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新能源車都要貼冰箱上的能源效率標示了?
大夥兒買空調、冰箱、洗衣機的時候,一定看過這張神秘的紅綠貼紙。這其實就是家用電器的能效分級標識,像脖子哥這麼顧家的男人,都是照這個標識來挑電器的。不管最後能省多少電,反正吃不了大虧。

但現在,逆天的事情來了,能源效率標誌可能也要貼在新能源汽車身上了。
前幾天何小鵬發了一條微博,說自己旗下的P7+ 和MONA M03 都拿到了一級能源效率認證。這玩意兒和電器上的能效標識幾乎一毛一樣,從綠到紅,一共分成了五級,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細分了行車、空調、驅動、補能這個鐵人四項。

而後沒多久,樂道也發布了這個消息,L60 也是四項全優的一級能源效率車型,還附上了一張證書。

但問題是,這玩意到底是哪出來的?
脖子哥追根溯源研究了一會兒呢,發現是這麼回事。
這個電車能效評級不是來自評估家用電器的中國能效標識管理中心,而是出自另一個機構-中國汽車能源效率開發與檢測認證聯盟(簡稱能耗聯盟)。
說實話,就算業內人士,估計也對這個聯盟不熟,因為它是去年9 月才成立,主要成員是倆,一個是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汽研),另一個是中國品質認證中心有限公司。

大夥兒別看這裡有個中國汽研,它其實不是咱們想的那個中汽研。要知道,中汽研的全名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也就是批發C-NCAP 五星的那個機構,而中國汽研是一家上市公司[601965] ,更多是給行業或企業提供諮詢和標準。
所以這份電車能源效率評級,並沒有像電器能效評級一樣有那麼強的權威性,將來也不會強制要求所有車企,評分較低的車型完全可以不認可這個結果。
不過,也不能一棒打死,說這份能效分級就沒有意義。我們先看看這個能效聯盟到底測出了啥,又是怎麼測的。
到目前為止,能耗聯盟測了12 款車型,具體結果就在下面這個表。

這個能效分五個等級,1 到5,數字越小代表越好。我這一眼下去,12 個車都是1 級和2 級能效,表現的還都挺好。
也分了行車、空調、驅動、補能四個大類,想要全拿四個1 級也不容易,除了小鵬、樂道那幾個車,四項全拿到1 級的還有大眾ID3、ID4.X 和極狐阿爾法T5 ,另外多多少少都有點小毛病。
最尷尬的算是豐田bZ3,12 款車裡,就你一個整車2 級,四項裡有三項2 級,和這些車放一起,不得腳趾頭扣地?

但話說回來,這玩意兒是怎麼測出來的,其實是個謎。例如速度跑多少測行車能效,沒說。空調多少度測空調能效也沒說,就只給個結果,有點懵。
根據能耗聯盟的說法,他們這套東西是按著中汽中心那邊的一套客觀的分級標準搞的。
例如《純電動車動力系統能源效率限定及能源效率等級》寫了很具體評級方法,要達到1 級,就需要穩態效率在80% 以上,瞬態效率在84% 以上。關於驅動能效,應該是按著GB/T 36980-2018 《電動車能量消耗率限值》來的,這裡規定了不同整備質量下,電車能耗的上限。

但是上面這些標準或是國標,其實是需要車企在造車的時候就把這事做好。
所以,我覺得這次能效分級這個事,沒準是想像當年家電能耗分級那樣,讓消費者買車的時候能夠直觀的知道這個車能效表現咋樣。
就像之前何小鵬說的,他早些年買冰箱的時候,被高能耗冰箱給坑了,所以他想到讓汽車也貼個這玩意兒,以防大家買錯。

不過,對家電來說其實還有另一個目的,就是希望透過能源效率分級,把標準落實下去,以達到整頓產業的角色。
例如空調產業有一個非常簡單、具體的能源效率國標,也就是GB 21455-2019 《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
對於熱泵型空調來說,要達到1 級能效,就需要在一定功率的前提下,達到對應的能效比,例如製冷量小於4500W ,能效比要大於5 。這代表你每用1 度電,必須搬運5 kWh 以上的熱量。

但過去有許多空調廠商宣傳「 能源效率比突破XX 」 、「 比傳統空調省電XX% 」 等等,由於缺乏更具體的監管,以至於廠商自行標註的能效,甚至要比實際虛高30%-50% 。宣傳口徑不統一,看參數又不太容易看得懂,所以大夥兒很容易被虛假行銷口號給坑了。
而做成能效分級,一方面,是把看不懂的參數簡單餵給大家,另一方面,也是強制統一標準,這樣虛假宣傳就無處遁形。
特別是一些地方推出政策,補貼高效能產品,三級以下禁止販賣等。所以在分級體係出台後,倒逼空調企業技術升級,低階產品也就被迫退市,市面上就逐漸看不到三級以下的產品了。

但是說回汽車業,其實基本上已經不存在「假行銷口號」這種現象了。因為國家早在車企造車的時候,就把這個事用標準和國標卡的死死,缺乏像當年家電業一樣的背景。
例如咱們最關心的就是驅動能耗,它已經有比較嚴格的測試標準和參數,例如最常見的是CLTC 和WLTC 標準下的百公里電耗,雖然這個參數和咱們實際使用有一定出入,但因為是同一套標準,基本上已經規避了參數造假的可能。
過去為了整頓新能源車的各種亂象,讓標準落到實地,政府也推出了積分政策,規定了電車的電耗必須按照一定公式計算積分,打擊了濫竽充數的產品。

所以,汽車產業其實已經規範化了,無非就是標準的視覺化上還差點意思。
能源效率分級對於汽車產業來說,可能遠沒有家電產業這麼大的意義。這套標準真正有用的,除了讓大家更直覺的理解一台車的能效之外,可能也就是細化空調和補能上能耗標準的欠缺。
這也難怪,那個測試表裡出現的12 台車,最次也是個2 級,不會出現5 級這種誇張的能效分級,我估計這車要是評個5 級可能早拉回去重新搞了。
所以這玩意,沒準車企門以後都會拿車搞一下,然後再發布會給大夥直觀的展示一下:哎,我是綠的哈,放心買。
不過話說回來,有這功夫咱能不能把那個CLTC(吹拉彈唱)續航給好好整實在一下,優化優化測試工況,這玩意現在著實有點虛。
撰文:TC編輯:脖子右旋& 面線美編:子曰
圖片、資料來源:《純電動車動力系統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GB/T 36980-2018 《電動車能量消耗率限值》
GB 21455-2019 《房間空氣調節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