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龍家族秘史:科學家找到演化鏈上的關鍵“拼圖”
2023年5月,加拿大卡加利大學古生物學家在蒙古科學院研究一組距今8,500萬年的腿骨化石時,發現其可能屬於暴龍類的關鍵祖先物種。這個新物種被命名為「Khankhuuluu mongoliensis」(蒙古語意為「龍王」),體型僅為雷克斯霸王龍的一半,具有細長的頭骨和身軀。

研究顯示,Khankhuuluu填補了暴龍進化史的重要空缺。約1.45億年前,暴龍類還是小型掠食者,生活在更強大的異特龍陰影下。但到8000萬年前,它們體型增長近十倍,成為頂級掠食者。卡加利大學的研究團隊認為,Khankhuuluu可能是連接早期小型暴龍與後期巨型霸主的「缺失環節」。



暴龍的擴散路徑也被重新勾勒出來。約9000萬年前,類似Khankhuuluu的恐龍從亞洲進入北美洲,其後代逐漸演化出多樣化的暴龍類。約7800萬年前,部分暴龍重返亞洲,形成兩類分支:一類纖細小型,一類粗壯巨型。其中一隻大型亞洲暴龍約7,000萬年前再度遷回北美洲,最後演化出雷克斯霸王龍。這個結論與《皇家學會開放科學》近期刊登的研究相互印證,挑戰了霸王龍純屬北美恐龍的傳統認知。
這項發現不僅完善了暴龍家族樹,也為理解白堊紀頂級掠食者的崛起提供了新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