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正在乾涸:瀕危海豹、消失的海岸線和氣候危機
隨著氣候變遷導致裡海水位下降,一場驚人的變化正在發生——生態系統正在消失,瀕危物種面臨滅絕,數百萬人面臨失去生計的風險。從消失的海岸線到搖搖欲墜的工業和受到威脅的生物多樣性,如果不採取跨境緊急協調的行動,該地區的未來將岌岌可危。

一隻毛茸茸的白色里海海豹幼崽坐在冰塊上,看著鏡頭。圖片來源:©Sarah DelBen,中亞生態研究所(CAIER),哈薩克阿拉木圖
里海面臨驚人的水資源流失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水域,由於氣溫上升導致蒸發量大於流入量,其水位正在穩定下降。科學家估計,即使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2度以下,里海的水位也可能下降5至10公尺。如果氣溫進一步上升,到本世紀末,里海的水位下降幅度可能達到21公尺。
在今天(4 月10 日) 《通訊地球與環境》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中,利茲大學的研究人員繪製了此次急劇下降對該地區生態系統和基礎設施的潛在影響。
生物多樣性和人類影響區面臨風險
他們的分析顯示,即使在海平面下降10公尺的樂觀情境下,多達11.2萬平方公里(比冰島面積更大)的土地也可能乾涸。由於裏海許多最關鍵的生態和經濟區位於淺水區,其對生物多樣性和人類生計的影響可能十分嚴重。
里海是瀕危的里海海豹和六種鱘魚的棲息地,也是數百種其他地方找不到的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的家園。研究表明,水位下降將導致里海海豹的繁殖棲息地顯著減少,限制鱘魚進入產卵河流,並導致對其他魚類和候鳥產卵至關重要的沿海潟湖和蘆葦床的消失。
數百萬人的重要資源
里海沿岸居住著超過1,500萬人,分佈在亞塞拜然、伊朗、哈薩克、俄羅斯和土庫曼等國。週邊國家依賴里海水域進行漁業、航運和貿易,里海對於調節中亞地區的氣候也至關重要。
研究結果表明,在里海北部,一些定居點、港口和工業設施最終可能會被困在距離新海岸線數十甚至數百公里的地方。暴露的乾涸海床可能會釋放出含有工業污染物和鹽分的粉塵,對人類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就像之前鹹海乾涸時發生的那樣。
研究人員表示,政策制定者和環保人士需要採取動態的方式來保護生物多樣性,而不是依賴具有固定邊界的傳統保護區,因為這些保護區可能會因水位的快速變化而很快變得過時。
指導這項研究的利茲大學生物學院西蒙·古德曼博士表示:「即使採取行動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里海海平面下降似乎也難以避免。然而,隨著預期影響在未來幾十年逐漸顯現,我們應該能夠找到既能保護生物多樣性,又能保障人類利益和福祉的方法。這聽起來可能耗時很長,但考慮到其中涉及的巨大政治立法、儘早採取行動,以獲得最大的政治立法。
海洋萎縮,棲息地消失
目前,里海長約1,150 公里,寬約450 公里,總面積為38.7 萬平方公里。如果海平面下降10 米,里海獨有的10 種生態系類型中就有4 種將完全消失,現有海洋保護區(劃定用於保護的區域)的覆蓋率將減少高達94%。
里海海豹每年一月中旬到三月初在里海北部的冰層上產下身披白色皮毛的幼崽。然而,研究表明,海平面下降5公尺就可能導致該棲息地的面積減少高達81%,這將給本已減少的里海海豹族群帶來巨大壓力。
處於危機中的物種
2008年,里海海豹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並被列入里海沿岸所有五個國家的《國家紅皮書》,標誌著其被認定為瀕臨滅絕的物種。
數量下降也將使所有現有和歷史上的海豹棲息地(陸地上海豹的棲息地)都無法進入。雖然水位下降可能會形成一些新的島嶼,但需要進一步研究來評估它們是否適合海豹生存。
鱘魚是一種古老的大型魚類,由於過度捕撈其肉和魚子醬(魚卵或魚籽),目前正面臨極度瀕危的境地。鱘魚通常在夏秋季節棲息於較淺的海域,但由於水位下降,這些區域的數量可能減少25%至45%,這可能導致它們無法進入流入大海的河流中僅存的幾個產卵地點。
里海也是全球重要的鳥類遷徙棲息地,這些鳥類在歐洲、亞洲和非洲之間遷徙。候鳥在遷徙過程中依靠沿海潟湖和蘆葦床休息、棲息和覓食,但隨著水位下降,這些棲息地很容易消失。
里海的生物多樣性已經受到過度捕撈、入侵物種和污染的威脅。儘管人們已開展工作來保護生物多樣性重要的區域,但該論文預測,除哈薩克斯坦外,所有國家現有的里海海洋保護區的整體覆蓋率都將幾乎完全消失,而哈薩克將保留目前覆蓋率的約5%。
利茲大學地球與環境學院博士研究員麗貝卡·考特(Rebecca Court)在攻讀生物學院碩士學位期間參與了這項研究。她表示:“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能夠幫助人們提高對海平面下降軌跡及其潛在影響的認識。這份地圖應該能夠更好地幫助政策制定者和環保人士提前規劃和解決諸多問題。”
港口和貿易面臨風險
研究結果也預測了令人擔憂的產業發展軌跡,所有鄰國的關鍵港口都將受到影響。報告稱,預計巴庫(亞塞拜然)、安札利(伊朗)和阿克套(哈薩克)的離岸距離將增加1公里或更多,而土庫曼巴希(土庫曼斯坦)和拉甘(俄羅斯;規劃中的未來選址)的離岸距離將分別增加16公里和115公里。
伏爾加河是連接里海與外部海洋世界的唯一河流,水位下降5公尺就可能對這條重要的貿易路線造成嚴重損害。
石油基礎設施岌岌可危
里海北部的卡沙甘油田(哈薩克)和菲拉諾夫斯基油田(俄羅斯)是該地區最重要的兩個碳氫化合物生產基地。目前,生產設施位於海上,採用船舶物流,但如果里海平面下降5至15米,這些設施將變成內陸設施。
北部沿海社區可能遭受重創,因為捕魚收入消失,惡劣的氣候條件使農業等其他經濟活動更加困難,可能威脅社會穩定。
海水淡化與區域氣候影響
里海沿岸的一些城市使用海水淡化技術(從海水中去除鹽和礦物質)來獲取淡水,而水位下降已經對哈薩克阿克套的海水淡化作業產生了影響。
內海水資源的流失也可能影響區域氣候,導致中亞地區降雨減少、氣候更乾旱,並對農業產生間接影響。
里海的能源資源具有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因此氣候變遷造成的社會、經濟和環境不穩定可能會對全球產生影響。
呼籲採取緊急適應行動
展望未來,需要在保護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繁榮福祉之間取得平衡。研究人員的建議包括:
- 投資增強區域生物多樣性監測、保育規劃和永續發展的能力
- 支持沿海社區實現經濟多元化並發展有韌性的基礎設施
- 制定立法,允許建立具有靈活邊界的保護區
- 採取先發制人的規劃方式,避免生物多樣性保護與人類基礎建設之間的衝突
- 追蹤快速變化的生態系統,並在需要的地方實施物種遷移和生態系統恢復
- 在全球範圍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研究人員強調,需要採取緊急行動,協調區域規劃和全球合作,以減輕預期的影響。
應對氣候危機需要區域團結
阿塞拜疆生態與自然資源部埃爾欽·馬梅多夫博士表示:“這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因為它強調了氣候變遷對里海地區生物多樣性和當地社區帶來的風險,以及加強區域和國際合作以幫助管理影響的必要性。”
編譯自/ ScitechDaily