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得起放不下?智能手機時代你還能用回翻蓋手機嗎?
最新的一系列研究表明,人們使用智能手機越來越頻繁,有報導稱每個美國人每天觸摸移動設備的次數超過了2600次。對智能手機的過分依賴對人們大腦發育和思維結構帶來了微妙影響,甚至導致正常的社交能力減弱,從而可能造成社會分化。一年半以前,塞繆爾·維斯埃爾(Samuel Veissiere)睡覺前最後看到的東西是自己的智能手機,醒來後見到的第一樣東西又是自己的手機。
白天,這款設備不斷向他發送通知,包括來自四個不同的電子郵件賬戶,以及Instagram、Facebook、WhatsApp、Reddit和Twitter等各種社交平台的消息。
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文化、心智和大腦項目聯席主任維斯埃爾說:“這太可惡了。”
這也是我們許多人所熟悉的日常故事情節。在美國,至少有四分之三的人擁有智能手機。據估計,每個美國人平均每天觸摸移動設備超過2600次。但是人們對智能手機進行的這些操作到底意味著什麼?
“我認為,我們現在已經足夠了解這些非常強大和誘人的設備是如何影響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科技和文化作家尼古拉斯·卡爾(Nicholas Carr)說。
維斯埃爾和卡爾等研究者和公眾人物關注的不僅是手機對工作和生活造成的普遍性影響,比如說打斷晚餐或事造成駕駛員分心等問題。他們更關注手機對我們大腦和整個社會帶來的更微妙的影響。
例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一項耗資3億美元的研究初步表明,兒童大腦在大量使用數字設備的情況下,可能確實會以不同的方式發育。對於我們這些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前大腦就已經發育成熟的成年人來說,大腦也很容易受到心理變化的影響。研究表明,我們越是離不開手機,就越難以深入、專注和概念化地思考,更不用說記住基本信息了。(我們中的一些人可能記得,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時代,我們的大腦能夠記住朋友的電話號碼和生日。)
吸引和分心定律
即使我們沒有使用,智能手機似乎也能發揮它們的影響。在一項研究中,僅僅存在智能手機似乎就會降低談話質量。另一項研究發現,即使關掉了手機,只要智能手機在場,關於短時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測試得分也較低。
這項研究的作者、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技術和認知專家阿德里安·沃德(Adrian Ward)說,“對那些最依賴手機的人來說影響最大。手機控制越多的事物,比如說社交、新聞、工作等等,你就越會被這個設備所吸引。”
他解釋說,僅僅是試圖抗拒這種吸引力,就會佔用大腦的認知資源。
智能手機甚至有可能犧牲基本的人類尊嚴。研究表明,智能手機可以阻止人們在大街上幫助陌生人,減少我們在候診室面對不熟悉人的微笑次數,甚至減少我們對陌生人、鄰居和其他人的信任。
“人們不會意識到自己實際上從休閒的社交互動中得到了很多東西。”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社會心理學家、幾項智能手機研究的作者科施塔特·庫什勒夫( Kostadin Kushlev)表示,“即使是在最適於用手機的時候,比如我們在候診室無聊的時候看手機,也可能會錯過其他東西。”
或許這並不奇怪,研究人員也開始將社交能力減弱(包括無法讀懂情緒或發起隨意談話)與使用智能手機聯繫起來。
“ 這些技能需要時間和練習,”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讓·特溫吉(Jean Twenge)說。她研究代際差異,目前的研究對像是“後千禧一代”,即出生於1995年或更晚的人。她將他們稱之為為iGen,這是第一代整個青春期都在用智能手機的一代人。
智能手機的興起
特溫吉注意到,智能手機流行的時間與青少年和年輕人中出現精神健康問題比例開始飆升的時間之間存在令人不安的相關性。
特溫吉說:“與此同時,面對面社交活動也開始急劇減少。”她補充說,她不能肯定智能手機是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無論是你從未見過的人,還是你的朋友和家人,與人面對面的相處都與幸福有關。”
當然,我們在社交互動方面的技能越低,我們尋找它的可能性就越小。這是一個自我延續的循環,可能會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後果,其中就包括接觸另類觀點的不斷減少。
缺乏信任或缺乏對他人及其觀點的理解,可能是智能手機分化社會的多種方式之一。自互聯網誕生以來,學者們一直擔心,用戶只會尋求能夠強化他們現有觀點的信息。現在,由於Facebook、Twitter和其他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的製造商向我們推送他們認為會吸引我們的信息,我們不再需要主動搜索那些信息。它只是從我們的手機裡湧出來,卡爾如是指出。
他說:“這顯然加劇了社會的兩極分化,人們的觀點變得越來越極端。”“我認為我們不能把這一切都歸咎於科技,但它肯定放大了負面趨勢的影響,這些趨勢正在對塑造社會產生更深層次的影響。”
“智能手機也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流媒體信息的影響。”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媒體效應研究實驗室聯席主任S·希亞姆·桑德爾(S. Shyam Sundar)表示,“我們的評論將變得更油嘴滑舌、更加原始、從而在網絡空間引發更多的惡意中傷和兩極分化。”
找到一個平衡點
這並不是說智能手機沒有很大的實用和娛樂價值。現在智能手機讓人們變得更加迷茫,但找到約會對象、與朋友、孩子和新聞保持聯繫卻更容易了。從某種意義上說,更多的人際關係就在我們的指尖。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神經科學家亞當·加扎利(Adam Gazzaley)說,“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在不放棄讓我們更具人性的情況下,從這個全球聯繫緊密的世界中獲得所有這些好處。”
對他來說,這意味著重新掌控我們如何使用這項技術。他正在合作開發智能手機技術,旨在改善我們大腦的功能。他的電子遊戲正處於FDA批准的最後階段,這將是第一個針對多動症的非藥物治療。
與此同時,維斯埃爾的實驗室正在為智能手機用戶測試一些簡單的干預措施,比如關閉即時通知、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旁邊、把屏幕調成灰度以降低吸引力等等。
2017年初,維斯埃爾對自己使用智能手機的後果非常擔憂,因此做出了大膽的舉動:他把自己最新款的iPhone換成了一台沒有互聯網連接的舊翻蓋手機。現在,他依靠電腦獲取新聞、社交媒體等信息。“我的工作效率更高了。我的社交互動很棒,我的心情非常好。”他還說,他很欣賞翻蓋手機的鍵盤是如何鍛煉他的大腦的。“也許這是安慰劑效應,但這對我來說真的很有效。”
“這有可能會放慢速度,”他補充道。“我們不一定注定要失敗,也不一定會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