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EE專家:全球首個霧計算標準已發布將為智慧城市發展注入新動力
近年來,移動通信網絡和物聯網應用正處高速發展期,基於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服務日益豐富,從方方面面影響著企業商業運營模式乃至人們每一天的工作生活方式。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設備被此,“霧計算”技術應用而生。
IEEE會士、全球首個霧計算實驗室負責人楊暘博士在近日的IEEE年度媒體交流會上向我們介紹,霧計算能夠充分利用網絡環境中分散存在的計算、存儲、通信和控制等能力,通過資源共享機制和協同服務架構以實現更短的服務響應時間、更強的本地化計算能力、更少的數據傳輸負載、更安全的分散式服務架構、以及更快更精準的分析、決策和控制。
楊暘博士談到:“在數字化和信息化全面發展的智慧城市中,從產業領域的工業控制系統、智能電網、物流系統,到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無人駕駛、智能服務機器人,人們對數據處理和決策的速度要求會越來越高。在霧計算技術的加持下,生產效率和用戶體驗都將被大大提升。”
他表示,火災救援機器人就是霧計算應用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機器人進入救援現場,第一步要做的是激光掃描現場地形,然後進行數據處理,建立現場地圖,最後才能進行搜救行動——如果完全靠機器人自己來處理這些任務,就會浪費寶貴的電池電量和救援時間;如果傳送到雲端進行處理,又難以及時作出響應和決策。這時,在救援現場附近臨時佈置的霧計算節點,就可以發揮及時響應、提供更強大信息處理能力的作用。
“每一臺本地化智能聯網設備都可以成為潛在的霧計算節點,比如智能手機、智能電腦、智能汽車,”楊暘博士解釋到,“當前,霧計算的研究和標準化工作剛剛起步,我們正在努力推動解決如何在霧計算節點之間建立信任關係,如何推動節點間的充分資源共享與復雜任務的公平分配,如何在雲、霧、邊緣等多層次架構間實現高效通信和緊密協作。”
作為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人員組織,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一直致力於推動科技創新,通過不斷推動前沿技術的發展與應用,造福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霧計算領域,IEEE在2018年8月發布了全球首個霧計算參考架構的國際標準(IEEE 1934),並積極推動霧計算節點設備。作為IEEE會士,楊暘博士在2018年6月組織了全球首次IEEE霧計算暑期班,並通過實施霧計算實驗室的多個項目,不斷推進霧計算技術在智能駕駛、機器人、智慧樓宇、智慧電網等多領域的應用。
楊暘博士表示:“可以預見,隨著霧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成熟和普及應用,智能物聯網將越來越便捷、高效,霧計算將和雲計算互補協作,為每個人提供觸手可及、無處不在的智能服務,為萬物互聯的智能城市注入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