畫)
央視點名批評快手、火山小視頻能找出數以百計的未成年媽媽視頻後,快手CEO宿華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表態“在社區內成立未成年未婚早育危害宣傳委員會,幫助快手平台內的年輕人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價值觀”;同時重整社區運行規則,嘗試視頻分級管理,對於未成年用戶進行嚴格過濾。
互聯網顛覆不了什麼?
支撐互聯網企業迅猛發展的,是廣大用戶、消費者對資訊、娛樂、吃穿住行等多方面的需求。民意載舟覆舟,不能漠視甚至糊弄。當初擁有數十億元銷售額的“三株口服液”,因為傳聞“八瓶三株喝死一位老漢”的輿論口水,一個月內受到重創。不要埋怨公眾的求全責備,互聯網企業能量越大,用戶粘性越高,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壟斷當下的社會生活,公眾有理由對這類“高科技利維坦”保持必要的警覺和防範。年初有關生活服務類APP“大數據殺熟”的議論,可能是用戶無中生有的猜測,卻是高科技平台上消費者對自己身處弱勢地位的反抗,具有社會正義性。
互聯網顛覆了多少傳統的商業模式和業態,但不能顛覆基本的道德倫理和人文價值。財大氣粗、長袖善舞的資本,貌似可以搞定一切,但永遠搞不定的是人心,是公眾的道德評價。
政府監管是紅線和高壓線
國家對互聯網的發展高度重視,滿腔熱忱地支持,同時依法監管互聯網平台的違法內容和違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競爭行為,致力於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互聯網企業求得在中國的健康發展,必須認真學習、深化理解法律和政府監管的邏輯和條文,打量和適應當下中國的輿論環境。核心是在互聯網平台上維護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傳播正能量,尊重公序良俗。再強大的資本力量,也絕不能觸碰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的紅線、高壓線。
所以,張一鳴在《致歉和反思》中,一再向監管部門致意,表示“辜負了主管部門一直以來的指導和期待”。工程師出身的他承認“一直以來,我們過分強調技術的作用”。在這裡,他嫻熟地使用了商業性企業通常陌生的體制內語言:“我深刻反思,公司目前存在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四個意識’淡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缺失、輿論導向存在偏差。”張一鳴下決心“全面糾正算法和機器審核的缺陷”,為此,強化總編輯責任制,把運營審核隊伍擴大到1萬人,成立內容監督專家團。
正如張一鳴所言:“深知公司的快速發展,是偉大時代給的機會”;“感恩改革開放歷史機遇,感恩國家對於科技產業發展的扶持”。在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上,BAT創始人馬雲、馬化騰、李彥宏受到表彰。在互聯網和人工智能領域,世界形成雙頭格局,中美遠遠超出其他國家。繼續增強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話語權,需要互聯網企業與公眾利益、主流關切一起努力。張一鳴惶恐於“辜負了投入無限熱情和心血打造了這款產品的同事”;程維和柳青發誓“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守護平台上的乘客和司機”。精準把握國情,制定切合現實體制和文化土壤的業務策略,才能不辜負這個偉大時代,對得起所有愛護、支持和投身於新經濟的人們。
互聯網企業最缺的可能是“社會資本”
互聯網企業家不缺乏智商和財商,當下最需要的,可能是對法律和政策導向的領悟力,對社會輿論的敏感性和順勢而為的技能。創新性企業樹立了良好的企業形象,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和更優秀的員工,在資本市場減少投資風險顧慮,獲得更多的合作機會。
學術界提出過“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的概念,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賴和合作,可以減少交易成本, 提高交易效率。對於打破常規的創新性企業來說,提示的是與政府和社會輿論的良性互動。獨角獸企業經過N輪融資,不缺乏經濟資本和人力資本,當下最需要的,可能是一種對人文價值和社會規則的熟悉和敬畏。每當實施科技和商業模式創新時,充分考慮有關部門的監管底線和社會心理承受力,在融洽的政商關係和公共關係下追求企業利益,以不影響社會整體秩序為前提,以互惠信任等公民精神為支撐,實現多方共贏。
對體制國情的敬畏和磨合經驗
高科技企業離開創新,會陷入“溫水煮青蛙”的困境,但創新本身也是“找死的過程”,還可能是創新企業遭遇“全民找茬”的過程。江山代有才人出,今天的互聯網企業大佬們比老一輩企業家有更深厚的科技素養,更遼闊的國際視野,更大膽的超越同行、超越自我的魄力。從年齡看他們也出道更早,財富、鮮花與青春交相輝映。“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他們最匱乏的,是老一輩企業家在傳統體制的重重束縛下撕開一條口子、向死而生的歷練和心理磨難,對國情和體制的敬畏和磨合的經驗與技巧。
輿論是經常吝嗇又不乏慷慨的。比如,今天看來身體孱弱、不通世事的陳景潤,會成為七八十年代之交女青年心儀的對象;個人素質不算很高的農民企業家年廣久會成為私營經濟里程碑式的人物。關鍵是他們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以個人百折不撓的努力,推動了社會的進步。
(作者為人民網輿論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原題為《2018互聯網大佬們的致歉》)祝華新/微信公眾號“人民網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