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的微信更新了7.0 張小龍想要如何打動你我?
不管新版本的微信你喜不喜歡,但即將8 歲的微信從這次歷史大更新中,我看到了的它的焦慮,也看到了它的堅定。一邊是面對短視屏時代的焦慮,而另一邊則是回歸社交的那份堅定。昨天晚上微信的7.0 版本造就了這個週末國內互聯網的又一個高潮,伴隨著近年來微信最大規模的更新,這款國民應用毫不意外的成為了輿論中心。這個週末,相信所有人都會熱衷於點開每一個微信頭像,每一次似乎都是驚喜。
不過熱鬧背後,我們也更希望能從產品本身窺探到微信的一些思考,關於這個微信親手造就的「中國社交僵局」的突破口會在哪?
微信7.0,從裡到外的「翻新」
最新版的微信算得上是近年來最龐大的一次版本更新,這種龐大並不單單停留在UI 設計、產品交互、邏輯構架或功能增加等某一個方面,而是全方位、大幅度的更新。
總的來說基本有三個重點,首先是主界面UI風格的重新設計;其次是新增了「時刻」,並大幅改動了「看一看」的功能;最後則是增加了一個「強提醒」的功能,讓用戶可以選擇不錯過重要人的信息。
最直觀的自然是微信整體的UI 設計,從主頁面、對話框、公眾號、發現頁到相冊、錢包(新版本改為「支付」)……等方面都在給用戶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整體風格更加的簡介、扁平,整體產品在視覺上的整體感更強了,減少了很多由顏色區分不同區域的邏輯。特別是「發現」和「我」的兩個頁面,將眾多原有的彩色圖標簡化為了彩色鏤空邊框,和原先的頁面視覺反差很大。而這樣的風格你是否喜歡,更多要看主觀喜好了。
(圖片來源:公眾號曉程序觀察)
在視覺之外,這次微信在一些的產品邏輯上也進行了更新,像是「錢包」變為了「支付」,更加強調突出微信作為一款支付工具的角色。還有像是公眾號的文章末尾的「點贊」變為了「好看」,並且這一功能可以直接聯動到新改版的「看一看」,將文章推薦過去,並且和好友進行互動。
而在這些底層的設計和交互之上,是本次更新最為重要也最為核心的兩個功能——「時刻視頻」和「看一看」。細心的用戶如果將這次微信整體的更新的每一個小細節和改動都體驗過一遍就不能發現,微信這次更新的內容雖然很多也很瑣碎,但本質上都在圍繞著這兩個新的功能更新在做文章。似乎一切的改動都是為了這兩個功能能夠更好的被用戶使用,盡可能提供更自然的體驗。
因為一個寄託著微信乃至短視屏社交希望的利器,而另一個則承載著盤活早已「臃腫固化」的微信內容流量的重擔。
「時刻視頻」,微信的一次「冒險」
「時刻視頻」是微信邁出的一大步,這精心策劃的一步充滿了自信,但卻也帶著一些難以避免的焦慮。
不誇張的說,「時刻視頻」可能是之後,微信真正意義的上大招。它支持錄製(剪輯)並發布視頻,一天最多上傳9個,有效期僅有24小時,時長和以往的小視屏一樣,都是15秒,但不同的是——幾乎整個微信都是它的入口。
聊天界面、通訊錄、朋友圈、個人主頁……只要有好友頭像的地方,就可以成為「時刻視頻」的入口,甚至包括了個人界面的下拉入口。而只要好友拍攝並發布了新的「時刻視頻」,TA 頭像的右上角就會出現一個藍色的氣泡,點擊or 雙擊,就會進入到視頻的界面。
並且微信這次還真對「視頻視頻」配套了非常完善的視頻編輯功能,包括基礎的剪輯、添加表情包、編輯文字、配樂、添加定位。雖然已久沒有濾鏡和特效,但就微信一貫對於視頻功能的支持來說,這已經是巨幅改動了。
從上面的簡單介紹中,無論是從9 個封頂、24 小時留存的產品邏輯,還是遍布整個微信的入口,又或者空前「豐富」的視頻編輯功能,我們不難看出,微信在這款產品上下足了功夫,也寄予了很大的期望。
回頭看近年來的微信,我們會發現,除了圍繞小程序這一重要戰略以外,在微信本身產品層面上,微信更多是在做減法。從最早的是否允許陌生人查看你的朋友圈;到後來有了雙向選擇的朋友圈屏蔽;再之後被稱為「週期性出家,一種當代娛樂活動」的關閉朋友圈功能推出;還有朋友圈更新提醒開關和可見範圍,而最近的版本中又添加了設置某條朋友圈的互動不再通知的功能;以及倍受爭議的「三天可見」。
因為如今的微信已經背負了太多本不該屬於社交產品的使命,當人們的工作、生活、社交都混雜在一起時,逃離微信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大,而且每一次功能增加都在加劇這種逃離的情緒。所以微信始終在不停做減法,試圖減去那些臃腫的社交死重,哪怕是小程序也在為了拓展微信業務邊界的同時不增加微信功能臃腫度而努力。
但這一次,微信做了一個不小的加法。
用這種遍地是入口的方式切入短視屏,其效果無疑會比過去生硬強推的「微視」好太多,同時這種挂靠在好友頭像上的入口也將關係鏈牢牢捆綁在了「時刻視頻」上,微信似乎想要一步就完成了短視屏社交的整體邏輯。
但同時,我們依舊看到了微信那放不下的「克制」。在瘋狂開放入口的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微信也在「時刻視頻」的產品邏輯上做出了許多限制,包括每天9 條的上限、24 小時候的留存時限。這些都在另一方面防止著微信在「時刻視頻」上線後完全淪為一個短視屏工具。
這種看似矛盾的產品思維或許也恰恰反應了微信的心態,既著急守住短視屏社交的路口又害怕微信變味,於是乎有了這樣的一個「時刻視頻」。
不過另一方面,又不得不佩服微信的產品力,因為雖然「時刻視頻」的入口哪都是,但實際用起來它又並不會主動打擾用戶,甚至不會主動出現在用戶面前,它看似遍地都是的入口,但卻是一個比朋友圈更加克制的地方,至少你點開的都是你想要看的人。
「時刻視頻」絕對是微信的一次冒險,是面對短視屏路口野蠻人的焦慮和自身秉承的產品信念融合的產物。它或許真的可以幫助微信做成短視屏社交,但也有可能會讓一批人更急迫的逃離微信,尋找新的社交出口。
看一看,好不好看?
「看一看」到底想讓什麼人看到什麼內容,這或許是一個微信自己都沒想明白的事。
這次新版本的看一看成了7.0 版本的另一個主角,更多是因為新增加的「好看」功能,它取代了原有的公眾號文章點贊,同時增加了分享行為。好友閱讀並點過「好看」按鈕的文章,就會帶著觀點和感悟出現在你「看一看」中的「好看」板塊中。毫無疑問,這又是微信對於公眾號文章的又一次「搶救」。
(圖片來源:公眾號曉程序觀察)
首先從最基本淺層的影響來看,「好看」的出現能將優質的公眾號內容進行關係鏈上的二次分發,這目的無疑是讓好的內容可以有更多的出頭機會,而不是因為用戶太少而一出來就被大量的公眾號推送淹沒,這算是上一次微信對於公眾號信息流改版後的又一次大動作。
如果我們再細想一下,其實「好看」算是介於聊天界面轉發和朋友圈轉發之間的一種操作,給了那些看起來很不錯,但又沒有好到轉發聊天頁,話題也沒大到轉發朋友圈的文章一個新的平台。它的機制其實很像早年間Google Reader 的分享功能,也是將好的內容分享到關係鏈好友的信息流中,讓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夠看到。
「看一看」的內容推薦機制是根據文章熱度和好友的推薦頻次,而不是簡單的時間流。微信似乎也也想要藉助「看一看」去搭建一個更加純粹、志同道合的內容閱讀氛圍,在這裡能夠給用戶提供更多剛興趣且優質的內容,同時好的內容在這裡也能夠得到更多次的傳播,更快的成長。
可微信本身卻並不是一個根據閱讀喜好添加好友的社交產品,在微信裡有你的家人、長輩、子女、上級、同事、朋友…… 真正三觀契合的人比例是很低的,在這樣的前提下,「好看」是不是真的能夠好看,很不好說。
雖然「看一看」的入口並沒有像「時刻視頻」一樣鋪開,但並不妨礙「看一看」成為新的激活公眾號冗餘流量的途徑,並且根據其熱點和推薦頻次的算法依據,看一看甚至有可能成為一片全新的內容營銷好土壤。
回歸,或許才是這次微信改版的主題
「強提醒」或許是這次更新中最有亮點卻最受忽略的,只因為它無關流量和戰略,僅僅是用戶體驗層面的一次優化。
在這次微信7.0 更新後,打開微信的第一個界面播放的是Leonard Cohen 的《in my secret life》;而張小龍也在這次更新之後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段王陽明的話「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或許明里暗裡都在表達一件事:微信要幫助用戶回歸純粹自然的社交體驗,當你需要安靜專注的交流時,微信可以成為最純粹的工具;而當你需要分享朋友間的精彩生活時,它又能夠為你提供足夠多的精彩。
「強提醒」功能算是強化版的置頂功能,用戶可以將某位好友的消息設置為「強提醒」,時限為3 個小時,次數為1 次,3 小時或一次提醒後自動關閉。而在「強提醒」時限內,只要這位好友給你發了消息,手機就會全屏提醒,讓這條消息絕對不會被你錯過。
隨著微信的發展,它已經扮演了我們生活中太多的角色,我們能在微信上獲取足夠多的內容、看到足夠及時的信息源、獲得足夠多元的觀點、同時處理很多業務……但卻越來越少能在微信上暢快單純的聊天。
8 歲的微信的7.0,回歸社交的原點或許才是張小龍真正要做的事,或許看完朋友的「時刻視頻」後,你會突然想和他聊聊天;或許看到朋友的「好看」後,你會想和他交換觀點。
可能在微信看來,把精彩的做到足夠精彩和高效,是讓安靜回歸安靜最好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