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內蒙古旱區試水物聯網灌溉技術一年省出1.5個西湖
阿里巴巴正用物聯網技術解決乾旱地區的灌溉問題,通過搭建農業物聯網平台,全面監測農作物的生長狀態,從而匹配最節約的灌溉方案。12月19日試驗區研究人員得出預測結果:一年可以省出1.5個西湖的水。
(草原上的物聯網灌溉,有效利用每一滴水)
一直以來乾旱是困擾人類的重要環境問題,2000年前曾導致瑪雅文明的毀滅。在現代中國,乾旱問題依然存在,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3億畝耕地就受干旱威脅。
導致無水可澆的不只是自然原因,更多是人為導致。在內蒙古巴林右旗,據當地林業局透露,地下水位的大幅下降從近幾年開始,耕種者用機電井等設備大規模抽水漫灌,最嚴重的地區水位下降18米。
改變這種粗放型灌溉方式,是阿里巴巴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阿里雲物聯網技術專家謝士傑表示:“精細化灌溉的前提是準確了解作物的生長情況,及周邊的環境條件,農業物聯網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前提。”
沙漠國家以色列,正是用這一方式實現了農業史上的奇蹟,高度智能化的灌溉系統像空氣一樣隨處存在。農產品不僅滿足了本國需求,還大量出口歐洲。
在國內,智能化的灌溉系統受到成本、技術等諸多因素的限制。但阿里雲已經同京藍科技一起在巴林右旗進行了首次嘗試。
通過對氣溫、光照、濕度以及蒸騰量等環境條件的長時間監測,判斷環境因子和作物生長各方面的關係,形成專家決策系統,對作物生長環境精準化控制,指揮草原上的灌溉設備澆水。什麼時候澆水、澆多少水都由這個智能係統來決定。
據估算,巴林右旗因此一年可以節省1550萬立方米的水,相當於省出1.5個西湖,當地地下水位也已停止下降。
謝士傑表示:“整個過程包含了設備管理、空間管理、數據匯聚、環境監測、水肥一體化等,形成平台後可以更大規模推廣。”
據了解,阿里巴巴還計劃通過物聯網在農場側進行邊緣計算,提高灌溉決策的實時性。
用科技改造人類賴以生存的農業已經是全球趨勢。日本正用互聯網實現種植技術與知識的數據化,從而使得這些寶貴的經驗被下一代農戶和農企繼承。美國則在研發可以自己採摘蘋果的機器人,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