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將聯合研製超重型火箭發動機俄專家:技術不賣就吃虧了
俄媒稱,俄羅斯航天工業的龍頭企業動力機械製造科研生產聯合體宣布將與中國人聯合研製超重型火箭發動機。不過,這個決定還需獲得俄羅斯政府的批准。據俄羅斯《觀點報》12月17日報導,明年或將成為中俄在火箭航天技術領域的突破之年。
(原標題:中俄將聯合研製超重型火箭發動機俄專家:技術不賣就吃虧了)
研發和生產火箭發動機的動力機械製造科研生產聯合體總經理伊戈爾·阿爾布佐夫12月7日透露了這一消息。他在設計局全體會議上宣布,對華合作已經具備了“實質性”。
他提醒,今年11月,動力機械製造科研生產聯合體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在珠海航展上簽署了研發和生產火箭發動機的備忘錄。
阿爾布佐夫表示:“我們將在互利共贏、不損害國家和企業利益的基礎上建立合作。”
報導稱,現在要看俄羅斯政府的態度了:批准或否決與北京在超重型火箭發動機上的合作。
令人好奇的是,阿爾布佐夫12月初在接受《生意人報》採訪時剛剛與上述合作劃清界限。他強調,“完全沒有做好向中國轉讓任何技術的準備”。他承認,技術轉讓是當下流行的合作方式,但“在火箭發動機製造領域並非如此”。難道他的看法在兩週內就發生了變化?
報導稱,中俄明年計劃簽署的合同金額不明。俄羅斯航天政策研究所科研負責人伊万·莫伊謝耶夫推測,這種立場的轉變與錢有關。不過,他並不擔心把技術“洩露”給北京。
這位專家對錶示:“技術是一種易腐品,今天還領先的技術過幾年就落後了。這種情況經常可見。”
莫伊謝耶夫說:“如果有國家開出令人滿意的價碼,我只能表示歡迎。或許,以前的價格不讓人滿意,現在,中國提出了合適的價格。這些技術現在很值錢。應該把它們賣掉。不賣就吃虧了。”
報導稱,或許,阿爾布佐夫起初說不願向中國出售技術根本就是撒謊。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瓦西里·卡申表示,對華合作的本質正是“出售”技術。這位專家發問:“我們捂著這些技術做什麼?這是論件的東西。全世界只有3個國家能製造重型運載火箭。中國人打算造超重型,那就讓他們造嘛。只要他們付錢,我們有什麼可損失的?”
他認為,阿爾布佐夫的表現與對華談判的特點有關,關於發動機的談判已經持續了近5年。卡申提醒:“從一開始,和中國人合作就是一個綜合性問題。這指的是我們要換回什麼技術。”他表示,北京需要我們的技術來製造未來的運載火箭,莫斯科則需要中國的技術來製造航天設備。雙方為此進行了“漫長、艱難、複雜的談判”。談判是否取得成果目前還不得而知。
卡申認為,關於發動機的談判,或許還有更大的合作項目正在討論中,但說不好是什麼項目。
報導稱,不排除這與中國正在加快發展的火箭航天計劃有關。眾所周知,國際空間站是以俄美為主的項目,中國沒有參與。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國研究小組組長瓦西里·米赫耶夫說:“中國正在建造自己的空間站。它將怎麼做,我們不完全清楚,但這方面已經有了成果。與北京在火箭航天計劃上開展合作對莫斯科非常有利,而且不僅是在經濟方面。要知道,這項合作可能打開通往中國空間站的大門,一旦陳舊的國際空間站出現問題,這將變得非常重要。 ”
這位專家提醒,國際空間站將於2024年退役,延期服役至2030年的意見正在討論中。
米赫耶夫說:“不排除莫斯科希望北京高抬貴手。俄羅斯人曾經拒絕把中國人帶進國際空間站。但現在,幫助他們製造超重型火箭理論上可以成為未來登上中國空間站的’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