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科技競爭的優勢來自於海量數據
CNBC網站最近發表文章稱,中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之所以擁有數據,是因為中國人口眾多,而且更願意分享數據,這為中國科技企業帶來了海量數據,有利於它們開發尖端金融技術和人工智能(AI)等最新技術。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中國擁有14億多人口,佔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美國人口的四倍。
他們中有許多人每天都在分享醫療記錄、支付餐費、通過網絡登錄銀行賬戶,其規模之大是歐洲或美國所未見的。
本週,在CNBC主辦的“東西方科技對話(East Tech West)”論壇上,許多首席執行官、投資者和頂尖科技領袖都提到了一個共同話題:數據是當今時代的黃金,在中國尤其如此;中國在科技競爭中的優勢源於海量數據,更重要的是公眾分享數據的意願。
美國創投基金500 Startups大中華區主管楊珮珊(Edith Yeung)指出:“因為擁有如此多數據,中國是如此令人感興趣。”
她說:“我認為,很多中國人都感到自豪,因為我們的人口規模是如此大,足以在人工智能(AI)方面與美國競爭。我認為,在中國,目前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 ”
楊珮珊表示,中國民眾在數據分享上的這種意願,將幫助渴望擁有數據的公司,這些公司正尋求升級和推出新的AI項目。
中國的科技公司,無論大小,都在利用這一數據金礦。全球科技倡導組織(Global Tech Advocates)、倫敦科技倡導小組(Tech London Advocates)創始人魯斯·肖(Russ Shaw)通過電子郵件向CNBC表示,中國企業正在收集“前所未有的大量數據,這是歐洲和美國所不能比的。先進技術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使得這個國家可以利用其巨大人口所蘊含的力量。”
這使中國民眾對待數據分享的態度與西方有些不同的。霍莉·懷特(Holly White)是曾在北京工作的英國公務員,現在是國際知識產權諮詢公司羅思(Rouse)的高級顧問。她通過電子郵件向CNBC表示,中國目前的“社會結構”,讓中國公民“接受私人企業和政府參與他們生活上的模糊界線”。
中國政府一直在緩慢推出有關數字化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的指導方針,該體係將對公民的行為進行排名,給予他們一個“社會誠信”方面的評分,類似於金融系統的信用評價。據報導,該將於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目前已有大約30個地方政府正在收集數據。
魯斯·肖指出:“事實證明,這些海量數據的收集在許多領域都是有益的,尤其是在發展尖端金融技術和人工智能的能力方面。中國政府也迅速認識到大數據的潛力,正推動其智慧城市項目,並利用這些信息提高能源效率,以及通過減少污染水平來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
懷特補充說:“人們在分享個人數據方面不再有那麼多顧慮,尤其是當這些數據被視為對他們的生活有益,或能讓他們利用最新技術時。”
以面部識別技術為例
基於科技公司收集的歷史數據,中國消費者可以通過平台獲得從在線支付到訂餐等一系列服務,一直是最新技術的快速採納者。一個例子是,中國在日常生活中也採用了面部識別軟件。
從幫助警方在幾萬人的人群中識別和逮捕逃犯,到AI公司在大型LED屏幕上公開顯示違規行人的面孔,這項技術在中國已被廣泛應用。肯德基中國在百度的幫助下,於2017年9月推出了一種“微笑支付”面部識別系統,顧客可利用這一系統完成訂餐。
百度目前正在試驗?AI技術,但它不起眼的開局揭示了早期資本玩家是如何牢牢控制數據統治權的。早在2000年,風投家符績勳(Jixun Foo)就投資了百度。如今,百度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搜索引擎。
符績勳在“東西方科技對話(East Tech West)”論壇上表示:“當我在2000年投資百度時,我不確定谷歌是什麼。我以為它是一家B2B(企業對企業)服務。我說過,信息服務有需求,而搜索有價值。這是基本的觀點。”
自那以後,中國的科技版圖發生了很大變化,已擁有幾家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以及百度。這三家互聯網巨頭髮展的規模是如此之大,以至於它們目前在中國科技行業的各個領域均佔據著主導地位,投資範圍從電子遊戲、無人駕駛汽車到媒體公司等。
根據楊珮珊撰寫的《中國互聯網報告》,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總共投資了400多家公司。這意味著,幾乎所有的大數據都由行業巨頭控制,這使得小型初創企業很難掌握這些數據。
專注於AI的區塊鏈平台鉑鏈(Bottos)創始人宋欣(Xin Song)向CNBC表示,打破這種控制並提供數據隱私解決方案可能依賴於區塊鏈技術。
他說:“有了區塊鏈技術……人們可以提供這些數據,而且隨著未來數據使用的可追溯性和更高透明度,世界各地和區塊鏈社區的人們(將)願意貢獻他們的個人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