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mo One 正式上線,它真的不是倉促上馬的半成品?
在許多人看來,自動駕駛汽車的開發是一場超級競賽。不過在開始比賽之前,最好劃一條在終點線,事實上業內還沒有哪家公司對於終點線有清晰的概念。如果說獲勝的標準是看誰首先推出功能和經濟上行得通的終端產品,那麼Waymo是當之無愧的大贏家,而Waymo One就是其中的撒手鐧。不過,Waymo也尚未穩操勝券,領跑十年的它也尚未做到盡善盡美。
Waymo One,是Waymo 自動駕駛打車服務的產品,美國時間本週三它終於在鳳凰城落地了。
你可以將它看作是Uber 或Lyft 的競爭者,只不過駕駛員換成了機器而已。事實上,包括Uber 和Lyft 在內的共享汽車公司都在積極投入研發自動駕駛汽車或系統。因為唯有將人類駕駛員“踢出局”,才是此類服務盈利的唯一法門。當然,Waymo One 的上線也意味著,其他廠商都落後了。
雖然歷史意義重大,但Waymo 並沒有大張旗鼓的搞產品發布會,測試服務向正式服務的過度也非常低調。不過,這也是因為Waymo 自己有“難言之隱”,即使用戶能在Android 和iOS 應用商店下載到“Waymo One” 的應用,暫時也未能動動手指就可以享受到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服務,有幸乘坐這些精密機器的只有一小部分“被選中”的乘客。據悉,Waymo One 上線後,乘車的還是早期乘客項目的參與者,Waymo 甚至還要在這些人中進行一些篩選。
那麼,現在的Waymo One 到底是一場營銷活動?還是真槍實彈的公共服務呢?這個問題好像怎麼理解都可以。說它是營銷活動沒問題,因為Waymo One 離向全民提供服務還有一段距離,其開放程度甚至還不如早期的Gmail。更重要的是,Waymo One 的車隊只能在鳳凰城郊區活動,即Tempe, Mesa, Gilbert 和Chandler 四個區域。
說它升級成了公共服務也沒問題,因為雖然乘客數量有限,但大家已經不用再遵守保密協議,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和盤托出了。看來,Waymo 對自家的服務確實信心十足。
(*雷鋒網注:圖片來自網絡)
App 使用體驗如何?
說實話,Waymo One 的App 在使用感受上,和Uber 或Lyft 沒有任何區別。只需開放定位並輸入你的目的地,App 就能預估出整個行程的距離和乘車費用。
不過, Waymo One也有些關鍵的區別。比如,乘客得詳細描述在哪上車和在哪下車——精確哪條街道的路邊,甚至精確到停車場的某個位置。當然,App也會給你推薦最佳上車點。
其實Uber 和Lyft 也在做類似努力,比如機場的專用上車區。不過,Waymo 力求精確原因不同,因為乘客不可能像和人類司機那樣和虛擬司機進行互動溝通。
當乘客到達預定上車點,Waymo One App 就會顯示出路徑規劃和價格。比如路程大概15 分鐘,車費大約7 美元。點擊同意後,乘客就會看到熟悉的畫面,它會告訴你車輛現在的位置和到達時間。
有一點Waymo One 令人非常欣喜,那就是用戶不會等車等太久。筆者試了幾次都發現,確認下單之後車輛馬上就啟動了。等車輛到了,只需打開車門坐進去然後點擊那個顯眼的巨大藍色按鈕就能出發了,車輛按鈕還都設置了貼心的盲文。
(*雷鋒網注:圖片來自網絡)
乘坐體驗如何?
筆者試坐過很多自動駕駛原型車,Waymo One 的體驗確實是最棒的。可以這麼說,在短暫的體驗過程中,Waymo One沒有讓我感覺到它們是倉促上馬的,一切都準備妥當,井然有序。
也就是說,雖然Waymo 的機器人司機並不完美,但它們開車還是讓我有十足的安全感,至少比一些魯莽的Uber 或Lyft 司機好得多。
上車之後,Waymo One 的自動駕駛汽車很快就并線駛入主路。鳳凰城郊區對自動駕駛汽車來說絕對是個寶地,這里道路寬闊且標線清晰,沒複雜地形和多變的天氣。不過,不同區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而且在路上車輛還得注意行人和自行車。
好在,Waymo One 在遵守交通規則方面絕對是模範。車輛需要變道前,就會告知其他人自己行車的意圖,隨後順暢的完成變道。急性子的人可能會覺得自動駕駛汽車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完全沒有必要,但看到整潔乾淨且舒適的車廂,體驗到順暢的駕駛,就不會覺得多等那幾秒鐘是浪費了。
一天的體驗快結束了,當筆者準備給Waymo One 打滿分時,它卻突然在回程來了一腳剎車,當時車輛正在以40 英里/小時的速度巡航。在車輛猶豫了一段時間後,再次加速回到正常狀態,這點相當令人困惑。
不過,車上屏幕給出的解釋更加讓人滿腹疑惑。原來車輛傳感器發現路口有車稍稍探出了頭,車載系統擔心繼續行駛會發生碰撞。事實上,乘客根本沒發現那輛車。
有人會說,這樣開車是不是太小心謹慎了?不過我認為這是正確的做法。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注:圖片來自網絡)
乘客反饋如何?
大部分人都習慣了駕駛座上有人掌控車輛的感覺,因此第一次坐上Waymo One 的自動駕駛汽車,會有在玩滑翔傘,而且還是沒帶護具的情況。同時,司機身體語言的缺失也會讓乘客稍感不自在。
針對這兩個問題,Waymo 都有解決方案。首先,Waymo 召回了“半下崗”狀態的安全司機,他們依然要行使測試階段的那些職責,監控並在緊急狀態下控制車輛。其實將安全司機送回駕駛席並非Waymo 不自信,它們曾將安全司機安排到後座去,但乘客覺得方向盤後沒有人還是會緊張,因此Waymo 乾脆又讓安全司機回了老位置。
Waymo 產品主管Daniel Chu 表示:“這樣的增量處理很有必要,它是乘客舒適性的來源之一,更利於新乘客接受自動駕駛汽車。”除此之外,Waymo 的車輛狀態顯示能顯示車輛視野,緩解他們的緊張。
需要注意的是,Waymo 的交互界面極為清爽簡潔,在屏幕上其他車輛都顯示為藍色盒子,而行人則有高亮的白底色,只需瞟上一眼,你就能了解車輛的大致狀態。同時,如果出現特殊情況,比如急剎車,屏幕上還會對問題做高亮處理,給乘客充分的知情權。
(*雷鋒網注:圖片來自網絡)
離完美還有多遠?
Waymo One 的體驗相當好,不過,這並不意味著Waymo One 已經十全十美,它們的早期乘客項目其實還在繼續。下一步就是擴大運營範圍並增加更多車型選項了(比如未來會加入的捷豹I-Pace)。未來,Waymo One 會走進舊金山灣區,不過其發展軌跡還會遵循鳳凰城模式。
很明顯,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衝刺。這場比賽可能永遠不會結束,自動駕駛汽車只會越來越好。多年之後當我們回過頭來看,恐怕會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如果沒有終點線,可能永遠無法選出這場競賽的勝利者,就階段而言, Waymo 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自動駕駛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