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遠親”體型賽大象”直系表親”小且像鼩鼱
三疊紀時期生活著一種又大又壯的哺乳動物的遠親生物,但它們並不是恐龍,它們非常接近哺乳動物。這種超大體型食草動物令古生物學家十分震驚,並改變著我們對動物進化史的認識。這種難以置信的動物被命名為“二齒獸”是哺乳動物的遠親物種,這們生活在2.37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這是恐龍生活的三個時期中的第一個時期。
二齒獸考古發現證實,除了恐龍之外,其他動物也能形成龐大體型,但是該物種最終滅絕消失。對於原始哺乳動物遠親物種,事實剛好相反。
波蘭科學院古生物學家托馬茲·蘇萊賈(Tomasz Sulej)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格熱戈日·涅德威茲基(Grzegorz Nied wiedzki)發現一具異常巨大的二齒獸骨骼殘骸化石,這些骨骼化石是在波蘭南部利索威斯地區沙泥岩層中發現的。2008年,研究人員發現一根56厘米長的二齒獸股骨後,意識到這是一種體型較大的動物。然而,蘇萊賈和同事發現的二齒獸骨骼化石更大,其股骨長度超過80厘米。
涅德威茲基說:“獲得這一考古發現之後,更加清晰地表明我們正在研究一種體型巨大的遠古物種。我們認為這是三疊紀歐洲地區最意想不到的考古發現之一,誰會想到這裡會發現接近大像大小的哺乳動物遠親物種化石證據?”
事實上,類似大象體型的二齒獸體重達到9噸,這種四腿遠古動物正在改寫進化歷史。研究人員認為,恐龍並非三疊紀時期唯一生存的大型動物。
需要明確的是,二齒獸並不是真實哺乳動物,正如涅德威茲基所解釋的,它們是已滅絕的非哺乳類獸孔目動物,二齒獸是哺乳動物姊妹系物種,它們更像我們的遠親物種,就像猴子是人類的遠親物種一樣。
據悉,二齒獸化石已在非洲、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地區挖掘發現,但是它們的體型較小,僅有狗一般大小,它們的前肢向身體兩側伸展,類似於蜥蜴。但是目前在波蘭境內發現的二齒獸化石卻不同,它們更大,暗示著它們是四腿直立行走動物。
英國愛丁堡大學古生物學家史蒂芬·布魯薩特(Steve Brusatte)說:“我第一次聽說二齒獸骨骼化石是在十年前,當時我在波蘭工作,那時我和同事們一起尋找恐龍化石。”
大家對發現的這種巨大骨骼化石並不理解,這比之前三疊紀時期發現的任何二齒獸骨骼化石都大。科學家一直期待從這些巨大骨骼化石中獲得新發現,儘管這一過程非常煎熬和痛苦,但是非常值得等待,因為它是近年以來最令人震驚的考古發現之一。
布魯薩特稱,這項最新發現顯著之處在於,哺乳動物的這種非常古老遠親物種呈現類似的進化特徵——龐大的體型和柱狀肢體,就像幾千萬年之後出現的哺乳動物一樣。在這些巨大骨骼化石被發現之前,我們曾認為,2.52億年之後二疊紀末期物種滅絕事件之後,地球上大約90-95%的物種滅絕消失,期間恐龍家族開始崛起,一些恐龍物種體型非常龐大。但是這項最新發現無疑否定了我們的想法。
二齒獸與具有超大體型長頸蜥腳類恐龍出現在同一時期,但是最新發現的二齒獸物種體型較大,是之後1.5億年哺乳動物也無法達到的龐大體型。科學家對二齒獸骨骼化石進行細緻分析表明,它的站立高度為2.6米,體長4.5米。它的體重達到9噸,比現代大象稍重一些。
研究人員在二齒獸化石附近發現植物、兩棲動物、恐龍和其它早期哺乳動物遠親物種的骨骼化石,暗示這些生物是生存一起,或許二齒獸生前吃短葉杉樹葉,這是類似樹的裸子植物,以及一種叫做鱗羊齒的蕨類植物種子。二齒獸生前棲息在一個相對平坦的河邊,周圍生長著稀疏植被。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一種恐龍的痕跡,它與北美腔骨龍十分相似,體長兩米的掠食性恐龍。在現今波蘭境內的三疊紀時期,當時的頂級掠食者是Smok,在波蘭語中的意思是龍,它是一種雙腿直立行走、體長6米的食肉動物。
涅德威茲基說:“但對我而言,這是最令人興奮的考古發現,我們還發現人類的’直系表親’,一種體形小且像鼩鼱的原始哺乳動物,它們生活在巨型二齒獸的腳下。很明顯,三疊紀晚期出現二齒獸的條件已經具備,但是為什麼該物種會滅絕消失,而大型恐龍卻從此崛起,這仍是一個亟待揭曉的謎團。”
他補充稱,恐龍在進化競賽中獲勝,二齒獸走向滅絕,同時,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下孔類動物(較早期哺乳動物)生活在恐龍的陰影之下。在恐龍滅絕之前,這些早期哺乳動物已顯露出未來它們的發展趨勢,它們勢必取代恐龍家族,就像恐龍取代二齒獸一樣。
二齒獸並非一夜之間出現或者消失,因此科學家可能會發現不同年齡段的二齒獸骨骼化石。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不確定最新發現的骨骼化石標本是一具成年體還是幼年體,因此需要進一步發現標本有助於澄清這一問題。
布魯薩特說:“二齒獸在三疊紀時期擁有自己有趣的故事,它們種類繁多,進化成功,具有統治地位,它們與最早期的恐龍物種生活在一起。三疊紀時期並不僅僅是恐龍崛起的時代,或許人們可能獲得新的化石發現,尤其是在波蘭地區,亟待有更多的考古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