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來最大改版“中年危機”的微信尋求新生
子彈短信的短期刷屏,社交賽道的重新升溫,短視頻對於用戶時間的搶奪蠶食,以及“天下苦微信久矣”的集體倦怠,還有核心團隊成員的另起爐灶,都讓微信在今年迎來了7年以來的最大考驗。
今年微信密集的小步迭代的游移不定(比如對於訂閱列表改信息流的前後反复),暴露出在內交外困之下的徬徨求索,似乎在思索著怎樣以自己的方式來實現自然迭代,而不是被社交、娛樂大勢帶偏了方向。
如何堅持初心而又與時俱進,在年終歲尾,試探一年的微信終於交出了自己的答卷,伴隨著版本號從6.7.4升級到7.0.0,微信迎來了四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升級,由內而外煥然一新。
最“重”的應用,迎來最“輕”的界面
中老年表情包風格的開屏畫面讓人心頭一涼(哎,畢竟張小龍也到了這個年紀),接著出現的扁平、純白UI又讓用戶安下心來。驚嚇之後,盡是驚喜。
微信7.0新版界面
純淨、輕盈、簡潔、活力——這是微信7.0傳達給人的第一印象。當微信已經成為手機中功能最“重”的應用,7.0版卻希望傳遞出如一張白紙般輕盈欲飛的感覺。
微信圖標由深綠轉為淺綠,灰色狀態欄的透明化,發現頁圖標的“空心化”,聊天列表邊框的淡化,無一不在降低自身的“存在感”,用戶只需在“白紙”上揮灑社交印跡,而可以完全忽略掉白紙本身。
扁平化與簡約風,也是新世代社交產品的“標準色系”,微信的“年輕化”比QQ 更加大膽激進。這種高飽和度的純白界面,與中老年人的表情包審美恰成兩個極端,對於他們的視力與操作也並不友好,由此可以看出微信擁抱年輕化的用心之堅決。
操作界面的煥然新生,意味著微信希望從UI 層面為用戶“心理減負”。而用戶面臨的“社交壓力”與“語境崩塌”,微信同樣也希望通過改版卸掉用戶在自我展示與社交分享方面的心理包袱。
用自己的方式回應“短衝擊波”
無論是“朋友圈三天可見”引發的信任危機,還是一次次被分組、屏蔽、顧慮所打消掉的分享慾望,甚至是年中“互懟群”對於殭屍群的“報復性使用”,都共同合奏出了“天下苦微信久矣”集體心理。
和Facebook一樣,當微信成為用戶社交關係圖譜的“全息映射”,當所有的一次性關係都轉為永久的社交關係,當用戶深淺遠近長短期的關係都匯於一處,用戶的社交關係和數字身份管理負擔將變得前所未有地沉重,用戶只好舉手投降,回歸沉默。
當朋友圈日漸沉寂,當微信形象窗口一個個都上了鎖,當殭屍微信群讓用戶放棄抵抗,微信又回歸到電話、短信時代的私密交流,半公開的“社交廣場”漸漸人聲寥落。
當朋友圈內容不再精彩斑斕,鮮料不斷,微博、抖音這樣的公開內容平台將會更具吸引力,加速用戶注意力的轉移。今年短視頻的爆發性增長既得益於微信的“內容真空”,又反過來促使了微信的“注意力真空”。
微信7.0用自己的“解題方式”,給出了對於“短視頻衝擊波”的回應,那就是全新的時刻視頻。
稍微關注社交產品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時刻視頻是對Snapchat和Instagram Stories功能的“移植”。微博在去年已經搶先一步推出了微博故事。然而,不支持轉發擴散,24小時自動焚毀,讓微博故事無法借助其最大的社交傳播優勢,最後只變成了愛豆為粉絲撒“福利”的地方,並沒有激活“小透明”用戶的分享慾望。
除非如一些用戶猜測放開5000人的好友上限,否則時刻視頻不可能變成Instagram Stories、微博故事那樣的公共廣場。時刻視頻為用戶提供了無分享壓力的私人影集,滿足其非即時性分享需求。
比如去參加演唱會,你完全可以用一段段小視頻來串聯起現場,而不用擔心朋友圈刷屏,還可以招呼你的閨蜜來圍觀。你不用費盡心思分組、屏蔽,只有打過招呼或特別關心的人才會進來。入口的“私密性”給了用戶以安全感,在公開無隱的朋友圈中開闢出一塊私人空間。
然而群視頻入口(就像QQ的群文件夾一樣,你的時刻視頻會出現在微信群的“群友短視頻合集”中),卻可能會破壞掉這種分享的私密性,給人帶來一種過分曝光的感覺,一種私域和公域界線的模糊。這也讓時刻視頻的分享類型變得撲朔迷離,既可能私人生活(私域),也可能是抖音段子(公域)。
我注意到很多人發的第一條時刻視頻都是從抖音搬運過來,所以這裡可能成為抖音入侵微信的秘密通道,實現抖音視頻借助於微信的分發,但同時也會抽走抖音上普通用戶日常分享的那部分流量。從這個角度來看,微信可謂小小地扳回了一城。
一個按鈕,拯救“看一看”與“社交分發”
微信7.0的另一項“自我革命”。是對社交分發的重新思考與重新定位。微信公號打開率的不斷下降,用戶分享慾望的日漸闌珊,公號與粉絲的“失聯”似乎都在宣告社交分發的“大勢已去”,而微信上線的看一看看似也是對於算法、興趣分發的妥協。訂閱列表改為信息流的呼聲也一度甚囂塵上。
然而,“看一看”的不溫不火說明了走“頭條路線”不會有出路,訂閱號改信息流也只會是為淵驅魚,自廢武功。最終,微信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社交分發重生之道”。
公號文章底部點贊按鈕變為“好看”,被“好看”的內容自動推薦到看一看。這樣一個按鈕的變換卻有著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它將分享的動作極端“輕量化”,你再也不用在分享之前思前想後,為分組、屏蔽和形像管理煞費苦心,只需要一鍵分享。
這對於分享流量枯竭的公號運營者來說,無疑是絕處逢生的好消息。雖然不少用戶喜歡喜歡點讚的“私密性”,不喜歡“好看”這種強制公開表達,然而對於公號來說,它需要的是公開傳播,而不是偷偷喜歡、點讚為止——點贊等於傳播鏈的中斷。
不僅如此,“好看”這個“一鍵通道”,也解決了入口過深、用戶沒有養成“看一看”習慣的問題。當你通過“好看”分享到“看一看”一篇文章,自然想看看好友中同好有誰,其他人如何評論。雖然基於共同推薦的討論很難出現,但是“好看”把用戶由公號帶到了“看一看”這一“信息流”之中。“看一看”也有望成為朋友圈之外另一個大型“流量池”。微信公號們都已經在摩拳擦掌,準備在其中盡情暢遊了。
而“看一看”也會分擔朋友圈部分的資訊分享、獲取功能。資訊流減少,生活流增多之後,朋友圈將會回歸分享個人動態的地方。讓生活歸生活,信息歸信息,朋友圈有望回歸訂閱號出現之前的干淨、純粹。當然,定期被一篇爆款文刷屏的“擾民”景象將會一去不復返。
除了“年輕化”的界面,普通用戶可能看不出微信有什麼其他改變,然而經過上面的分析,你就能看出來微信內部正在進行著“脫胎換骨”的自我進化,回歸初心的自我糾偏,不變的是對自我路線偏執狂式的堅持。
是迎來新生,還是在生命週期的下滑曲線上加速墜落,微信7.0之後,我更相信我們在2019年就能夠見到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