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根型頸椎病,僅1%的患者需要手術,確定不是你?
來源:骨病一點通(ID:gubingydt),已獲授權
神經根型頸椎病系指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性病理改變所導致神經根受壓,引起相應神經分佈區疼痛為主臨床表現的總稱。
在其病因中,頸椎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是頸椎病發生髮展病理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原因。 在此基礎上引起一系列繼發性病理改變,如椎間盤突出,相鄰椎體後緣及外側緣的骨刺形成,小關節及鈎椎關節的增生肥大,黃韌帶的增厚及向椎管內形成皺摺。都可能刺激或壓迫椎管兩旁的頸神經根,引起上肢包括手指的疼痛、麻木和肌力減退等症狀。
本病好發年齡為40~50歲,以男性居多,發病過程多為慢性。通常為單根神經根受累,也可由多節段病變致兩根或多根神經根受壓。頸椎病變主要見於頸4~5以下,以頸5、頸6與頸7神經根受累最為多見。
臨床症狀
1、頸部症狀
因髓核突出所致者,由於局部竇椎神經直接遭受刺激而多伴有明顯的頸部痛、椎旁肌肉壓痛及頸部立正式體位。頸椎棘突或棘突間的直接壓痛或叩痛多為陽性,且這些表現尤以急性期為明顯。如系單純性鈎椎關節退變及骨質增生所致者,則頸部症狀較輕微,甚至可無特殊發現。
2、根性痛
根性痛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最重要的臨床表現,有時甚至是唯一的臨床表現。
由於多為單根神經根受累,疼痛常局限於頸、胸或上肢某一特定區域。頸椎旋轉、側屈或後伸可誘髮根性痛或使其加劇。與根性痛相伴隨的是該神經根分佈區的其他感覺障礙,其中以手指麻木、指尖感覺過敏及皮膚感覺減退等為多見。
3、腱反射改變
即受累脊神經根所參與的反射弧出現異常早期呈現活躍,而中、後期則減退或消失,檢查時應與對側相比較。單純根性受累不應有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反射,則表示脊髓同時受累。
4、根性肌力障礙
上肢肌力減弱為運動神經受損引起的症狀,表現為病人持物時費力,部分病人持物時易脫落。肢體骨骼肌由2根以上的神經共同支配,單獨神經受損表現為輕度肌力減弱,主要的神經根受累可出現明顯的運動功能障礙。
5、手指麻木感
臂叢神經根部不同病變部位引起不同的疼痛區:
- 頸5神經根病變,其疼痛區為三角肌分佈區;
- 頸6神經根病變,其向三角肌部及前臂橈側及拇指放射;
- 頸7神經根病變,沿上臂及前臂後方向中指放射;
- 頸8神經根病變,沿上臂及前臂內側向無名指、小指放射。
治療方法
1、非手術治療
神經根型頸椎病以非手術療法為主,98%以上的病人可以治癒或好轉。牽引療法再配合合適的頸圍制動及止痛解痙類藥物如索密通等有明顯效果。手法按摩亦有一定療效,但應請富有臨床經驗且操作輕柔的正規醫師治療。切忌粗暴操作,否則容易引起意外,尤其是頸椎椎管狹窄和以骨刺增生為主的病人更要小心。
2、手術治療
目前,手術病人僅占此型的1%左右,凡具有以下情況者應考慮手術:
- 經正規非手術療法3個月以上無效,而且在臨床表現、影象學檢查所見及神經定位檢查一致的病人;
- 進行性肌肉萎縮及劇烈疼痛而診斷明確者;
- 非手術療法雖然有效,但症狀反覆發作,影響工作、學習和生活者。
圖1:術前矢狀位核磁 圖2:術後矢狀位核磁
術式以頸前路側前方減壓術為宜,不僅療效佳,且對頸椎的穩定性影響不大。對伴有椎節不穩或根管狹窄者,亦可同時選用椎節間界面內固定術,將椎節撐開及固定融合。
通過椎板從後方切除或刮除椎體側後方的骨性致壓物,但此種術式難度較大,且易誤傷,非有經驗者不應選用。也有少數專家採取後路椎間盤鏡下髓核摘除術進行治療,手術創傷比較小,短期效果也不錯,遠期尚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