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云- 騰訊雲的新盟友?
一方面谷歌對其總部所在城市加利福尼亞州有著巨大的開發計劃,另一方面其云計算正面臨著中國市場的桎梏帶來的業務全球化瓶頸。一內一外,一張一弛。谷歌剛剛在其“家鄉城市”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發布了大規模開發計劃,山景城市官員將在2019年初發起討論。
該計劃包括:
- 312萬平方英尺的新辦公室和重建辦公室;
- 400000平方英尺的社區零售空間;
- 多達8000套新住宅以及佔地超過14公頃的無障礙公共空間;
- 谷歌將與商合作,在其土地上建造多達6600套住宅單元,其中20%符合經濟適用房。
儘管亞馬遜那場浩浩蕩蕩的全美第二總部選址運動剛剛結束,引發關注也帶來吐槽,但谷歌依然高調地在此時宣布“圈地”,似乎也不太在意高價格土地以及日益擁擠的交通。
當然除了在大本營搞擴張,谷歌的全球化腳步也沒有停止,尤其是其數據中心的搭建日益火熱。
數據中心建設高歌猛進 但在中國區為“0”
目前谷歌的數據中心,在美國有9間、歐洲有3間、亞洲有2間,以及在南美洲有1間。通過整理資料得知,2018年以來,谷歌數據中心投建動作加速。
- 年初,谷歌透露將在本年度擴大其在美國的數據中心;
- 2月,谷歌首次透露其云計算收入:G Suite生產力應用和谷歌公共雲服務等產品每季度的營收約為10億美元。
- 7月2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發布的財報顯示,由於谷歌仍在為其云計算服務等產品建設數據中心,導致Alphabet最近一個季度的資本開支幾乎翻番。
- 8月2日,谷歌宣布將斥資3.5億美元在新加坡建立第三個數據中心,計劃於2020年啟動並運行。
- 8月15日,谷歌計劃斥資6億美元擴建其位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數據中心。
- 8月20日,谷歌宣布已經打造了一個專門的AI自動給數據中心降溫,計劃推廣給英國國家電網。
- 11月20日,谷歌宣布將斥資6.90億美元在丹麥弗雷德里西亞建立一個新的數據中心,預計2021年完工。
根據Synergy Research超大規模數據中心資本支出的最新報告顯示,AWS、谷歌、微軟、Facebook和蘋果公司是迄今為止在這方面支出最高的5家公司。
可見,儘管谷歌高歌猛進式地推進數據中心業務,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的雲計算市場——中國,卻成為谷歌的一塊心病,因為中國有著嚴格的雲計算政策以及跨境數據的管控,尤其外資企業在中國本土開展業務,合法合規是一項大考。
當然,對於谷歌搜索也同樣如此,儘管谷歌搜索引擎一直傳言要落地中國,但接二連三引發的反對的聲音以及道德準則,也在左右為難著谷歌的管理層,以至於谷歌CEO Sundar Pichai 在外界頻頻邀約的採訪中都含糊其辭的表述“蜻蜓計劃”連他都不清楚。
谷歌云略顯“失落”:AWS和Azure都入華了
實際上,谷歌云在中國市場的空缺,對於谷歌云本身來說,有些“滑稽”也有些失落。
全球來看,TOP級雲廠商中,AWS已經通過光環新網和西雲數據落地中國,微軟Azure則藉助世紀互聯藍雲在中國伸展開手腳,而作為美國本土第3大雲計算公司,谷歌云卻進入不了中國半步。
中國本土來看,TOP級雲廠商中,阿里雲 2015年就在北美建立了其首個海外數據中心並進入試運營,前阿里云總裁胡曉明明確表示“目前的阿里云不會暫停在美國的擴張”;騰訊雲2017年在美國矽谷開放了首個數據中心,目前在全球的可用區數量達到49個;金山雲2015年6月就在矽谷建立北美數據中心,與AT&T、Comcast、Verizon等多家運營商穩定互聯。
“儘管存在一些本地數據主權和監管問題,公有云更多意義上是一個全球市場。這是一個規模化的遊戲,成為市場領導者需要大量的持續投資、全球化部署和全球品牌。”權威調研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首席分析師John Dinsdale如此表示。
中國是第二大雲市場,但本土公司占主導地位,加上政策壓力,使得像谷歌這樣的外部公司很難展開大動作來參與競爭。
對於谷歌云的大船遲遲無法在中國靠港,同行或者說對手如何看待?此前10月25日的Microsoft Tech Summit2018上,有企業高管表示:
“落地中國這件事情,需要從技術、法律、渠道、商業模式和生態層面做準備,其實是不簡單的。微軟跟世紀互聯等於是鋪了這層路,現在別的外商(美商)基本上都是用同樣的模式,這就定義在中國要合法落地。微軟跟世紀互聯雙方喝了很多的苦水,因為這畢竟涉及企業跟政府、工信部、公安之間的互動,有一些關口沒過,基本就活不了。”
在這種背景下,谷歌云尋找一家中國的雲廠商來合作,是合理但也是不得不做的選擇。
騰訊雲在國內要做“跑車” 谷歌云要買票?
這次The Information爆料谷歌云合作的對像是雲計算業務風頭正盛的騰訊雲——騰訊剛剛在9月底宣布完成組織架構調整,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強化了騰訊雲的戰略地位。
騰訊云成為騰訊公司重要的TO B引擎。
在中國市場,BAT和華為、金山等公司佔據互聯網“半壁江山”,其旗下云計算業務也成為國內云市場主流。最新數據顯示,2018上半年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IaaS/PaaS/SaaS)超30億美金,其中IaaS市場增速再創新高,同比增長83%。其中,阿里雲和騰訊雲分別佔據43%和11%的份額。
騰訊2018年Q3的總收入為805.95億元,主要來自支付、廣告、雲服務這幾大塊,其中必須關注的是,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100%,首三季的收入逾人民幣60億元——這是騰訊首次在財報中公佈雲服務的收入。
在多個季度的財報中,騰訊都提到“繼續投資以加強雲服務”、“加大雲業務和AI技術的投資”、“擴充我們的雲基礎設施”等字眼。
從印度孟買到俄羅斯莫斯科,從泰國曼谷到日本東京,騰訊云不斷加速全球化擴張。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全球化的擴張,相較阿里雲還是慢了半拍,相較AWS更是有著2-5年的差距(這個差距也是AWS CEO Andy Jassy對AWS的固定地位最新認知)。
因此,真正實現雲業務的雄起,勢必要找到新的商業模式,也必須與阿里雲策略不用,因為經驗是無法被壓縮的,經驗探索需要的是時間而不是先進的算法。
當然,此前谷歌云也被傳出與浪潮雲合作落地事宜,但其實本質一樣——騰訊雲和浪潮雲這兩家都是目前追趕阿里雲的強有力選手,並且兩位創始人(騰訊的馬化騰和浪潮的孫丕恕)都是中國的優秀企業家,其中馬化騰還是全國青聯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而孫丕恕也還是連續四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些政治條件對於谷歌云來說非常重要。
谷歌云CEO新老換屆 中國政策會變嗎?
The Information的文章裡,只是略微提及合作模式:谷歌云將為中國客戶提供從管理到分析到網絡安全等任務以及G Suite套裝等,騰訊的中國客戶在出國時也可以使用谷歌云。
但其他細節沒有多談。
截止發稿,騰訊雲的回應依然是“ 還不知情 ”。
眼下,谷歌云CEO Diane Greene即將離職(任期至2019年1月)。在她任內傳出的谷歌云入華的消息,會不會在最後一個月坐實?或者說是她在谷歌云最後一個重要動作?Diane Greene堅信的是“雲服務行業還處於早期階段,前面還有很大的發展機會”——這是不是谷歌云在中國的機會呢?
她的繼任者是在甲骨文度過了22年時光的Thomas Kurian,Kurian深知在TO B市場上合作共贏,也不失為推動谷歌云尋求中國廠商合作的一個有利因素。
最後提一個Gartner的調研結果。在2017年,谷歌佔據了全世界雲基礎設施市場的3.3%,這個數據上,AWS為51.8%,微軟Azure為13.3%,阿里雲為4.6%,IBM為1.9%——數字冷冰冰,差距實打實,這場看不到硝煙的戰爭在未來幾年將一直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