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剖析信息傳播的陰暗面催生假新聞與極端意識
拋開政治立場或意識形態,很多人可能覺得,世界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地兩極分化。英國華威大學心理學系Thomas Hills教授發表的一項有趣的新研究表明,最近一段時間,世界各地的邊緣極端主義和錯誤信息的傳播,呈現了加速的趨勢。部分原因是,隨著觸手可及的信息的大量湧現,人們卻難以對其進行有效處理。
研究作者、心理學教授Thomas Hills(圖自:華威大學)
過去十年裡,數字技術讓數十億人獲得了即時的、巨量的信息訪問能力。一方面,這催生了奇蹟般的機遇;另一方面,技術進步的黑暗面,在於它提出了“人類是如何處理信息的”深層思考。
當我們面對信息豐富的環境時,自然要過濾掉某些事情。數十年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有趣的模型,解釋了我們是如何分配’有限的注意力’的。
然而華威大學心理學系Thomas Hills教授在一篇新文章中寫到:“隨著數字技術的湧入,我們正面臨著’注意力瓶頸’——不得不趟過由巨量信息組成的汪洋大海”。
Hills 認為,當面對大量信息時,人們本質上會依靠一系列’偏見’來篩選數據流。Hills 將這一過程稱作’認知選擇’—— 表明其以’自然選擇理論推動生物進化’的相同方式,去推動信息的發展。
推動認知選擇的,有四個主要因素,使我們傾向於信息傳播中最負面的相關結果。第一種力量,是對信息的偏見。
Hills 表示,對負面信息敏感度的增加,是進化的一個基礎。在過去,這種消極選擇,能夠很好地為史前人類服務,讓他們在特定的’權衡利弊’的場景中,作出更加謹慎的選擇。
然而到了21世紀,這種趨勢常常讓我們將風險過度放大,讓信息失去了平衡、讓負面信息更快速地傳播。第二個因素,是在確認眾所周知的想法時的認知偏差。
Hills 稱,這個過程促使我們過濾掉與當前信念不一致的信息。人類傾向於信任趨勢一致的信息,但這點又被現代技術加以放大。
社交媒體使我們能夠更加輕鬆地組成各種志同道合的群體,主導這些系統的算法,能夠放大對可信信息的接觸、同時屏蔽那些令人感到不愉快的部分。
對社會共識的偏好,是影響認知選擇的第三個要素。從本質上講,這個過程描述了我們傾向於類似的群體協議,並且通過模仿他人的行為,來穿越不熟悉的環境。
另一方面,在21 世紀的社交媒體世界中,這一過程導致人們在沒有單獨評估大量信息的情況下,選擇了問題的’次優’解決方案。
最終,Hills給出了有力的證明——所謂認知選擇,就是人類在模式識別時的偏好。簡而言之,我們擁有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鎖定適合預定目的的虛假模式、及其相關性。
Hills 指出,最能利用認知選擇過程中這幾大特點的信息,將不可避免地在群體傳播和影響力上更勝一籌。
所有這些,都有助於解釋當今世界的許多極端分歧—— 從虛假新聞、到邊緣陰謀論的主流化。
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心理科學展望》(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上。原標題為:
《The Dark Side of Information Proliferation》
《信息傳播的陰暗面》
[編譯自:New Atlas ,來源:University of Warwi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